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建立健全林业碳汇收储、开发、交易体系,为浙江林业碳汇交易先行先试提供平台基础丽水森林覆盖率达81.7%,约占全省1/3,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碳贮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2022年,丽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为首批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之一。对丽水来说,立足森林生态优势,推动区域性林业碳汇交易,实现区域性碳中和,是丽水创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全面建设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通过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碳汇交易,既是实现区域碳汇价值和创造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更是服务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行动,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的更加亮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森林碳汇功能和作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对国家2060碳中和愿景目标将有重要贡献。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区森林面积3.9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16.63亿m3,其碳汇功能和提升潜力巨大。研究认为,应通过全尺度碳汇计量体系研究,摸清碳汇家底,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巩固提升碳汇造林质量与森林碳汇能力;全面实施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减少碳库损失和提高碳汇增量;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实现生物减排固碳;做好服务保障措施,助力碳汇能力持续巩固提升。  相似文献   

4.
春秋以前的华北,长期为森林和草原覆盖,最初的产业形态是谷物生产、畜牧、渔猎、采集等多种经济并存,春秋战国时期华北的开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齐-《管子》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我种经营,保存多种环境的基本面貌;一种是秦-《商君书》模式,把山林草原耕地化,实行“大田谷作主义”。延续至汉代,尤其汉武帝以后,“农本”主义趋于成熟,以“精耕细作”为内容的生产力内延扩大的方向发展 。并中的土(土垫旱耕为土)是精耕细作  相似文献   

5.
一、对“草原文化”的界定 关于“草原文化”的定义及其界定,专家和学者们的解释各有不同。但趋于基本一致的看法和说法,认为我们今天所说的“草原文化”,是指中国北方温带半干旱区域,旱生或半旱生草本植物群落生长的草原上活动生息的、阿尔泰语系的游牧或半游牧族群在数千年以来共同创造而成、并不断传承和发展的一种地域的、民族的特有文化。她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现状 我国有丰富的草原资源,草原总面积为4亿多公顷,居世界第二。作为我国陆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我国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草原大面积沙化、退化和荒漠化。草原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不仅制约着草原畜牧业发展,影响农牧民收入的增加,而且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达7800多万公顷,约占内蒙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70%,是耕地面积的13.5倍,为森林(有林地、灌木林、林网占地面积之和)面积的3.5倍。内蒙古草原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草匍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等草地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8.
碳中和的由来与发展 随着全球减排机制的加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减排呼声的不断提高.基于二氧化碳零排放理念的”碳中和”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碳中和”(Carbon Neutral)概念.最早起源于1997年伦敦未来森林公司(现改名为碳中和公司The Carbon NeutralCo.)的商业策划。  相似文献   

9.
《重庆与世界》2011,(10):42-43
“让森林拥抱城市,让城市走进森林”既是宜居建设的内在需求,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让市民享受绿色就是在发展民生,为城市披上绿装就是在美化环境”的理念,举全区之力狠抓城市森林广程建设这一重中之重,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舍登是乌拉特中旗的新型牧民,几年来,他以经营草原为理念,建成了集生态保护、草原建设,引种人牧、科学养殖、草原旅游为一体的家庭生态牧场,实现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畜牧业发展“双赢”的目标,走出一条发展草原牧业的新路子,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已然成为现阶段金融工作的重难点,在力争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同时应该把绿色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绿色金融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支持“双碳”目标进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需求和重要途径。由此,在“双碳”背景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系统性分析绿色金融与共同富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如何推动共同富裕提出科学建议,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张媛 《北方经济》2007,(9):40-41
(一)森林景观资源收益的实现形式。自然资源特许权制度是自然资源法中一项重要的权利制度。该制度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以政府依法审查为关键,其核心在于对国民设定其原本不拥有的进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以及通过开发利用获取利益的权利和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  相似文献   

14.
路涛 《发展》2022,(4):44-45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生动形象地阐明了森林在国家生态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与作用。庆阳林草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破解林草发展资金短缺、项目体量小的瓶颈难题,聚焦林草项目谋划、争取、实施等关键环节,打好林草项目建设“组合拳”,为实现林草融合发展的“升级版”,注入动能,打好基础,实现“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生态增效”的“三赢”目标。  相似文献   

15.
刘建新 《北方经济》2007,(12):94-95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对我们来说,必须充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让环境意识深入人心,共创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6.
《调查研究报告》2007,(264):1-17
甘南州玛曲草原是黄河的“蓄水池”和“中华水塔”,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目前,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亟待治理恢复。生态治理项目需要从生态、生活、生产三方面入手,“以人为本”,在逐步治理生态的过程中,改革牧业生产方式,最终达到提高牧民生活,人与生态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7.
《今日重庆》2009,(12):57-58
“开发致富之山”是“森林重庆”建设主题的重要内容,借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围绕发挥山地优势,致富山区林农,规划了农村森林工程。随着森林生态镇、绿色村庄等活动的推进,巴渝大地掀起了“变荒山、穷山为青山、宝山”的造林热潮。  相似文献   

18.
<正>红原是一个以红色历史命名的地方,这里有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亦有绝美的草原风光。它位于四川省西北部藏区,距成都400公里,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和上游重要的生态水源涵养地,境内草原湿地、原始森林、天然彩林、高原湖泊、人文生态等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这里的美景让人沉醉,有月亮湾生态草原,有俄么塘花海,有日干乔国家湿地公园,有刷经寺雪山森林红叶彩林,有查针梁子、达格则神山秘境……正是这些神奇的自然生态风光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了红原大草原的无穷魅力,红原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全国最佳自驾游目的地”“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民俗旅游目的地”“中国经典红色旅游区”。  相似文献   

19.
杨丽 《北方经济》2008,(9):10-13
一直以来,“三牧”问题得到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实施“双权一制”的牧区改革,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建设,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在切实加强提高牧民收入、促进农牧区发展方面都做了许多努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草原生态问题导致畜牧业承载能力退化、牧民收入增长滞后社会经济增长等,在新牧区建设中面临着更多需要积极应对的新情况。为此美国福特基金资助的“人与草原网络”组织发起了内蒙古牧区考察学习活动,旨在对草原牧区基层进行深入探访,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草原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电能是人类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资源。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碳中和等目标必须合理利用和发展电能资源,电能承载质量的研究对于合理配置电能资源、达到碳中和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结构”“经济效益”“能耗”“支持度”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从电能承载质量的时空分异及演化、子系统的耦合协调性展开研究,从全国及3大区域电能承载水平的地区差异以及4个维度的发展差异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