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先要解决农户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涉农商业银行通过做强做优农户贷款业务,提高农户贷款的覆盖率和农户申贷获得率,对于服务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目前渭南市的农户贷款需求、当地涉农商业银行在农户贷款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创新应用富有成效的农户贷款担保模式等,提出涉农商业银行破解农户"贷款难、融资贵"难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乡村产业存在第一产业大而不强、产业比较单一、产业融合程度浅、村集体经济总体形势不乐观、缺乏保证农户利益的机制等问题。鲁家村创造性地开展"公司+村集体+农场"的产业发展模式,带来乡村巨变,为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姗 《金卡工程》2010,14(4):13-14
2009年9月30日,热贡艺术终于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与格萨尔等一并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省第一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对于确立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典型的深远意义,因此,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党和国家就必须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健全法制。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积淀着人类文明的智慧和经验,负担着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双重职责。本文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涵义入手,通过运用解释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阐释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原因和保护的现状,进而提出笔者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现代化治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乡村振兴的发展步伐渐入快车道,以文为媒的振兴新路径在巩固脱贫成果阶段逐渐受到重视。在乡村生态开发、产业发展和治理自治中,文化从未缺席,文旅产业的联合发展、乡约民俗的祛魅传承、和谐农村的共建等都离不开文化建设在其中发挥着黏合作用。新时代政府组织该如何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融合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振兴发展的总体制度改革?本文以文明型国家理论为基础、以文艺乡建为切入点构建起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转型的行动框架。在案例选择上本文以浙江省慈溪市及其所辖乡镇为案例,分析如何通过文化制度改革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来融合好传统文化网络与现代化发展,探究更贴合实际的乡村文化振兴办法,从而进一步巩固乡村振兴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6.
冯玮玮  魏辉 《云南金融》2012,(5Z):122-123
本文从构建主义原真性原理出发,通过对南丹白裤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白裤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互动的角度,对白裤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出增强构建主义原真性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冯玮玮  魏辉 《时代金融》2012,(14):122-123
本文从构建主义原真性原理出发,通过对南丹白裤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白裤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互动的角度,对白裤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出增强构建主义原真性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新时代与互联网+的背景下,面对经济发展与传承保护的双重抉择,进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从中发现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经济之间发展不平衡、非遗传承后继无人和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意识淡薄等系列问题。并通过研究分析得出执行物质文化遗产定价策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体系和实施全社会参与性传播举措等多项结论,旨在培养大众意识,实现创新可持续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我国农业领域资源要素重组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能。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从产业成本节约、产业效率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融合促进四个方面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但同时也在数字化支撑环境、人才支撑能力、数据共享流动机制和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振兴衔接的保障体系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现实制约。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要突出问题导向,通过补齐基础短板、完善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支撑环境,注重人才培养、强化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化人才支持,打破信息孤岛、建立健全乡村产业数据共享流动机制,以及强化多元保障、提升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衔接水平等来提升数字经济赋能效率,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作了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重要性,而乡村产业的发展与振兴离不开现代金融的大力支持。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青海省大通县在朔北乡、东峡镇等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工作,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乡村振兴模式,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推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积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本文总结了大通县朔北、东峡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成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为推进该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试点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在于消亡速度超过保护速度,公众关注不够,数量多、分布广、保护成本很高,经费投入不足.之后基于对东亚、西欧、美国等国外社会资本介入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借鉴,提出了我国社会资本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建议: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潜力,可采用PPP模式、政府主导的非营利基金模式、奖励众筹模式、创新信贷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发展。金融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扩大器,梳理金融在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原理与条件,借鉴金融支持产业的成功案例,剖析相关问题,能够较好指导下一步农村发展。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的振兴发展。金融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扩大器,梳理金融在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与条件,借鉴金融支持产业的成功案例,剖析相关问题,能够较好指导下一步农村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土族婚礼文化为例探讨了民族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从分析土族婚礼的传承现状及其在民族旅游中的发展现状入手,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阐释了土族民族旅游的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性。认为必须依靠保护制度的完善和人们保护意识的提高,才有可能达到民族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资源,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实现乡村振兴有助于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从"无意识传承"到"有意识传承"的转变,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提供物质条件,实现民族文化的自我扬弃。文旅融合发展、民族文化产品生产与销售、文化+养老,是民族文化产业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三大模式。加强民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民族文化内涵保障机制、破解"公地悲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民族文化产业支持乡村振兴的效力。  相似文献   

16.
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产业是基础,创新是关键。有着“千年进士村,万亩天井垟”的浙江省瑞安市曹村镇,依托特有的生态资源与文化优势,采用多元化投入机制,以农业融入旅游业,以文化赋能经济,打造独特的曹村田园综合体示范带,进一步深化曹村“农业+旅游”产业模式,实现了“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发展要求,推动了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成为农村综合体发展的典型代表,其成功的经验对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南通蓝印花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明清时期已形成了规模颇大的生产、买卖街市.其与沈寿刺绣(简称沈绣)、板鹞风筝、扎染、彩锦绣、红木雕刻、长寿文化都可以称作南通的城市名片。其中除了红木雕刻、长寿文化已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外,一些行业仍停留在几个人、几双手的作坊阶段.“差钱不得扩大发展“是眼下些特色传统文化产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加强金融支持特色文化产业的力度,无疑有利于其生产性保护.甚至加速其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江晓燕 《金卡工程》2009,13(8):30-31
少数民族在其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实现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传递民族精神、延续民族文化、强化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其保护工作极为重要,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针对具体不足提出相关法律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之一,金融支农惠农需要协同推进资源整合、场景嵌入和精准投放,助力乡村产业生产率提升和产业链优化升级。本文对乡村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进行了解析,研究了产品园区产销、农贸市场供销、连锁零售供销、集团集中采购四种模式下乡村产业振兴的金融服务路径,从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定量刻画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比较二者的分异演进特征,应用时空统计学手段揭示演化分异中的相关关系,再以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其一,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性问题突出,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总体差异缩减趋势比较稳定。其二,农村金融量的扩张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能够维持稳定的相关关系,质的提升、总体水平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间的趋同程度在逐步增强。其三,农村金融量的扩张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外生动力,与质的提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应兼顾农村金融发展量与质的相互协调。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