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作为中国古代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在价值观上尊从孔子的“和为贵”的理念,并据此提出了著名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  相似文献   

2.
萧正清 《轴承工业》2009,(12):17-20
孟子作为中国古代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在价值观上尊从孔子的“和为贵”的理念,并据此提出了著名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下》)的论断。  相似文献   

3.
借鉴中国古代信用观,透视我国当代施工企业信用危机。古代的信用结构中,孔子以“道德”为核心、孟子以“仁义”为核心、韩非子以“刑德”为核心。当今社会信用结构为何失衡?如何借鉴古代信用思想,重建当代施工企业信用结构?读此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一直把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作为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字最早见于金文,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左传》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诸子百家争论不休,但对“和谐”却都心向往之。从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热爱和平、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在西方思想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整个天是一个和谐”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欧文“新和谐公社”,都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美好社会的憧憬。  相似文献   

5.
借鉴中国古代信用观,透视我国当代施工企业信用危机。古代的信用结构中,孔子以“道德”为核心、孟子以“仁义”为核心、韩非子以“刑德”为核心。当今社会信用结构为何失衡?如何借鉴古代信用思想,重建当代施工企业信用结构?读此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孟子是战国中期诸侯蜂起,百家争鸣高潮中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政"思想占重要地位,其"仁政"思想是在继承孔子仁的思想上提出的,旨在劝告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要施仁爱,孟子思想中贯穿的一条主线是"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子,君为轻"。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当时社会的诸侯争霸战争是背道而驰的,是一个巨大挑战。但是"仁政"思想为统治者争取民心,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宝贵思想资源。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主导文化,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主张积极“入世”,认为治国之前提,在于君主要严于律己,故而孔子的“正身”思想在《论语》和其他典籍文献里多有记载。古为今用,承继孔子的“正身”思想,对于我们加深理解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匡正当今社会不良风气,塑造人民公仆的理想人格都有积极意义。 孔子的“正身”思想,是做人、立事的基础。 《为政篇》第 1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段话代表了孔子“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当…  相似文献   

8.
现代市场经济的大潮正在呼唤儒商。而要造就现代儒商,除了赋予商品经济的时代精神外,还应从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中吸取思想营养。“内圣外王之道”,是古代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先秦时期,孔子提出的“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孟子提出的“君子之宁,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尽心下》);荀子提出的“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荀子·解蔽》);《大学》作者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作者…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一直把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作为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字最早见于金文,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左传》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诸子百家争论不休,但对“和谐”却都心向往之。从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热爱和平、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在西方思想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整…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首先是一个政治概念。中国早已有之。我是在《三国志》中读到这个词的。刘备败走当阳,带10万军民。有人劝他弃众疾走,他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令人归否,吾何忍弃去!”要追本溯源,孟子已提出了这个思想。孟子“天下以国为本,国以家为本,家以身为本’,这年‘以身为本’,即“以人为本”。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被后人概括为“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是统治术,以民为本,也是为了治民。不过统治术中,有专制与民主之别,人治与法治之争。孟子含民主思想的“以人为本’与“以君为本’相对,其人治思想的“以人为…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曾经和《毛泽东选集》一起,成为全党的必读书。感人至深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写道,焦裕禄同志逝世后,他的病床上留下两部书,一是《毛泽东选集》,一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在“文化大革命”中,《修养》遭到了批判,罪名之一是宣扬了孔孟之道。其实刘少奇同志号召党员“学习历史上一切优秀遗产”并没有错。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孔子的“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勇于改正错误;《…  相似文献   

12.
《董事会》2007,(5):16-17
大约2500年前,孔子有一了不起的思想,“为天下正名”。他认为,只要普天下之人都能遵循“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之道,世间就太平了。他的这种思想眼下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里获得了回应,那里近3000名人大代表们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执政党届时会执行人大即将通过的法律,对于它来说,似乎也有“正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法治 德治     
近年有些学者对只有法治 德治才能使国家永保长治久安,繁荣昌盛作了不少论证。这就使我们想到:孔子说过,政者正也。这是孔子德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师以正,孰敢不正。在此孔子把“政”解释为“正”、  相似文献   

14.
新论摘编     
新论摘编小康考释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顾问孔令朋认为,孔子思想中的小康社会要求守法重礼,仁爱和平,这其中的精华部分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不仅不违背,而且体现了中国的特色。“小康”一词出自《礼记·礼运》,描述西周初期的社会景...  相似文献   

15.
齐鲁风韵情     
齐鲁大地,人杰地灵。滔滔黄河奔腾入海,巍巍泰山傲然耸立。这里产生过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这里产生过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辛弃疾、李清照、蒲松龄……在这片热土上,诗章瑰丽,文采飞扬,思想张开彩色的翅膀,书写着动人的华章。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提倡的是“以人为本”,这也是其管理思想最重要的特色和标志,我们且把它称之为人本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八个字是孔子“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充分表达。孟子也明确提出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管理论断,从理论的高度论述了人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荀子道:“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气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些都说明了人的重要。“以人为本”首先就应该尊重人的价值。从目前成功的企业文化分析中可以看出,他们都非常重视对企业各种员工的尊重。IBM公司明确提出“让公司每一个成员的尊严和权力都得到尊重。”这与惠普企业文化中的“以真诚、公正的态度对待公司的每一个成员“有异曲同工之处。要想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其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如果剔除其不适应时代要求的糟粕,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宝贵遗产仍然有现实意义。 启示之一,“有教无类”。孔子在教育上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扩大教育范围,主张“有教无类”。孔子这里所说的“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异于华夏的民族。孔子力图用华夏文化教化其他民族,使夷狄之人确立礼仪,以西周文化一统天下。据《子罕》记载,孔子曾打算乘桴浮于海,欲居九夷。有人问他,“夷狄之鄙陋无礼义,如之何?”孔子回答说:  相似文献   

18.
武城是鲁国的一个小城,孔子的学生子游在那做官。子游运用礼乐教化民众,所以到处有弦歌之声。孔子前去,闻弦歌,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说,治理这么小的城,还用礼乐教化?子游不服气,马上顶回:以前您说过,教化不分贵贱。孔子马上接受子游的批评,对学生们说,你们注意了,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前面说的话只是玩笑。 孔子曾经不喜欢两位学生。一是宰予(字子我),二是澹台灭明(字子羽)。宰予反对孔子为父母守孝三年的观点,认为影响学业和工作,一年就行了。孔子以为不孝,借他白天睡觉的事,说他“朽木不可雕也”…  相似文献   

19.
论信 针对春秋末年社会失信现象极为严重的情况,孔子十分重视“信”的道德思想。仅在《论语》一书中,“信”字就出现了三十八次。就“信”之内涵而言,除了“信心”(如《公冶长》篇云:“子(孔子)使漆雕开仕(做官),对曰:吾斯之末能信(信心)。子(孔子)说(高兴)。”)、“相信”、“坚信”、“信仰”(如《述而》篇曰:“信而好古”;《子张》篇曰:“信道不笃;”《泰伯》篇曰:“笃信好学”;《宪问》篇曰:“吾不信也。”)之外,主要的涵  相似文献   

20.
欲速则不达     
《论语》里有这么一段话,说的是孔子的弟子子夏在鲁国做了官,有一天回来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对他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的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