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凸显,毕业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现象并存,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而提高高校学生的可雇佣性能力,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以河北省高校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学校、用人单位及政府层面提出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何雨谦  张维宇 《发展》2012,(11):67-67
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笔者从甘肃省现有的5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来看,存在如下几个较普遍问题:一是毕业生自身实际能力无法较好满足用人单位日益提高的用人要求;二是独立学院未能突出的专业设置;三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有缺陷;四是学生就业心理存在误区。  相似文献   

3.
随着本科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大学生尤其是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竞争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总结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入手,提出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增加政府投入、改变传统用人观念、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推进教育改革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强化会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以期提高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周兴中 《发展》2012,(9):93-94
近年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和要求,严格就业工作的程序,不断提升服务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能力和水平,下大力气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明确就业工作任务和目标,层层分解,狠抓落实,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实现了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5.
陈婉君 《新西部(上)》2009,(5):111-111,110
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近年来的重点、热点问题.独立学院更应重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要明确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训或实习,实现人才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择才用人新趋势,培养适合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校毕业生,课题组对2018年招聘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涵盖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人才素质要求、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议等。根据对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文章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举措和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但质量有所下降,他们多数希望到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工作,而用人单位更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不愿意招聘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就业日益困难.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大学要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彻底的教学改革;建立灵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建立健全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的本科生就业形式来看,本科生的就业环境越来越严峻,如果想要保证就业,就必须要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许多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包括社会适应能力、沟通交际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就业能力的提升可以带来许多优势,一方面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另外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这篇论文主要分析的是校企合作给就业能力提升带来的积极作用,分析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应尽早摸准毕业生毕业前的心理状况、动向变化,做到以生为本,加强心理疏导和科学管理。在学生就业方面重点关注就业困难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信息,做好人才推荐,为准毕业生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提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10.
刘洪抵  孙旭生 《魅力中国》2011,(11):203-203
加强规范毕业生的跟踪服务与管理制度,全面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以及毕业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综合评价,有利于高校查找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偏差,以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就业工作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独立学院已经成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其培养的学生正在各行各业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本文通过对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08届本科生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从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就业质量、社会评价等方面,分析在金融危机下,如何做好独立学院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引下,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态势比较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要高度重视并深入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不断丰富就业指导教育的内涵;结合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方向,积极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深刻认识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受到国家、行业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技能的要求是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学生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主要参考依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程度调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调查方法,及时、准确的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可以很好的指导高校学生培养,同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以陕西省汉中市15家公立医院对陕西中医药大学医相关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为切入点,系统阐述当前中医行业用人单位对相关专业毕业生在综合知识水平、专业基础知识、临床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学习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4.
陈明明  韩雨 《魅力中国》2011,(21):32-32
本文指出了独立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偏见,独立学院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工作的经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可雇佣性就业能力的内涵和我国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就业能力的现状出发,从政府部门、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4个方面分析了造成我国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就业能力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基于供需双方需求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毕业生在数量规模以及需求上与市场用人单位需求的不对称,导致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10所高校的毕业生以及部分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了调查,收集了大量数据,分析并揭示了大学生就业与用人单位选人方面各自的需求,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存在问题的看法。通过分析阐述,旨在能够给正在求职或者将来需要求职的大学生们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和启发。  相似文献   

17.
张威 《理论观察》2011,(3):106-109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转化过程中,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经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与日俱增,但其综合素质、就业能力等却良莠不齐,并且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因而制约了广大毕业生顺利就业。为此,我们应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和企业需求作为出发点,深入剖析现今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探索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提出对大学生就业具有指导意义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相对不足出发,在对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及结构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某大学毕业生为样本,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证研究。研究分为两部分:研究一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专家意见法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采取因子分析方法得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二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访谈,得到访谈资料后,运用NVivo软件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扩展为包括八个维度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并得出各个维度下的各项素质指标,以及各个维度的高效行为表现。从而,分别从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三个角度为其今后的求职、聘用、学生培养等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就业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以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医疗用人单位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为例。论述了教育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的意义。分析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提出结合就业和社会需求应采取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与用人单位进行"关于对毕业生的现状分析与评价"的对话,以此作为探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依据。分析如何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和实践观,从思想上从转变学生的择业观念和就业观念,从根本上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