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讨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确立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权重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最后,对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认为:天津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呈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耦合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根本,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协调水平研究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以"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框架模型构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揭示2005—2015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农业系统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近10年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持续提升,其中农业资源、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是2005—2010年经历了一个滞后型的发展过程;农业人口、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下降,2011—2015年处于滞后型发展阶段。甘肃省农业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波动上升,但整体水平仍处于低水平耦合、轻度失调阶段;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性及协调性呈现出阶段性和"剪刀差"的分异特征。[结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年持续提升,但农业系统总体耦合协调性仍处于欠佳局面,农业人口和环境困境逐渐成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瓶颈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西安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休闲农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对自然地理环境优势明显、农业资源丰富、交通条件设施完备的西安来说,近年休闲农业旅游在旅游业的比重逐年提高,游客接待数量与相关旅游收入也达到新的高度。文章从经济基础、产业基础、社会基础、资源基础、产业与社会持续性、产业与生态持续性、基础设施条件、经营与管理能力持续性等8个方面共选择28个评价指标,构建了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安休闲农业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在得出指标评定系数与指标轻重的基础上,按照Z_t=∑W_i×Y_(it),对西安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西安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以下特征: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较多,休闲农业开展地区居民旅游收入提高,交通条件改善,网络通讯水平可持续良好,劳动力数量增长也较为缓慢,生活垃圾、生活用水处理与清洁程度还存在不足,当地居民文化水平提高程度可持续性增长缓慢。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对西安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4项措施,即提高休闲农业管理水平,合理开发休闲农业资源,注重地区农业文化特征的表现及建立农业科技体系。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烟台市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发展与资源、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综合分析了烟台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提出评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四条原则 ,即经济持续性、资源持续性、环境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运用层次分析和综合评价法评价了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探讨了促进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提出该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包括资源战略、环境战略、经济战略和人口战略;战略原则包括综合性原则、长期性原则、区域性原则、以科技促发展原则和外部环境促进发展原则;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生产指标、经济指标、生态指标、社会指标、指出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茂名市可持续发展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茂名市资源分布的优势与开发现状,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体系和评价模型,找出该市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为制定发展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建立退耕还林区域的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指标体系对云南省元阳县退耕还林区域的后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经济贡献率、林业产值率2方面进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分析,从剩余劳动力转移率、产业结构变化率、基本建设投资额、恩格尔系数、土地利用率5个方面进行社会系统支持能力指标分析,从科技人员比率、义务教育普及率、人均基本农田占用面积3方面进行智力系统支持能力指标分析,从新增林地面积、水土保持能力2方面进行环境系统支持能力指标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百色市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3方面评价百色市2001~2006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长春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也是人类借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宜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标;建立了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研究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1996~2004年长春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时间序列上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阿木尔林业局 ,顺应林区经济形势的发展 ,眼睛向外寻找发展空间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走出了一条境外采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建立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包括完整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建立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第二层为准则层、第三层为指标层,并选择了相应的评价指标,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包括物种的多样性、生产能力、水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对全球生态循环的贡献、森林生态系统实现社会和经济作用的能力、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林业可持续发展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伟 《林业经济问题》2001,21(4):240-242
本文分析福建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制约因素 ,提出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为基础 ,以科技为先导 ,以制度为保障 ,以优势产业为支撑 ,实现福建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黑龙江省森工林业局领导绩效评估的现状,总结出了目前现行的评估体系中存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制定不够科学、评估结果未得到充分利用、缺少平时评估、选择的评估主体不够全面等问题。本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森工林业局领导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科学运用评估结果、建立定期评估与平时评估相结合机制、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信息系统等对策,为保证领导绩效评估的有效进行,实现森工林业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关于吉林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 ,提出了吉林省国有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A方法的云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DEA方法,从资源投入产出角度,选取3个输入变量和2个输出变量,构建CCR模型,利用20032012年云南林业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林业有4年达到技术有效状态,同时林业规模经历先规模效益递增后递减,最后达到规模恰当的变化。结合林业发展现状和云南林业发展轨迹,建议加大林业第三产业发展,积极将林业资源转变为生态旅游资源,依靠科技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林业发展效率,同时提高林业工作人员年收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林业福利待遇,推动"三农"贷款政策和林业小微企业信用贷款。  相似文献   

17.
浅析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林地生产力低下、林区群众生活困难,林地资源潜力远未发挥出来,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形成反差。面对当前林业机遇好、潜力大、困难多的形势,从创新机制、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抓好森林区划、加强营林生产的定向培育和集约经营、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加快林地经济发展、发挥林业资源优势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要求,林业局要紧紧围绕生态建设、经济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四个层面进行改革:精减机构合理布局;剥离非辅助单位及后勤服务社会化;林场改革生产民营化;中小企业改制及实现规模效益,实现以改革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白河林业局的资源条件出发,提出开展全面创业,实现转型发展必须重点发展绿色产业链、白色产业链、红色产业链、蓝色产业链和黑色产业链等途径。  相似文献   

20.
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必须重视和解决.本文论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和促进我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