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社会繁衍的需求造就了女性无私的母爱与对家庭的责任感,勤劳、节俭、负责成为一般女性的美德。有一个贤良的主妇,即使再穷的家,也能让日子过得井井有条;有一个贤良的妻子,能让在外拼搏的男人多一份韧性和安全。正是看到妇女这种天生的优点,国际小额贷款组织,特别是以开发扶贫为  相似文献   

2.
2010年4月,任贤良同志出版了一本《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的书,该书的出版引起了读者长期的关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关注。任贤良同志身兼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数职,他是一位资深的学者型领导。他在书中提出许多新观点、新规律和新理论,并通过大量的案例辨析,帮助领导干部增强对新闻媒体的认识,加深对新闻规律的理解,强化对舆论引导方略的把握。近日,本刊记者就"领导干部如何面对新兴媒体"对任贤良同志进行了采访。记者:新兴媒体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他突破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时空,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格局,改变了传统新闻  相似文献   

3.
马盼盼 《走向世界》2014,(8):104-105
在网上搜索“刘贤良”,可以找出近百个刘贤良及其团队跳舞的视频。每次他站上舞台,那股狂放独特的气场,都让观众无法调转目光,而当他将一连串高难度动作一气呵成时,台下的尖叫与喝彩更是不绝于耳。这个充满活力的阳光男孩,站在青春的舞台上,用街舞彰显出自己的魅力,用行动编织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4.
李勇  喜梅 《当代陕西》2005,(2):24-25
“不解决‘姓企姓事’的问题,文化产业很难得到发展。”省广电局局长任贤良说。  相似文献   

5.
《万历十五年》通过对几个人物的平淡的描写,剖析了中国明朝在政治、军事、文化方面的状况和特点,暴露出明朝帝国内部的千疮百孔,并且指出了明朝衰亡的基因。这使现代在治理、建设国家时得到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伟 《魅力中国》2009,(31):20-20
明朝无论反腐体制、反腐规定都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相对健全的,尤其是明朝对腐败官员的惩罚措施,严厉到了骇人听闻的底部。但在这种情况下,明朝的官场积弊,吏治腐败仍然非常严重,最后王朝终因腐败而覆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反复廉政建设中"泛道德化"偏差极为突出。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明朝的"泛道德化"偏差值得我们今天在反腐廉政建设中警惕和防止。  相似文献   

7.
马琳:辽宁省企业管理协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王焱:丹东市工商银行行长王守义:中共葫芦岛市委副书记王守步:辽阳市工商银行副行长王秀山:辽宁省工商银行副行长王贤良:营口市工商银行行长  相似文献   

8.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本书从朱元璋的出身开始写起,到水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坚苦卓绝的开国过程。更有明朝最大的谜团-永乐夺位、建文失踪的靖难之役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关于明成祖五出漠北利弊得失争论的背景,概述了有代表性的观点。作者对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进行梳理,认为朱棣五出漠北最起码解决了明朝前期的北方问题。经过朱棣的北征战争,明朝成了瓦剌和鞑靼的宗主国,从此,明朝不再承认蒙元政权,这在历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朱棣北征虽然存在种种弊端,但是瑕不掩瑜,在整体上应该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解析明朝皇帝龙袍上的吉祥寓意,官员服装补子上的珍禽异兽,巾、帽上的吉祥寓意,女装上的吉祥寓意——凤冠霞帔,认为明朝服饰上各种吉祥词语和吉祥图案盛行,反映出明代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其封建意识趋向于专制,趋向于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之风。  相似文献   

11.
正说到西安历史,人们常提及的不是秦砖汉瓦、兵马俑,就是十三朝古都、盛唐文明。细细梳理古城的历史脉络,我们会发现虽然自唐之后西安随着皇权的东移而光芒渐微,但古城文明的历史年轮依然光彩照人,钟楼、鼓楼、西安城墙、西安都城隍庙……许多出自明朝的遗迹仍为世人所仰慕,这一切便源自明朝240年间镇守西安府的13个秦藩王。相对北京的明代帝王"十三陵",西安明朝十三位秦王的陵墓被称为"小十三陵"。  相似文献   

12.
"归附"明朝的少数民族有许多被安置在北直隶的军卫中。在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内地生活中,上层达官通过奏求、给赐的方式获得了大量土地。他们逐步适应了内地的经济生活模式,其经济身份也演变为汉式地主。明朝通过赐地、免征粮科等方式对达官们进行经济笼络。即使在明朝中后期土地清丈之后,仍然在相当程度上保留达官经济优待政策。广大达军则转化为汉式农民。达官军经济生活的内地化是其融入内地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导读: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十三位皇帝陵墓的总称。然而自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而始至明思宗朱由检自缢景山而终,明朝一共经历了十六位皇帝,那么闻名天下的明十三陵中"缺席"的三位皇帝去了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从这个疑问出发,回顾一下明朝的"那些事儿"。  相似文献   

14.
归附明朝的少数民族有许多被安置在北直隶的军卫中。在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内地生活中,上层达官通过奏求、给赐的方式获得了大量土地。他们逐步适应了内地的经济生活模式,其经济身份也演变为汉式地主。明朝通过赐地、免征粮科等方式对达官们进行经济笼络。即使在明朝中后期土地清丈之后,仍然在相当程度上保留达官经济优待政策。广大达军则转化为汉式农民。达官军经济生活的内地化是其融入内地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前段时间,在朋友推荐下,购得<明朝那些事儿>一套,利用几天时间通读了这套书.<明朝那些事儿>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非常鲜活现代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明朝从建立到兴旺到衰亡的过程.读完这套书.虽然没有刻意的去记着什么,但也对明朝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分析这套书"畅销"和"火"的原因,给我的启示颇多.  相似文献   

16.
明朝是中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中国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监察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朝建立的一套自上而下的监察制度,既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对当时封建主义皇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和特点对当前我国官员监察制度的建立、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战争及恢复生产的需要,明朝前期曾向周边国家及少数民族大量购买马匹。明朝与朝鲜半岛的马匹和买贸易始自洪武十九年,止于景泰元年,跨越高丽、朝鲜两个王朝。这项贸易只是明政府一种临时性的买卖措施,并未发展得像茶马贸易那样完备,但也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模式。本文拟就明朝与高丽、朝鲜马匹和买贸易的交易过程、定价原则、价格变动及对双方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揭示这一特殊贸易形态所体现的国家间政治关系,说明马匹贸易既是两国朝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朝贡关系得以维系的有力筹码。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解析明朝皇帝龙袍上的吉祥寓意,官员服装补子上的珍禽异兽,中、帽上的吉祥寓意,女装上的吉祥寓意——凤冠霞帔,认为明朝服饰上各种吉祥词语和吉祥图案盛行,反映出明代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其封建意识趋向于专制,趋向于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之风.  相似文献   

19.
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皇权空前加强的时代,明朝的皇帝集立法、行政、军事、司法、监察等权利于一身,形成了高度集权化的皇权政治。但是在明朝的辅政与行政系统中存在着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内阁制与宦官制的并存和互相牵制,终明一代这种奇特的行政组织形式始终存在,对明末政治与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重日 《中国经贸》2004,(10):86-87
史书记载,在明朝永历二十一年间。在明朝的各国使节和商人计有1200人之多。可谓盛况空前。但随着郑和下西洋的偃旗息鼓。“万国来朝”的局面嘎然而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