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媒科技》2014,(3):120-120
本刊讯当前,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增长令人瞩目,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据悉,2012年我国对外投资存量达5319.4亿美元,民企投资存量约占44%,已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井华 《国际融资》2013,(5):26-26
商务部前部长陈德铭在一次记者见面会上,特别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发表看法。"中国发展到今天,中国的企业需要‘走出去’,要和其它国家的企业共同合作,从而使我们整个世界的价值链的分布、产业的布局更加趋于合理"。他说世界各地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总体上是欢迎的。我这五年跑了100多个国家,和很多外国的部长甚至总理、总统有过接触,他们是非常欢迎中国企业投资的。对中国企业走向国外,现在有一些不同声音,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成为备受世界瞩目的投资大国。但我国现行的涉外税收制度和政策框架,是在"引进来"格局下形成的,不能完全适应目前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如何提高我国税务机关对"走出去"企业的纳税服务水平,完善我国现行对外投资税收制度,从而促进我国对外投资的不断发展?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研究员魏志梅、毕马威亚太区兼中国区国际税务主管合伙人赵希尧、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财务资产部税务处处长李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4.
“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全面开放战略的一部分,是我国生产制造能力和企业竞争力提升后对经济发展战略的积极调整。我国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尽管经济总量较大,由于自身竞争能力的缺陷,民营企业“走出去”还停留在低级阶段。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既需要民营企业自身竞争力能力的提升,也需要我国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5.
对比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做法,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基本框架是合理的,但是在很多具体措施方面也还不到位。在投融资政策方面,国内一些有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由于在国外大多需要有形资产的担保,而自身缺少有形资产担保,因此限制了海外市场的开拓。这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应对新的挑战,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在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推动、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企业走出国门,培育和发展苏州市的跨国公司,苏州市中心支局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7.
武芳 《中国外资》2014,(7):28-30
我国服务业对外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成熟的、具有全球意识和战略的跨国公司;服务业对外投资多是依托于央企和国企的资本密集型投资,民营服务业企业投资规模小,档次较低。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发展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众多跨国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撤回投资和迁移公司等方式重新布局全球跨国投资,对外投资十分谨慎。联合国贸发会议《2013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18%,降至1.35万亿美元。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直接投资流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企业积极抓住境外投资机遇,"走出去"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境外投资规模已超过3200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21倍。虽然企业"走出去"类型体系逐步完善,投资优势及成效比较明显,但在世界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影响下,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风险,且呈现急剧增加态势。特别是目前,在对"走出去"企业的融资支持、政策引导尚显不足,以及相关的信  相似文献   

9.
2014.1.4北京建外SOHO今后,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只要不涉及敏感领域和地区,10亿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资将不再需要送发改委等部门核准,而只需要提交表格备案即可。这是2013年12月底由国务院公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中的最新规定。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明税律师事务所的施志群律师。施志群具有比较丰富的境外投资经验,他指出:"对寻求海外投资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国内外政策环境的改善,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力量。分析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和战略选择,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井华  唐玲 《国际融资》2010,(7):11-14
前不久,《国际融资》记者采访了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问答中李行长尽显个性化的思维,没有官腔,没有套话,却有激情,有思想高度。有一句话叫山高人为峰,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规模已经相当大,和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开放水平已经到了相当高度。在这个高度上,如何看待中国企业海外发展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在正在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国进出口银行(以下简称进出口行)如何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对这个颇具战略意义的大问题,李若谷行长做了富有内涵的解答  相似文献   

12.
谭姝 《国际融资》2010,(12):11-16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国企业开展“走出去”业务的瓶颈。作为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贯彻国家“走出去”战略,鼎力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对外投融资合作中实现了中国与合作国的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3.
《国际融资》2016,(1):43-44
中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距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面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对保险业的呼唤,中国保险业继续改革创新,融入到服务全球化经济之中,这也是对自身发展壮大的要求。在第七届外洽会期间举办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融资与保险论坛上,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林先生如是说。  相似文献   

14.
《国际融资》2014,(12):21-23
经济学家樊纲认为: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的资本会有一个更大的数量投向海外。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的对外投资有些历史形成的缺陷,又有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额外的阻力 20世纪后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国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比起发达国家有着天生的弱势,因为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了海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资源掠夺的过程,那些国家的企业很早以前就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寻求自己的生财之道,而那些落后国家也就是被殖民和被迫开放市场的落后国家的人们,虽然一直很努力地去学习和理解发达国家的制度和文化,但一直只是被局限在本土挟小的空间中寻求着自己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5.
石洋 《国际融资》2007,(1):13-16
2006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5个年头了,在过去的5年中,中国的经济金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贸易规模、持续增长,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商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需要看到的是,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和纷繁复杂、难以把握的商务环境,其中,国家风险是对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对国家风险的漠视可能招致无可挽回的损失,而对国家风险的过于畏惧又会让企业在机遇面前坐失良机.因此,对于已经和计划"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而言,风险防范意识至关重要.采取何种风险防范措施,如何有效地规避各种对外投资风险,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融资》携手中国投资协会、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联合主办的2012年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暨国际融资论坛上,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董事长熊焰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一种趋势,一个潮流。在这种趋势下,金融要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要增强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7.
艾亚  刘凯凯 《国际融资》2016,(12):44-45
在2016外洽会期间权亚律师事务所及“中国走出去”网站主办的“一带一路”风险防范论坛上,中国多边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中国城市发展基金会副会长郑小平先生围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过程中要防范政策风险以及基础建设绿色金融认证等发表了演讲。  相似文献   

18.
李跻嵘  艾亚 《国际融资》2013,(10):28-31
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如何看待这种形势以及这种形势下的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看待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诸如民营资本设立的银行、前不久出现的"钱荒"问题?如何看待人民国际化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金融热点问题,《国际融资》杂志记者专访了原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外汇》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融资》携手中国投资协会、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联合主办的2012年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暨国际融资论坛上,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石资明副司长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所处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自身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在当前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各国经济复苏基础脆弱,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全球投资保护主义日渐升温,外部压力和竞争加剧,中外文化和利益冲突日益凸显,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阻力加大,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境外中资企业和人员人身财产安全面临的安全威胁不断加大。对此,她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