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所经历的步骤、顺序、时限及所采取的方式。行政程序可以划分为法定行政程序和一般行政程序。法院在对行政程序进行司法审查时,应对法定程序违法区分不同情形、对一般行政程序遵守一定的基本理念。从而对法定行政程序和一般行政程序采取不同的司法审查强度。  相似文献   

2.
法定程序这个概念普遍存在于我们立法规定中应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司法解释、行政解释等来明确地解释什么是法定的行政程序,理论上对此也意见不一。行政行为在程序上的违法,应当产生否定法律后果,这是最起码也是最浅显的道理。但是,当法院通过具体的判决形式来否定该程序违法行政行为的时候,法定考虑的因素就不仅仅是该行政行为与法律规定之间的关系了。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行政程序的关注与研究局限于“法定行政程序”,一般行政程序也具有行政程序的价值,大量的游离于法规范以外的一般行政程序正沦为恣意行政的借口,侵害着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毁损着诚信政府的形象,一般行政程序也应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司法审查的着眼点在于程序合理正当。一般行政程序违背了程序合理正当的,也应视作严重违法,是无效的行政行为,法院应作出撤销判决。  相似文献   

4.
陈鸣达 《宁波通讯》2007,(12):56-57
行政争议是近年来频频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所谓行政争议,主要指行政相对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政府行政行为不满及行政行为不当、违法而引发的争议、纠纷。其表现形式为来信来访、提起行政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中普遍规定了行政程序违法的撤销制度,但是该制度却存在诸多可探讨之处。目前我国正在着手制定行政程序法,那么未来的行政程序法怎样规定行政程序违法的撤销制度,以及如何规定等,均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周毅 《魅力中国》2010,(32):117-117
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有时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离不开行政相对人的参与行为,因此,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行为程序也是行政程序不可缺少的内容。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实体正义的不足,充分保障相对人免受不法不当行政行为的侵害,实现其合法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正当法律程序保护范围历经了从刑事到行政、从程序性权利到实体性权利、从特权到权利的变化,其保护标准也包括实体性正当法律程序中的理性基础检验、严格检验标准和中间层次检验标准,以及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中的还原立法者意图、利益均衡、最低限度的程序保障等判断方法。违反正当法律程序的后果可概括为无效、得撤销、得补正三种类型。于我国而言,借鉴正当法律程序在美国司法审查中的运用,具体确立以事前告知、公平公正、表达意见机会、行政公开为主要内容,原则上应用于所有行政行为的正当法律程序权行政诉讼,以实现在具体化、规范化层面对行政行为的程序性控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报道》2009,(11):92-93
“钓鱼执法”行为违法是毋庸置疑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满足一个法定前提,那就是行政相对人存在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并且这种违法行为比较严重已经达到了需要予以制裁的程度。不仅如此,行政机关还必须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和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经过一系列必要的法定程序才能最终作出处罚决定。  相似文献   

9.
《食品卫生法》较试行法变化最大的是法律责任一章,其行政处罚形式由试行法的6种增加到10种,加大了处罚力度,为保证食品卫生质量,打击食品卫生违法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没收违法所得”即是增加的一种处罚形式,但该处罚形式在执法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拟对这一处罚形式作一探讨。“没收违法所得”是指因行政管理相对人构成行政违法,行政主体对其违法所得予以没收的一种处罚形式。从理论上讲,“没收违法所得”包含三个相互联系的层次:一是“没收”的特定含义及适用程序;二是构成行政违法;三是对“违法所得”的确认。对…  相似文献   

10.
汪园超 《黑河学刊》2010,(11):87-88
行政程序法制化是国家通过立法将行政程序统一规定下来,公正合理的程序是法律现代化的基石。西方行政程序法制化道路起步早,发展程度高,研究西方行政程序法制化的成因对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有很强的启示作用,通过比较中西行政体制的异同,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先进的经验,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同时要立足国情,将行政程序法制化与党的依法执政、公民依法监督和"民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陈浩 《理论观察》2008,(3):74-75
理论界对抽象行政行为的违法损害救济制度的探究已久,揭开抽象行政行为的神秘面纱,将其纳入司法机关的视角下进行审查,健全对权力的审查和救济机制已为多数学者认同。但是,对具体制度予以构建的同时,不得忽视对行政自诉与行政公诉的关系以及司法救济内部结构体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作为浙江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城市,自1999年以来先后进行了以“减少审批、规范程序、加强监管、改善服务”和“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方式、规范审批行为、健全行政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两轮审改,行政审批、  相似文献   

13.
在村级"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严把干部选任关,将村级"两委"班子候选人名单通报给国土部门逐一审核,把候选干部是否有违法用地、违法批地行为做为硬性考核指标,实行"一票否决"。 笔者从襄阳市国土资源局襄州分局获悉,就在近日区组织部门报送的村级"两委"班子候选人名单中,东津镇有9名村级"两委"候选人因为违法用地、违法批地被否决。  相似文献   

14.
人们长期以来因受到"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观念的影响,往往将行政程序违法与结果是否公正联系起来,认为只有当程序违法且导致结果不公正的情况下,才应承担法律责任,如果仅有程序违法但未影响到结果公正性的情况下,则无须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5.
郭晓毅 《发展》2001,(1):41-42
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行为应当遵循的法定程序。它是实施行政行为的时间.顺序、步骤等的总和,是实施行政行为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6.
苏静 《魅力中国》2011,(5):143-143
近年来违宪审查近乎网络流行语一样出现在网络、论坛、讲座讨论中,而真正的违宪审查制度在我国还没有实践基础,现实中大量的“红头文件”和行政行为违宪、违法案例没有真正的启动违宪审查程序已经在证明着这一点。本文从当前广受关注的热点案例出发提出我国的违宪审查是“小违宪审查”,解析其内涵,并对其类型化剖析来证明在我国特有的法律体制下此类违宪审查程序的可预见性与可操作性,以此来发挥违宪审查体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公务员以行政主体代表的身份实施的公务行为,具有行政法上的法律效力。而公务员以公民身份实施的个人行为,与普通公民实施的个人行为无异,不具有行政法上特殊的法律效力。因此,公务员对其执行公务中的违法、失职行为不直接向行政相对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而公务员以普通公民身份实施个人行为,则其行为后果由公务员本人承担,行政主体无须为公务员的个人行为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8.
当前村级选举出现竞选目的科利化、拉票方式粗俗化、“宗族票”比较普遍、“对立选举”初露端倪等问题。针对村级选举中的新问题,必须促进农民观念更新;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严格选举程序;完善细化选举制度;建立村级选举违法行政行为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虽然有较多的行政法律规范及庞杂的行政法律规范体系,但是就行政程序瑕疵的法律后果进行规定的法律却较少,现有的规定存在将程序作用绝对化、混淆行政行为成立、无效以及可撤销的情形等不足。对于行政程序瑕疵的法律效果,我国应该建立起至少包括无效、补正、可撤销在内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税收法律责任问题□林松法律责任是指法律关系中违法主体因其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法律关系中违法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基本形式大致分为三类,即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民事法律责任。在税收法律关系中,违法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是行政法律责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