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排污税的理论渊源——庇古税排污税的思想来源于庇古的理论。庇古在其《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比较全面的论述了边际私人净产量和边际社会净产量的背离(即外部性)问题。他认为“存在着某些投资,由于对其相伴产生的损害予以赔偿存在着技术上的困难,故而造成边际私人净产量高于边际社会净产量的结果。”“如果政府同意,可能通过对于在此领域的投资给予‘特别限制’的方法消除这种偏差,这些限制可能采用的最为明显的形式,当然是征税。”也就是说,由于污染造成的外部费用并没有包括在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导致了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一致,要削除这一外部性,可由政府通过税收使之内在化。  相似文献   

2.
对环境污染现象,传统的经济学解释是外部性。外部性有正负之分,不管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会导致资源配置个人最优与社会最优的不一致,为此,庇古认为应该采取“征税”或者“收费”的手段,对于产生正外部性者给以补贴,而对于产生负外部性者征收税收。我国目前采用的排污收费制度就是“庇古税”的表现形式,其本质是把外部性内部化。但是,庇古税收难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3.
间接庇古税的福利效应分析——以交通污染控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认为当机动车污染排放产生负外部性时最优政策工具就是根据外部性的大小征收相应的庇古税,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然而由于每一辆机动车的污染排放水平不一,根据污染排放量直接征收庇古税很难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替代性的政策是对与机动车污染排放息息相关的燃油消费进行征税。文章在Diamond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最优间接庇古税模型,分析了间接庇古税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一是由于机动车使用年限、消费者收入水平、汽车排量选择偏好等影响燃油消费的异质性因素存在,最优间接庇古税只能是次优的;二是最优间接庇古税作为治理机动车污染外部性这种市场失灵的政策工具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对提高整体社会福利水平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由于规模和市场关联度的优势,对整个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外部效应。金融创新活动的高风险性带来的负外部效应会引发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和危机。分析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正负两方面外部性的作用机制和宏观效应,研究发现负外部性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边际成本、政府和纳税人的负担,而且会快速传递到宏观经济体系;进一步结合庇古和科斯的外部性政策方法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将监管方法从政府解和市场解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的业务管制和资本附加等监管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负外部性内在化,但是对于银行规模和税收方面的监管措施还需改进。  相似文献   

5.
一、对国际直接投资外部性的界定 外部性(externalities)也称外部效应,在经济学中,是指经济主体个体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其产生根源在于经济活动中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体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外部性具体又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6.
杨永杰 《生产力研究》2013,(12):53-54,77
碳排放是典型的经济外部性行为。由马歇尔最早提出的外部性行为是指因为企业组织外部的产业组织方式造成的企业生产成本的减少或增加。庇古认为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企业成本的行为是外部不经济行为,采用"庇古税"来调整外部不经济行为。科斯认为,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外部性行为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来调整。解决碳排放这种外部不经济行为的主要路径是"庇古税"、碳交易、行政干预和法律方法。我国碳排放的治理主要以行政干预和法律方法为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构建纵向关联市场结构下博弈模型,探讨下游市场特性如何影响上游污染企业环境税的制定.研究结果表明,下游市场最终产品差异性与上游企业环境税的征收起点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下游企业同时进入市场时,上游企业最优环境税低于“庇古税”.而当下游企业依次进入最终产品市场时,最优环境税与“庇古税”的关系则取决于污染排放造成的边际社会损失.当污染对社会福利损害比较小(大)时,最优环境税低(高)于“庇古税”.  相似文献   

8.
一、财政支出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认为,在公共物品、外部性、收入分配不公情况下会出现“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由于非竞争性,市场提供的公共物品低于最优水平;由于非排他性导致的“搭便车”心理,市场条件下公共物品可能无法提供。即使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其非竞争性也意味着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0,若把不付费者排除在外,则是一种无效率的表现。因此,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需要政府采用税收筹资,免费供给。在正外部性时,社会边际收益大于私人边际收益,如果由市场决定该行为的提供量,则决策者依据的…  相似文献   

9.
许源  李南  陈晓军 《生产力研究》2006,(1):94-95,154
本文研究了船舶开放登记的负外部性及其国际规制问题。面对船舶开放登记比较严重的安全和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促使开放登记国提高其技术标准,以使方便旗船的边际私人成本趋近于边际社会成本。从全球福利出发,我们必须采取国际公约、国际组织和港口国监控等措施来消除其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10.
实行有利于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的财政税收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虽然能够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但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市场机制却不那么见效,原因是:第一,在环境资源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如对于污染,企业的成本往往很低(排污费罚款等),但社会成本很高。企业得到的收益大而社会收益却较小甚至为负收益。市场经济体制无法起到调节作用。第二、环境保护是为社会提供集体利益的公共物品和劳务,往往被集体加以消费,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很难在市场上交换。私人出于利益的考虑不大可能去投资。第三,环境资源具有公共性,其产权难以界定,这容易导致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环境资源。由于以上原因,国家就必须实施一定的政策来对付这一市场失灵的情况,西方学建议的政策是使用税收和津贴,从有些国家实践来看,也较多使用此方法,这就是英国“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的外部性理论,对于造成负外部效益(对社会环境有损害的)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就该等于该企业所造成的损害,以便使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等;对外部正效应的单位给予补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公众法制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公众参与作为世界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的主要潮流,其合理化和有序化对于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污染型邻避设施具有较高的环境负外部性和成本效益不对称性,其公众参与问题和公众参与制度设计成为了当下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进行污染型邻避设施公众参与影响因素初步识别和进一步筛选的前提下,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深入探究,揭示了关于外部环境、社会主体、项目决策、参与过程四个维度的25个关键因素,并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提出了促进公众参与的有关建议,以期为污染型邻避设施领域公众参与影响因素筛选及公众参与的决策建议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输外部性理论包括运输外部性的产生、运输外部性的表现形式、运输外部性衡量、运输外部性的内部化以及可持续运输的选择等内容。运输外部性根据其数学表达可看出运输外部性的产生过程,并划分为运输外部经济和运输外部不经济两种类型,对运输外部经济进行了定性分析,对运输外部不经济的内容(污染成本、拥挤成本、生态破坏以及交通事故)进行定量分析。综述了运输基本外部性和制度外部性内部化的措施,阐述了代际外部性内部化思想——可持续运输,以实现人类社会机动性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协调以及必须在资源与环境容量的制约下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政府行为内部性与外部性分析的理论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规制既是对市场失灵的回应,又需借助市场资源配置的机制按其规制的目标。政府作为一个拥有独特的激励结构的博弈参加者在交易过程中其行为具有内部性和外部性。无论内部性还是外部性都是由于产权未充分界定而导致的成本与收益的外溢,这种外溢对社会经济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客观地分析政府行为内部性与外部性的目的在于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规制的效率,矫正政府行为的负内部性与负外部性,为市场有效运行提供成本更低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资源经济时代,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带来了生态环境危机,其负外部性已超过外部经济。因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补偿相应的负外部性成本,即将消耗的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价值纳入矿产资源价值。相比较而言,征收庇古税是一种较好的解决负外部性的方法。因此,建议小范围的短期负外部性由直接谈判进入生产者成本,具体通过地方政府征收相应的环保和生态保护基金或税进入生产者成本,或普遍对全部碳排放行为征收碳税,或者在消费环节征税。最普通的、也许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消费环节或矿产品制成品的销售环节,以矿产品消费税形式征收与矿产资源消费相关的负外部性成本或所消耗的生态环境资源租。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业有明显的金融属性,其虚拟化易导致泡沫化。本文对长期以来所认为的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价上升的财富效应提出质疑,认为当前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高房价的获益小于其带来的社会成本,即房地产市场在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对社会造成福利损失,其经济绩效是局部、片面的,而社会成本是全局性的,此即房地产业金融负外部性效应。房地产业金融负外部性表现在全局性的社会成本,这主要有拉动通货膨胀、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银行危机的外部成本、侵占耕地的代际成本、伦理代价、社会不稳定等,这些都是房地产业的成本外溢或成本社会化,是社会福利的纯损失。政府应当在降低房地产金融负外部性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控制房价与合理调控缓解负外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污染税税率设计研究:以工业废水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税收制度设计研究中,尽管税率是调节税负的重要杠杆,但由于它是较为直接的和明显的计税尺度,一般不存在复杂的确定和计量原则的规范问题[1]。然而在污染课税的制度设计中,税率问题却凸现其重要性。一方面,从理论上说,在完全竞争和不存在其他扭曲性税收的经济世界里,污染税的最优税率应该等于庇古税(Pigouian tax),即税率能够使污染削减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损失,即处于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等那个点[2]。具体讲就是,水污染税的税负水平应等于纳税人排污行为所造成的边际环境损失,包括环境损害、人体损害和资源耗损等社会成本[3]。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古诺模型中引入温室气体排放的负外部性问题,分析了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并基于社会福利函数得到了温室气体最优排放水平。该最优结果与经典的庇古分析结果相比偏多,这表明庇古政策并不是最优的,最大化社会福利的排放额并无需完全弥补排放的负外部性。进一步分析表明,最优排放水平与市场结构有关,垄断程度越高减排水平反而应该越低。  相似文献   

18.
一、外部性与公共产品理论对政府配置资源的论述“外部性”英文词的原型来源于剑桥学派奠基者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年写就的《经济学原理》中首次出现的“外部经济”。到了20世纪20年代,马歇尔的学生、公共财政学的奠基人庇古在其名著《福利经济学》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了外部性问题。庇古全面接受了马歇尔提出  相似文献   

19.
由于金融危机和国外高额的棉花补贴对国际棉花价格的冲击,基于保护国内棉农利益和棉花产业安全,为制定棉花支持政策提供依据,运用分解求和法列举了棉花生产的12项外部性影响,先分项计算,最后汇总求和评估了中国棉花生产的环境外部性损益。结果表明,2012年中国棉花生产的环境正外部性价值大于环境负外部性成本,两项合计其环境外部性价值为81.0963×108元,其中,棉花生产的碳汇正外部性价值为157.20×108元,灌溉水资源浪费损失、化学污染、生物多样性损失等环境负外部性成本为76.1033×108元。研究认为,为了矫正外部性影响,政府应采取政策措施给予棉花环境保护补贴,并加大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投入,控制棉田化学物质使用量,增强我国棉花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袁巍  王冬 《经济研究导刊》2011,(1):182-183,207
在京都议定书的机制安排下进行的国际碳排放贸易是一种新兴的贸易形态,经济学理论对其作出了许多解释,新古典主义在由于其前提假设在解释问题上遇到了困境;庇古税试图通过征收环境税的方法对私人成本进行校正以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但对于CO2这种全球公共品解释乏力;科斯经济学试图通过明晰产权而解决外部性问题,但CO2交易却不满足科斯条件;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安排看似可行却事实上很难解决"搭便车"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