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我党长期关注的基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城乡差别仍然很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因此,在党和政府有关文件多次明确强调,“三农”工作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到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大了强农惠农的力度。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改革发展目标,这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新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纷纷实施产业升级的战略,伴随着所谓的"腾笼换鸟",也出现了"双转移"--产业转移和劳动力的转移.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出口企业造成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加快了这种转移。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求解分析与城市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对“三农”问题求解路径进行了系统反思,认为:“三农”问题的难点在于一个基本矛盾;人多地少,难于在“三农”范围求解,而现存的减少农民的方式存在不足,依据产业经济学定律的分析,指出:不少解决问题的做法违背规律,“三农”问题的求解在于城市化。  相似文献   

4.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多地是注重从农村内部考虑。近年来,又出现另一种倾向,即忽视发展与繁荣农村经济,只强调城市化的一面。十六大报告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机统一起来,为我们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6.
农村劳动力流动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道灰色的风景线。不论从其规模和增加幅度上来说,还是从其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贡献来说,它都不愧为一道风景线,吸引着世人的眼球。可是,这道风景线并不亮丽,它是灰色的,因为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充满着太多的无奈、沮丧、压抑、歧视、痛苦的选择。这只是我们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的一种感性的认识。然而,对于农村流动劳动力这样一股强大发展力量来说,仅有一种感性的认识是不够的。特别对于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来说,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给予更多的理性的认识不仅是自身职业上的要求,也是政策制定者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流动,为我国经济的增长作出了特殊的重要贡献.本文首先从农村劳动力流动这种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出发,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所形成的人力资本进行了计量并建立了相应的经济增长回归模型;模型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带来GDP增长0.6823个百分点;最后通过放大迁移收益对该模型进行了简单讨论,指出如果政府仅仅将农民工月平均收入达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60%,则每年经济总量的增长率将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市场将逐渐放开,包括粮食在内的中国农业将受到较大的冲击,由此带来了人们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忧虑。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具有显着规模效益的美国、加拿大的粮食种植者可以提供更优质、更廉价的小麦、稻谷,如果中国的市场放开,这些产品将大量进入,冲击我国的生产体系,势必造成我们对这些国家的进口依赖,如此的话,粮食安全从何谈起。我国着名的农业经济学家、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深教授严瑞珍等人所着的《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粮食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一书,却以理性的阐释,给出了相反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沈斌  楚文明  谢聪 《新经济》2014,(11):17-18
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的、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形态。”生物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保障粮食安全、以“非农”手段解决“三农”问题、助推一二产业良性互动、改善生态和城乡居住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促进生物经济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契合,必能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均衡、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30年来的经济增长与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内在的联系.在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农民工"通过"干中学"积累了知识,并在流动中使之产生了溢出效应,同时农民在社区中积累的社会资本在流动过程中依托特有的流动方式得以延伸,降低了农民获取工作的信息成本与在城市生存的交易费用."农民工"的非正规学习及其知识普及所导致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成为中国近30年以来经济增长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一、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率低下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农业结构的合理化伴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结构进行了三次大型的调整并正在进行第四次战略结构调整,但是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农业的发展与市场的发展之间不相协调,从而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正当我国处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之际,宋养琰同志的《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讨》一书,近日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几年来,对中国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全面探索的一部勇于改革创新的理论著作。也是作者这些年来在报刊上发表的一些观点通过系统整理,在研究的基础上编辑成册,有些观点初看似乎见过面,但读下去感到有新意,说明论著与文字汇编不同,它是一部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137,自引:0,他引:137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上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减免农民税费、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但是,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还必须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1.农村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基础应该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化之后,上层建筑才或快或慢地发生变化.这是我们的常识.我们首先应该看清楚农村是个怎样的经济基础,这样的经济基础需要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16.
许永兵 《经济与管理》2013,(10):F0003-F0003
《中国农村竞争力》一书近期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面世了,这是由张战、李永红、桂莉合著的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我国对于国家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等已有较全面的研究,近年来对城市竞争力也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从农村竞争力而言,仅在产品和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做过一些初步的探讨。虽然产品和产业竞争力是农村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能从系统意义上表现农村竞争力,也难以从更深层次揭示影响农村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王军著《关贸总协定与中国经济》一书,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关贸总协定同中国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而应该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三农"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长期性的要素性资源单向流动,尤其是劳动力单向流动,是导致"三农"问题长期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进入 1997年中期后 ,中国经济从长期的短缺转入了“过剩”。一开始这一问题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然而事态的发展比人们预想的要复杂得多、严重得多。尽管后来研究的文章不少 ,政府也采取了诸多对策 ,而这些研究和对策还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对其深层根源、机理 ,以及由此而致的对中国经济、社会的一系列重大关联反应 ,乃至相应的战略、对策的转变等 ,还没有涉及。为此 ,我在《经济评论》杂志2 0 0 2年第 2期发表了《过剩经济 :一个值得研究和认真探索的课题》一文。文中我提出了中国这次的经济过剩可能与历次的国民经济调整出现的过…  相似文献   

20.
<正> 马洪、孙尚清主编的《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研究》一书(以下简称《结构》),是建国以来系统研究我国经济结构问题的第一部著作。全书分上、下册,1982年初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力求从经济结构的剖析中回答现实生活提出来的问题,拥有丰富的资料,吸引了不少的读者。鲜明的特点多年来,一个尖锐的问题一直困绕着我们: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但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什么提高较慢呢?由此引出:我国三十二年来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是什么呢?《结构》不仅没有回避这个尖锐问题,而且一开头就明确地提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