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在部署扶贫开发工作时,都特别强调,要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成效.这既是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蕴涵着很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要完成新时期的扶贫开发任务,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的战略部署,重点做好完善财政综合扶贫政策体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机制、促进贫困地区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同时应着力优化扶贫开发工作的体制机制,保证扶贫开发政策的高效执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以来,国家确定了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各省根据实际情况也都确定了新的扶贫标准,并采取各种办法对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但如何对变化的扶贫人口进行动态化管理,以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值得思索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南方农村》2012,28(2):67-70
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是广东省实施扶贫开发战略、创新扶贫方式的一个创举,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发展战略,也是实现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转变和突破。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将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列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一项重要工作,狠抓落实,成效明显。本文就广东省教育厅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成效和做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会上所作出的《关于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决定》,为全省各地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要贯彻落实好这一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开创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三大增强”、“四个不能”、“五项到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广东把产业开发扶贫作为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突破内容.日前出台的《广东省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及重点县(市)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提出了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支持龙头企业、农村致富带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新时期新阶段广东产业扶贫将面临哪些新机遇?民营企业在产业扶贫中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秘书长钟韶彬.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地区的扶贫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强 《农业经济问题》2001,22(10):48-53
西部大开发是中央政府为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促进全国经济均衡、快速、持续发展 ,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目标而作出的一项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实质及最终目的就是从根本上铲除贫穷。因此 ,西部大开发既为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机遇 ,又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对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 ,缓解和消除贫困现象 ,将产生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一、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分布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经过农村体制改革 ,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和组织实施“国…  相似文献   

8.
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正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一村一品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扶贫开发的攻坚拨寨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去年底,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后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建设一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市扶贫工作,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切实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工作摆布上,下真功夫、花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为鄂尔多斯市的二次创业和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做出贡献。一、指导思想鄂尔多斯市的扶贫开发工作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  相似文献   

11.
Over the past 40 years, China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towards its poverty alleviation goals. The rural population under the current poverty line has decreased by 739.9 million. China has contributed to more than 70 per cent of world poverty reduction. To better promote the new anti‐poverty strategy and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summarises the main experiences of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over the past 40 year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implementing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in the new era. China’s experience with poverty alleviation includes development‐orien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mproving self‐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of the poor population, encouraging multiple subjects to participate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focusing on innovation and ways to improve poverty alleviation. Although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initiatives have achieved significant successes, there are still several challenges that should be of concern in the coming years, such as the diminishing marginal effect of financial inputs on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resulting negative incentives for the poor to improve their internal motivations and the insufficient participation of markets and social force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Given these challenges, this paper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anti‐poverty policies beyond 202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试图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联动扶贫模式,为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寻求新的思路。[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法,回顾构建扶贫模式的相关反贫困理论,采集渝东北地区403户贫困家庭调研数据,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现实挑战。[结果]运用扶贫模式的相关理论原理,创新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多主体参与的联动扶贫模式——"政校企村"四方主体联动扶贫模式,阐释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原则,明确了渝东北深度贫困地区四方联动扶贫模式构建的思路和内涵。[结论]通过引入案例从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4个方面分解四方联动扶贫模式的运作方式,实践表明该模式打破了以往贫困村、贫困户被动接受扶贫的格局,体现了多方主体在扶贫工作中的互动机理,实现扶贫主体与扶贫客体的精准对接,从而为渝东北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新的指导方略。  相似文献   

13.
人才工作是扶贫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应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来促进产业发展。在精准扶贫的新形式下,人才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对扶贫人才的文献研究进行了总结,从3个方面:扶贫人才意义、扶贫人才理论、扶贫人才引进模式全面回顾了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精准扶贫和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人才模式,该人才模式适用于普遍的精准扶贫人才要求。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子,提出了解决在贫困山区精准扶贫中的人才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精准扶贫作为一种被实践反复证明的高效扶贫模式,通过分析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的现状,对其精准扶贫绩效进行评估研究,以期对新时期西藏农牧区脱贫攻坚提供合理的借鉴和参考。[方法]文章基于多维评估模型构建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系统,建立计量模型,运用模糊数学法计算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系统的隶属度。[结果]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质量在不断提升,从不同维度的绩效指数变化来看,经济扶贫绩效和脱贫成效两个维度变化趋势明显,其对西藏农牧区整体扶贫绩效系统的贡献度最大,从隶属度来看,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属于良好水平,体现出精准扶贫作为一种高效扶贫模式在西藏的脱贫实践中得以有效应用。[结论]新时期全面深化农牧区各项改革,以乡村振兴助推脱贫攻坚是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现实所需。因此,西藏农牧区正在逐步实现精准扶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了从面上帮扶阶段向深度贫困地区攻坚阶段的全面转变;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指数在不断提升,巩固脱贫成果,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发展关系是解决当前地区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实现可持续脱贫的关键所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依旧是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的短板,在新时代背景下,应紧密结合西藏实际,巩固脱贫成果不返贫,实现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与农村社区协同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云南省乌蒙山片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调研,从精准扶贫和农村社区发展的关系入手,分析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精准扶贫对农村社区发展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农村社区扶贫开发新理念、构建促进型农村社区组织、农村社区在精准扶贫和社区发展工作中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协同发展对策,能丰富和发展精准扶贫理论和社区发展理论,更好地指导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推进和农村社区的建设,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能更好地促进精准扶贫与农村社区的协同发展,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到2020年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土地利用区划研究不仅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重要作用,也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文章试图探索如何将扶贫因素纳入土地利用区划标准,实现扶贫开发与土地利用区划的创新融合,并选取云南省芒市这一典型贫困地区进行实证研究。[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分析二者融合的内在机制;综合分析法和分区单元归并法进行综合分区;演绎法划分实施扶贫开发战略的土地利用保障区;空间迭置法构建芒市土地资源利用与扶贫开发统筹协调发展的措施体系。[结果]最后将芒市划分为4个土地利用区,即:Ⅰ东北部低山盆地区,Ⅱ东南部中低山河谷区,Ⅲ西南部低山盆地区和Ⅳ西北部中低山地区4个土地利用区域。[结论]理论探讨精准扶贫与土地利用区划的创新融合,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切入点;通过实证研究,尝试提出各综合区精准扶贫与土地资源利用统筹协调发展的措施体系,对芒市乃至类似地区土地扶贫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艳华 《南方农村》2013,29(4):68-73
在调研广州增城、从化、花都等山区镇的基础上,指出目前上述地区扶贫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是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其理论雏形最早可追溯至习近平主政宁德时期所撰写的专著《摆脱贫困》。科学扶贫、内源扶贫、精准扶贫、社会扶贫、阳光扶贫等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的核心要义均可以在《摆脱贫困》中找到相关论述以及理论萌芽。从《摆脱贫困》到扶贫开发战略,习近平始终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包含着以效率为核心的工具理性和以人文价值为核心的价值理性,以两种理性视角审视湖北省B村的扶贫现状,发现B村精准扶贫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失衡,主要表现为政策形式偏离价值初衷、效率优先忽视公平诉求、技术思维淡化人文关怀等问题,工具理性僭越到价值理性之上。为了促进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和扶贫任务的圆满实现,必须要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科学与民主、效率与公平、扶贫与扶志、扶智的统一,来助力价值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