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运用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检验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之间的贸易流量和流向的决定,并以此为依据具体考量了内地各省市与台湾地区的贸易联系程度。结果显示:内地各省市的经济规模和人均收入水平、空间距离、台商投资和特殊的经济协作关系是决定内地各省市与台湾地区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应积极强化有利因素,弱化不利因素来挖掘海峡两岸的贸易潜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玉米多元化的使用价值不断被发现,玉米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以1992-2010年间我国与六个主要玉米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为依据,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来实证检验影响我国玉米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实证结果对促进我国玉米贸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东亚双边出口贸易流量与潜力: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丹 《亚太经济》2007,(6):7-10,19
本文利用东亚1995-2004年面板数据建立东亚贸易引力模型,对东亚区域内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和潜力进行研究。研究显示,经济规模、中国-中国香港地区更紧密经贸关系(CEP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ACFTA)、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国际直接投资、国家间地理距离和金融危机是东亚双边出口贸易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SCFTA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协议(SCFTA)的建设,影响中国在亚太经贸合作的长远发展。SCFTA建设的贸易引力模型构建分析框架,考察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有效性。适用的双边自由贸易制度安排能够促进中国加快CAFTA体制外经贸合作的可能。建议中国推进具备贸易地理优势国家的经贸合作进程,谋求WTO框架下多层次双边自由贸易机制建设的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利用2007年中国同43位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数据,建立了包括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GDP)、地理距离、国民收入水平(per capita GDP)等变量的基本引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同一贸易集团,人均收入差距等变量,得到了扩展的引力模型。并运用得到的模型评价中国同贸易伙伴间的双边贸易潜力,根据测算结果把贸易伙伴分为四类,并分别就如何发展与各类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和22个OECD成员国家和地区之间2002~2006年双边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面板数据,构建服务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货物贸易对于服务贸易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的货物贸易对于服务贸易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作用主要表现为货物贸易对于服务进口的促进,货物贸易对于服务出口的作用则不显著;同时,货物贸易对于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相对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这一作用十分有限。本文最后对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Eaton和Kortum(2002)的研究基础上,结合Translog效用函数,假设运输过程中存在冰山成本,并将距离因素进一步细分为出境、海运、入境三个部分,推导出一个涵盖国内与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之后选取了2005~2016年国内八省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GDP、工业增加值、劳动报酬、工业就业人数、总就业人数和不同路段的距离数据,针对不同路段的运输距离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国内运输距离对中国出口贸易的负向影响比国外运输距离更为突出;第二,国内运输距离对中国同距离较近国家间的贸易影响更为显著;第三,国内内陆运输的单位公里成本同海运的单位公里成本之间的差距在缩小。文章的研究支持了设施联通及加强内陆口岸建设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2002~2015年,中国与世界上173个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相关数据,运用加入固定效应的引力模型来分析影响区域贸易协议签订的因素以及测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带来的贸易效应。这解决了传统引力模型估计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分析结果表明,CAFTA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增长主要来自贸易创造。  相似文献   

9.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虽然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原因,并得出了贸易有利于参与国经济发展和福利提高,但是并未解释决定贸易流量的因素。引力模型的提出为研究贸易流量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并得到众多学者的研究、检验和补充。本文使用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数据分析决定中国国际贸易量的因素。结果发现,引力模型的简约形式能够比较好地揭示影响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流量的因素。另外,实证结果显示APEC的制度安排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有显著的影响,而东盟和中国自由贸易区由于刚刚起步,尚未发挥预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选取并处理了预科生的留学成绩数据,以此测度出两国的语言距离。把语言距离作为一个重要变量引入引力模型,实证研究语言距离对国际贸易量的影响程度,这是对引力模型实证研究的重要进展。实证结果显示:引入语言距离之后,引力模型的各种假说依然成立,实证结果有效。GDP是影响国际贸易流量的决定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的语言距离越大,两国的贸易流量越小,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加强两国文化交流是必要的政策之举。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检验2006年中国与前50大出口贸易伙伴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及其决定因素,并通过不同区域组织之间的比较,重点观察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优惠贸易安排。检验结果发现,目前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贸易安排效果还不明显,说明想要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reviews progress and indicators of trade facilitation in member countries of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import and export costs vary considerably in the member countries, from very low to moderately high levels. Tariff and non-tariff barriers are generally low to moderate. Infrastructure quality and services sector competitiveness range from fair to excellent. Using a standard gravity model, the authors find that trade flows in Southeast Asia are particularly sensitive to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egion could make significant economic gains from trade facilitation reform. These gains could be considerably larger than those from comparable tariff reforms. Estimates suggest that improving port facilities in the region, for example, could expand trade by up to 7.5% or $22bn. The authors interpret this as an indication of the vital role that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can play in enhancing intra-regional trade.  相似文献   

13.
东亚地区贸易时间与贸易持续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国关税已经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及中间产品贸易盛行的情况下,贸易时间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愈发明显。本文把贸易时间分为贸易便利时间和物流时间,通过研究发现,贸易时间与贸易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且物流时间比贸易便利时间的影响更大。此外,贸易时间对时间敏感产品贸易的影响,比时间不敏感产品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浅析东盟五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承文 《亚太经济》2007,(2):46-48,45
近年来东盟五国的服务业迅速发展,各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有所提升。本文试图从东盟五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东盟五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的状况,并分析影响五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在全球性和区域性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东盟五国加快了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本文通过五国在GATS中承诺的开放水平和它们实际的开放度来比较五国的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研究显示,到目前为止,各国之间和部门之间的开放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但从长远来看,五国的服务贸易都将会有更大的开放。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we test the well-known hypothesis of Obstfeld and Rogoff (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 7777:339–390, 2000) that trade costs are the key to explaining the so-called Feldstein–Horioka puzzle. Our approach has a number of novel features. First, we focus on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costs, the trade account and the Feldstein–Horioka puzzle. Second, we use the gravity model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trade costs on bilateral trade and, third, we show how bilateral trade can be used to draw inferences about desired trade balances and desired intertemporal trade. Our econometric results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Obstfeld and Rogoff hypothesis and we are also able to reconcile our results with the so-called home bias puzzle.
Jacques Melitz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相似文献   

17.
地方保护主义与中国省际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各地区的企业所有制结构以及地区间劳动力市场分割等三类指标,本文分析了地方保护主义如何影响中国的省际贸易。基于边界效应模型,本文的大多数实证结果表明:省际贸易的边界效应较低,地方财政收支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省际贸易,但是地方政府仍然出于保护本地国有企业的目的阻碍地区间贸易。地方保护主义作为一种贸易壁垒确实阻碍了全国市场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李建建  童薇  张业圳 《亚太经济》2007,(6):69-72,64
由于福建省特殊的地缘优势,使东盟国家成为闽籍华人的主要聚居地,福建在拓展东盟经贸合作方面处于有利的位置,也因此成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桥梁。福建省应该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依托,运用与东盟经济具有较强互补性的特点,开拓东盟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然而,福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有着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城市化水平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和严峻。  相似文献   

19.
葛飞秀  杨晓龙 《新疆财经》2011,(5):61-65,72
区域经贸合作已成为各国协调贸易政策的主导力量,尤其在2000年以后,区域经济自由化的发展对区域贸易效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就FTA贸易效应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