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不同时代,人权问题始终是一个政权问题,它依赖于在社会生活中统治阶级的宗教、道德伦理、哲学思想.而宪法则是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中建立的,并且公民权力和自由是不断补充的,但是宪法并不能保障整个社会都具有充分享有权力的生活,而只是一部分人,这一部分人就是所谓的"上层统治集团".  相似文献   

2.
从中世纪英格兰开始,再延续至北美殖民时代,对普通法体系建立和权力法案的形成沿革进行详细的阐述,以美国独立宣言、宪法前言及人权典章所构筑的宪法优先原则,透过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审查,形成限制国家权力的框架,具体落实宪法规范之最高性及权力分立,借此保障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3.
高军 《经济视角》2004,(2):32-33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存权利,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迁徙自由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宪法实践的经历,例如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但在建国后不久,由于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原因,在该项权利还未被真正实现时即  相似文献   

4.
浅谈私人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产权和私人财产权在宪法地位上的不平等。我国宪法对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待遇明显地存在着不平等,宪法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保护强度是逐渐递减的。其中国有经济享有最优越的保护地位,集体经济次之,个体经济又次之,私营经济地位最低下。市场经济是主体多元化经济,如果市场主体经济地位不平等,就不  相似文献   

5.
通过完善法律制度促进和谐社会,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前提和基础。宪法上规定了公民参政议政权、身心自由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以及特定主体的权利,对这些基本权利的切实保障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宪法基本权利实现的状况越好,我们离和谐社会就越近。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献萍 《经济师》2004,(10):55-55,57
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阻止国家权力侵入私入领域 ,对公民财产权进行宪法保护 ,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根本要求。我国宪法第四次修正案完善了公民财产权宪法保护制度 ,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未来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充分发展的未来,而这一切的发展则离不开占人口一半的妇女的广泛参与。妇女人权的实现必须保证妇女获得自立、自强与自主的能力,以及赋予她们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权利。国际人权公约中的人权应当基于国际人权公约国际法的特性受到国内宪法的保障,宪法作为国内公法,具有最高权威性和最高法律效力。将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宪法对妇女人权的保障进行比较,既可以对中国保障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权从立法上和实践上不断予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享有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利,从本质上讲,基本权利是人权在宪法中的表现。近代以来,人权理论逐渐生成,但其道德性,使之具有内容模糊、保障乏力的缺陷。对人权缺陷进行补救的成果就是将人权载入宪法,使其具有内容的确定性和效力的最高性。近现代宪政实践充分证明,基本权利就是宪法化的人权。  相似文献   

9.
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性、积极性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课题.公民意识是民主意识的基础,宪法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我国传统的出世和入世思想都是以官本位为基础的,严重地制约着现代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的发展.就公民的宪法意识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三个至上"是我国当代宪法意识的灵魂,以此为指导促进理性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政治参与,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刘志刚 《开放时代》2003,1(3):101-112
宪法诉讼目的,是宪法诉讼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以及对宪法诉讼机制性质的认识而为诉讼活动之展开预先设定的目标。宪法诉讼制度具有双重目的:一是解决宪法冲突(通过解决宪法冲突维护宪法秩序);二是保护宪法权利。制约宪法诉讼目的的主要因素包括:立法者对宪法冲突被进行司法性评价的容忍度和宪法裁判法官们对己身使命的认知,宪法诉讼目的的实现方式,宪法私法适用的程度、方式。  相似文献   

11.
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是宪法的灵魂所在,公民权利一旦产生,它就需要宪法来予以回应,并竭力地走向现实.由此,权利的宪法化和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了宪政道路上永恒的话题.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详尽规制,不应是原则性的条款表述,而应以规则性条款加以明确规定,便于公民权利的宪法规制在宪政实践中可具体援引以及作为司法判案的依据.确认宪法对公民的直接效力和确认宪法对公民权利受侵犯而予以直接救济,已成为法治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而历久弥新的问题,晚近的国际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缓慢而连续的变化,当我们把这些看似分散的现象放到一起分析时,可以看出国际社会法治状态的一个清楚的发展过程及趋势—一个组织化、"宪法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张学慧 《经济师》2008,(8):75-76
自由裁量是现代行政发展的重要特征。可以说现代行政主要表现为自由裁量行政。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是当代行政法关注的理论之一,同时也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因此。探讨如何适当、合理地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对于加强依法行政、维护行政机关的权威和保护行政相对个人的合法权益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不管是中西方,人权与宪法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具体的说就是宪法确认和保障人权,对人权的不懈追求又促进宪法的向前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西方在人权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别,双方的主张不太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人权在不断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英国作为世界"宪政之母",其宪法的发展以及开启的普通法模式对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普通法与大陆法一道成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两大法律制度.本文将对英国宪法和普通法进行一定的考察和研究,试图回答什么是英国宪法和普通法、 普通法的特点有哪些、 何谓普通法的传统,并结合"反堕胎联盟诉英国广播公司案"对英国议会主权与普通法的关系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6.
自由人联合体是历史长期演化的产物,当代世界正趋向于自由人联合体,并且伴随着现代公民社会的生成。现代公民社会组织的新发展,构成通向自由人联合体的新路径。现代公民是个人在现代公共生活中的形象,它与公民社会相表里,行进于"自由人"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走向公民社会的困难、可能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 《开放时代》2009,(10):144-153
由于“秦制”以后社会的法理和制度设计的基本方向。始终在于建立一种维护和效命统治权力,以此为终极价值的“权力社会体系”,这套造成中国传统社会停滞根本原因的权力文化,不仅在制度方向上显然与公民文化完全相反,更为关键的是它长久而异常强势的侵蚀力极大地改变了无数社会细胞的原有性质和自我功能,于是使后来的公民社会建设很难具有起码的依托。  相似文献   

18.
诞生于上个世纪的网络信息技术,从根本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带有颠覆性的众多改变当中,公众参与政治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项重要内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跃居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19.
——我要回家,我要工资! 这是民工岳富国生前的最后一句话。说完这句话之后,岳富国便因突发脑溢血昏迷,36小时后死亡。直到此时,岳富国仍然没有拿到应该属于他的工资。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的最基本价值或原则就是在个体(公民)自由自主基础上的自治。换言之,公民社会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坚持尊重公民的自主意志(自由价值)的原则与基本价值精神及功能——倡导将社会与个人从国家的压迫下解放出来,对国家的权力进行必要的控制与限制,争取实现社会的独立,充分保障个人的自由与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