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从投融资实践看,企业内部存在一个活跃的资本市场;企业内部资本配置是区别于外部资本市场运作的资本配置机制。企业管理者运用内部资金实施投资项目的同时也就实施了一定的融资功能,因而企业组织本身就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或银行主导型—资本市场主导型二分法不足以刻画和概括金融体系的特征,新二分法"外部资本市场—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是对传统研究视角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孙婵娟  胡辉 《经济论坛》2009,(14):16-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失衡加剧,持续流入美国的资本支持了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本文通过将美国和主要贸易顺差国股市收益对比以及流入美国资本的投资组合进行分析,以期得到资本流入美国的动因,以及各种资本在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中所起到的真正作用.  相似文献   

3.
吕立新 《资本市场》2006,(11):47-48
金融体系之争:银行业主导与资本市场主导金融体系的选择问题,实际上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关系和结构问题。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金融体系,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两种金融体系相互独立,相互依存,各有利弊,共同发展。从我国目前现实情况分析,即使在资本市场全盛时期的2000年,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例仍然大约是85比15。可以认为,我国金融体系属于银行主导型。我国金融体系和结构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分散性、选择性和灵活性,这直接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4.
国际收支结构分析法新探——以我国双顺差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国际收支结构论主要以经常账户为分析框架,作者将这种分析方法拓展到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由于结构性的原因引起的.其中经常账户不平衡可能与一国的产业结构有关,而资本账户失衡则可能是国内金融结构缺陷造成的.具体到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巨额"双顺差"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结构性因素造成的.针对当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作者认为无论是支出转换型政策还是支出增减型政策,只能起到数量和规模上的调节作用.要根本解决一国国际收支失衡,需要通过供给政策实现结构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资本账户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汇率形成机制与资本管制程度是开放经济最重要的两个政策安排。世界各国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动因各不相同,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资本的跨国界自由流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是,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部分起因于资本的快速流动)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告诫我们对资本账户开放应持更谨慎的态度,而且汇率形成机制与资本账户管制程度必须密切配合,彼此协调,才能避免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此次汇率改革初步建立了人民币汇率浮动机制的雏形,下一步汇率改革的难点是如何将增加汇率弹性与有选择的放松资本管制相配合,降低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有效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本报告分五个部分:(1)分析汇率安排与资本账户开放的关系;(2)分析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状况;(3)对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与资本流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4)解析汇率改革后我国汇率形成机制与资本账户管制不协调问题;(5)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日德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机制比较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美国市场主导型、日本银行主导型和德国全能银行主导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机制。以此为借鉴,我国在致力于建立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机制时,应该以政府政策和金融扶持为导向,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依托,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并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保证资金的流动安全。  相似文献   

7.
张坤 《财经科学》2020,(2):1-11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受阻,这也使得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调整再次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热议话题。全球金融危机后,流量失衡的调整并未逆转全球经济失衡的趋势,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应当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就存量失衡分解的对比分析和全球经常账户失衡调整的回归分析展开考察和实证研究,实证结论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推动的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其模式在2013年之后出现了转变;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的估值效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弹性汇率对顺差失衡调整和逆差失衡调整作用相反;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逆差失衡国,其调整模式与顺差失衡国以及其他逆差失衡国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以来,全球经济失衡现象不断加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经常账户的巨额逆差;二是亚洲国家经常账户大量顺差,尤其是对美贸易顺差。面对全球经济失衡,我国应如何应对呢?学术界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全球经济失衡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应该对其特征、原因进行研究,分析了解全球经济失衡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金融体系比较与演进: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直接融资(保持距离型融资)和间接融资(关系型融资)在一国金融体系中比重的大小,我们可以大致将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简单的分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和金融中介(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应该采取动态的功能主义观点进行考察;两种金融体系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机制发挥上不存在明显差异;极端型的金融体系稳定性较差,混合型金融体系稳定性较好;民法法系国家容易形成中介主导型金融体系,普通法系国家容易形成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金融中介与市场的竞争、银行经营制度、经济国家转轨是影响金融体系演进的重要因素,金融体系的演进符合路径依赖理论,金融体系的设计应该采取整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资本流动脆弱性与我国的基本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进一步推进货币可兑换,跨境资本流动日趋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进一步提高.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在满足投资需求的同时,也使得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内部的脆弱性变得更为突出.文章在整理历年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以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和人民币升贬值压力为前提,从国际收支平衡表、利用外资和外债三个资本流动脆弱性最敏感的视角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闫小娜 《金融评论》2010,2(6):64-80
本文试图对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的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美国国际资本流入的基本模式与特征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各种不同因素的解释力,希望以此来促进对于全球经济失衡现象的整体认识,并对危机后的国际金融格局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本文认为,由于主要贸易盈余国家对美国的金融产品是刚性需求,因此美国的贸易逆差也必然伴随着资本的流入,并且.流入美国的资本显然已经弥补了经常账户的赤字;从2003年第3季度后,获取收益不再是资本流入美国的主要原因。并且金融危机对资本流入美国的影响是显著的。在为应对全球经济失衡所进行的调整中,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除了应该调整贸易结构外,还需要更多地从资本流动的角度出发,提高自身金融体系的能力,发展国内外币金融市场,推动本币国际化,逐步减少对美元资产的刚性需求。  相似文献   

12.
各国的经济规模、文化、历史和技术创新的不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存在形式可谓是千差万别。依据金融中介机构(银行)和金融市场在金融体系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将金融体系划分为两类:以“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大模式。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是指以直接融资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银行主导型是以间接融资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从金融发展理论看。银行主导和市场主导这两种体系并无绝对优劣之分。在风险分担、信息处理、融资功能和公司治理方面,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各有利弊,关键是要配合当时经济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按照融资主体的不同,可分为高技术创业企业投融资体系和高技术成熟企业投融资体系两个子系统。包括创业企业在内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需要特殊的以提供股权资本投资为主的专门性金融体系来满足,而以成熟企业为主的大型企业高技术产业的融资需求则主要通过一般金融体系提供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结合的常规性融资组合来满足。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金融体系大致可以划分为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和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从一般趋势来看,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越来越发达时,其金融系统趋于出现以金融市场为导…  相似文献   

14.
融资融券设计初衷是通过融资加强市场流动性和通过融券提供投资者规避价格下跌风险的金融工具,改善由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导致市场巨幅震荡的局面,实现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目标。实际操作中,融资融券疏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的资金流动,撬动巨额资金涌入股市;融资规模扩张过快而融券做空力量薄弱,业务结构发展严重失衡,导致两融业务具有“小冲击、大波动”的金融加速效应,放大了外部冲击引起股价上涨和下跌的幅度。协整回归分析表明,两融业务规模的扩张和收缩对上证指数涨跌具有显著的同向影响。TGARCH事件模型结果进一步证实融资融券从稳定股价到加剧波动的功能变化。随着标的股票扩容和业务常规化,两融业务导致股市投机过度,加剧了沪深两市的资产价格异动,没有达到平抑波动的设计预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考察全球经济失衡内在逻辑和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探讨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全球经济失衡主要体现为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国际储备货币发行约束机制的缺失、国际收支汇率调节机制的失灵以及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资本流动,不仅导致和固化了全球经济失衡,而且使失衡态势进一步加剧。笔者认为,推动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矫正全球经济失衡,有效避免危机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日益突出。这一方面表现为美国和中东欧国家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另一方面表现为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持续的经常账户盈余。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从2004年起不断恶化,在2006~2007年达到顶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全球总需求的下降,全球失衡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7.
以多元化融资模式促进吉林省经济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振兴吉林省经济,首先要为各种类型经济建立良好的投融资体系,提供资金支持。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推进,吉林省的融资格局应由过去的财政主导型融资体系发展为信贷主导型融资体系,形成以银行融资为主、财政融资和资本市场共同发挥作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实的经济过程中,融资障碍是阻滞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因素。要化解这一障碍,必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功能。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风险资本市场在融资效率、激励机制、公司成长、资金配置等方面都更有利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从国际上看,风险融资模式有风险投资机构融资主导型的美国模式、银行融资主导型的欧洲模式和财团或大公司融资主导型的日本模式等。我国的风险投资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借鉴这一些模式,创建与国际接轨的风险投资公司,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界普遍认可的“全球经济失衡”的定义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罗德里戈·拉托的定义,他认为全球经济失衡是指,“一国拥有大量贸易逆差,与该国贸易逆差相对应的贸易顺差则集中在其他一些国家”。他进一步指出,“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20.
骆立云 《金融评论》2013,(4):101-111
本文就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人口老龄化将带来储蓄的下降,并依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导致投资的减少。然而在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和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方面存在混合结论。由于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和投资的相对影响程度不同,将引发储蓄一投资失衡,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老龄化不平衡的背景下。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由此推动资本进行跨界流动。不过,国际资本的流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口老龄化给一国经济和金融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