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然而,学术界长期以来并不完全是从马克思提出的劳动二重性原理出发来真正理解价值规律的涵义。笔者认为,只有依据劳动二重性理论,正确把握劳动二重性与价值规律二重性的相互沟通,才能科学界定价值规律的内涵,深刻揭示价值规律的二重性,并从根本上揭露目前理论界流行的各种否定劳动价值论的主张,如“生产要素论”、“科技价值论”的危害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对劳动价值论中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及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指导意义等问题的认识与争论,必须建立在尊重马克思原创思想的基础上。晏智杰教授用否定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来否定劳动价值论的"新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流动现代性是后现代性预言家鲍曼对当代社会特征的学术概括。从流动现代性出发,鲍曼不仅具体分析了固态现代性与流动现代性条件下劳动与资本的不同关系,而且分析了当代社会劳动与资本地位的显性差异——资本的自由流动而劳动的不确定性,并认为全球化的一切后果皆由"流动性"引起。鲍曼的这种做法恰好是马克思劳动批判立场在后现代批判中展开,他自觉地将自己的劳动关系批判与马克思劳动关系批判联系起来,并延续了马克思劳动关系批判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卢福财 《经济管理》2006,(20):28-32
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社会关系和企业内部最基础、最广泛、最重要的关系,对社会和企业的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特殊性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特殊历程,依据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企业管理的目的与宗旨,提出了构建基于和谐劳动关系的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新体系的总体思路,以期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巨大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涛 《经济经纬》2005,(3):154-156
经济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体系中的一种,是指由经济法调整而产生的经济有机体整体(通常以国家的各种机关为代表)与功能个体(通常指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或组织)及功能个体相互间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显著特性是:二元结构及二重性。二元结构是指,经济法律关系是由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权利义务体系构成:其一是,作为社会经济整体代表的经济机关在经济法律活动中形成的权利义务体系;其二是,作为经济功能个体的权利义务体系。二重性是指,经济法主体的同一行为,因其角色二重性,同时处于两重法律关系中,有两重不同的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6.
关于一个多世纪以来劳动价值论大论战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银锋 《经济与管理》2007,21(6):42-46
企业劳动关系状况受众多因素影响,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尖锐,企业在全球网络化生产组织中的地位较低,劳动法律体系不完善是造成企业劳动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几十年里,英国劳动关系经历了从自主、对抗到合作的曲折历程。工会在鼎盛与衰退之后,正试图走向复兴;集体谈判呈现萎缩与分散化;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机构——劳动咨询调解仲裁委员会的角色也从防止和解决逐渐转为服务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建设与提升是高校科学化管理能力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姓教的高校后勤要实现更高程度上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就要求加强党的领导,政府要依法行政;后勤要强化法律意识,实行人性化管理;劳动者应树立利益共同体的观念,强化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相似文献   

10.
周新军 《现代财经》2001,21(12):46-50
劳动关系与劳资关系反映了两种不同体制下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体现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关系,而劳资关系体现的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关系。中国转型期经济关系最显著的特点表现为,经济体制的转型不断地推动着劳动关系向劳资关系的转换,直接原因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使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经济关系的相应变化。相对于农村经济关系,城市经济关系的转化要复杂得多,这种复杂性可能会导致经济体制的倒退。因此,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调整和理顺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背景下,劳动价值的创造主要是指实际存在的完整劳动,其中不但包含体力劳动,还包括所有利用各种要素进行生产的劳动.根据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在企业的薪酬体系方面也应进行创新.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薪酬体系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并对该理论对企业薪酬体系的借鉴价值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劳动关系发展趋势研究——基于概念演化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对劳动关系问题的探讨缺乏基础理论层面的研究,对劳动关系概念称谓、基本性质和演变规律缺乏卓有成效的系统研究.本文甄别了若干基础概念,认为劳动关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内容特征,而劳动关系这一称谓更适合我国使用;总结了市场劳动关系的基本性质、分析了劳动关系现实冲击及其根由,提出了促进劳动关系趋向和谐发展的科学规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所有制形式、产业结构、劳动组织方式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劳动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带来了员工类型、需求和期望的多元化。建立顺畅高效的制度机制,识别、代表、协调不同类型员工的需求和期望,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本文分析了中国持续增长的劳动争议的内容、范围、主要原因以及它们与所有制形式、企业规模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了目前中国劳动争议发展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生产方式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从宏观层面上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劳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并概括出三个方面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劳动关系是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劳动关系、是以实质上的公平交换为基础的劳动关系、是以整体(或集体)的视角发展的劳动关系。这一研究视角是对目前劳动关系研究范围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实施至今已逾两年,为深入了解<劳动合同法>在基层实施的基本情况,文章选择安徽省东至县作为样本展开调查,分析了该法实施后对东至县劳动关系带来的影响以及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16.
何爱平  徐艳 《经济纵横》2021,(11):19-27
劳动资料数字化发展的本质是马克思所论述的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应用的升级和扩展,其所引发的劳资矛盾运动仍处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框架之中.劳动资料数字化发展不仅使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呈现规模数据资源化、生产体系智能化、市场流通平台化的新特征,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还使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即资本的逐利性使其趋向于通过智能化生产强制劳动,利用平台规则设定支配劳动,占有用户数据并以此控制劳动,从而加深了劳动对资本的实质从属.当前,我国劳动资料数字化正在快速推进,应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健全应对机制,推动劳动资料数字化与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其劳动关系也日益成为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协调的重点。中国的私营企业主与员工同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同是社会财富与价值的创造者,他们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协约合作关系。他们只是在劳动过程中承担了不同的职能,因此,中国的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不存在阶级的对抗,应是一种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科斯认为企业节约市场交易成本的一个很重要部分源于劳动关系。企业权威(拥有着剩余控制权)既不能推论出"资本雇佣劳动"的非合作性形式,也不能占有所有的企业剩余。特别是进行了一部分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的雇员也应该得到一部分企业剩余。劳动关系是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优势之一就是劳资双方之间因某种共同目标进行长期合作而产生的一种依存关系,从而降低市场交易所引发的成本。只有在平等、和谐、合作的前提下,这种依存关系所导致的成本才可能低于市场交易成本,企业才能更加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郑媛  刘毅君  冯慧娟 《经济师》2014,(11):194-195
文章从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民办非企业当中的教育、劳动事业为样本,立足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从组织内薪酬管理的角度深入探讨如何在和谐劳动关系背景下建立适应现状的云南省民办非企业薪酬管理策略。文章首先根据对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数据与民办非企业样本薪酬管理现状分析,再结合当前薪酬管理的研究成果,提出运用战略劳动关系管理的思路,建立一种总报酬模式的薪酬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吕景春 《经济学家》2006,1(6):11-18
和谐劳动关系是构筑和谐社会与增进社会整体福利的核心内容。文章从福利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劳动关系和谐的帕累托最优标准,认为雇主效率需求与雇员公平需求之间的利益平衡是劳动关系和谐的基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和谐劳动关系的一般性制度安排,并提出了创新利益制衡机制以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