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国取消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管理的石化商品税目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形势,改革我国的进口管理体制,国家外经贸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海关总署决定,从1995年6月30日起取消367个税目的进口管理。与化工相关的商品税目主要有:一、取消进口许可证和...  相似文献   

2.
刘红 《国际石油经济》2003,11(1):3-4,31
外经贸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2003年进口许可证管理商品目录 2002年12月10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2002年第63号公告,公布了《2003年进口许可证管理商品目录》。2003年实行进口配额许可证和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共8种,总计143个8位商品编码。实行进口  相似文献   

3.
取消进口配额管理的商品目录(1995年12月31日起)编者按:国务院最近决定,从1996年4月1日起改革和调整进口税收政策,将我国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23%。此前,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取消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管理的商品目录》。实施日期是从1995年12...  相似文献   

4.
自2002年1月1日起,我国对棉花、羊毛和部分化纤及化纤原料的进口管理作出较大调整,取消了对涤纶纤维、腈纶纤维、聚酯切片等商品的进口许可证管理,采用自动登记许可证管理措施,对羊毛和棉花采用关税配额管理制度。该政策实施一年来的效果如何?我们就这个问题走访了一些专家。 有关专家指出: 从1月1日起,我国对棉花、羊毛(包括羊毛条)的进口由配额许可证管理改为关税配额管理,在配额数量内实行1%的低税率,在配额外实行公开税则税率。2002年棉花关税配额的数量为81.85万吨,国内非国营贸易  相似文献   

5.
国家海关总署明确进口商品管理有关问题最近国家海关总署就进口商品管理中的有关问题做出以下规定;一、实行进口配额及进口许可证管理商品的范围实行进口配额及进口许可证管理的机电产品为国经贸(199)563号文附件所列18种配额产品目录商吕,一般商品为计经贸(...  相似文献   

6.
1994年以前我国对石油的进出口贸易实行独家专营。1994年,随着我国外贸体制和石油产业体制改革的深入,石油进出口经营企业扩大为三家。目前我国原油进口为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分国营贸易和非国营贸易两部分,国营贸易企业共有四家,由国家经贸委进行总量调控,统一安排进口量,关税为零。成品油进口实行配额和许可证管理,并实行国营贸易和非国营贸易。成品油(除燃料油外)国营贸易企业有4家,燃料油国营贸易企业为65家。进口配额由国家经贸委会同外经贸部在“入世”承诺的成品油进口总量内下达,外经贸部授权的配额许可证事务局和驻各地办事处负责签发进口许可证。今后政府对石油进出口的管理将逐步弱化行政手段,最终走向主要由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来决定。随着中国“入世”承诺的兑现,中国的石油贸易和石油市场将越来越开放,符合条件的外国企业将全面进入中国石油市场的零售、批发领域,中国的石油市场将更趋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按照《中美市场准入谅解备忘录》的规定,从1993年12月31日起,188种钢铁产品全部取消进口许可证和数量限制。  相似文献   

8.
据悉,随着我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和兑现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继2002年将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种类从26种减少到12种,2003年继续减少为8种。  相似文献   

9.
海外专递     
预警限制我纺织品进口南非各界反应不同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9月1日宣布,将从2006年9月28日至2008年12月31日对来自中国的31种税号项下纺织品和服装实施特别进口许可证制度,以达到限制进口中国产纺织品的目的。我国商务部也在9月4日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南非共和国政府关于促进两国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有关条款,从2006年9月28日起,南非对原产于中国的部分纺织品服装产品单方实行进口管理。中方对这些产品不实行出口管理。这一政策的实施在南非各界引起较大反响。此间《星期日时报》在头版报道了这则消息,各…  相似文献   

10.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从1994年1月起对机电产品进口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了一大批产品的进口控制,简化了程序,方便了用户,提高了效率,并制订了《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办法》规定,对机电产品进口分三类情况进行目录管理,第一类是配额产品,进口时要经过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并发给进口许可证;第二类是特定产品,进口时要经过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发给进口证明;第三类是登记产品,进口时向地区、部门进口管理部门登记,发给登记表,即可办理进口手续。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从1995…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底,商务部、海关总署根据我国加入WT0议定书的承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十号令>联合发布了94号公告.从2005年1月1日开始,将进口胶印机由原来作为特定产品改为自动进口许可机电产品来管理.即胶印机的进口许可证由原外经贸部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签发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签发.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年底,商务部、海关总署根据我国加入WTO议定书的承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十号令>联合发布了71号公告.从2004年1月1日开始,将进口胶印机由原来作为特定产品管理改为自动进口许可机电产品来管理,即胶印机的进口许可证由原外经贸部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签发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务院部分部委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签发.这样做简化了报批手续,方便了企业,节约了时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将采用国际通行做法保护民族工业据国家经贸委透露,我国将在市场开放的同时,采用国际通行做法,保护民族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其主要做法包括:一、加强进口总量管理,着力调整进口结构。对于实行进口配额许可证的商品,要根据国内生...  相似文献   

14.
1、加强进口总量管理,着力调整进口结构。对于实行进口配额许可证的商品,要根据国内生产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确定进口总量,严格执行,不许场意突破。特别是对国内供大于求的商品要严格控制进口;对国内可以生产制造、质量尚可、但暂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实行较高关税予以适度保护,以引导企业采购国内设备;对国内不能生产制造的设备以及短缺的原材料,实行低关税鼓励进口。2、研究采用技术标准管理进口,技术壁里是管制进口的一种新方式,符合国际惯例和WTO协议。我国屯要采用技术标准管理进口,特别是涉及安全、环境、健康的产…  相似文献   

15.
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8号现发布《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总理李鹏1994年12月20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炭生产的行业管理,促进煤炭安全生产,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采煤炭资源的...  相似文献   

16.
孙宗波 《汽车观察》2011,(12):76-76
入世之后,进口配额和进口许可证等管理措施的取消,使得被禁锢多年的市场需求被引爆,市场所表现出的活力令人难以想象。  相似文献   

17.
近日,国家经贸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出《关于暂停进口柴油、汽油后国内油品供应有关问题的通知》,就“外商投资企业和经济特区内资企业所需自用柴油、汽油,由国内指定炼油企业进口原油加工后按国际市场价格供应!并由海关比照进料加工监管方式管理”的问题作出了具体安排。购油企业范围为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已经批准可享受免税进口柴油的外商投资企业、来料加工企业和享受增值税先征后返进口柴油、汽油的特区内资企业。包括1997年此类企业和1998年已取得进口柴油、汽油配额和许可证的此类企业。购油数量为经核定有效的1998年柴油…  相似文献   

18.
悉,从2002年1月1日起,外经贸部将在全国各发证机构推广新的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系统,在全国实现网上发证,并为下一步实现网上申领许可证打好基础,以实现许可证网络化管理的总体目标。为适应入世后新的工作形势的需要,日前,外经贸部配额许可证事务局开始在北京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举办三期新的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系统使用培训班,对全国发证机构的全体发证人员进行全面培训。配额许可证事务局局长陈鹏在培训班开班典礼上说,入世后,进出口许可证制度依然存在,举办这次培训班的目的是为了加快新的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系统的推广工作,侧重…  相似文献   

19.
2002年,我曾写过一篇《再谈引进二手机的程序和要注意的问题》的稿件.2003年和2004年商务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先后发布了《关于进口旧机电产品备案与办理进口许可证工作的衔接问题的通知》和《进口旧机电产品检验监程序的规定》以及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调整部分机电产品管理方式的通知》等文件.  相似文献   

20.
一、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实行新办法 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2001年12月20日以2001年第10号令,公布了《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对机电产品进口实行分类管理,即分为禁止进口、限制进口和自动进口许可三类进行管理。 禁止进口的机电产品,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已于2001年12月27日公布了第一批目录,自2002年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