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有农村劳动力4.6亿人,其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为3.24亿人。按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水平,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只需约1.2亿人,从事林牧副渔业的劳动力只需0.6亿人,合计只需劳动力1.8亿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4亿人。而且,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全国农村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是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原因。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有效地转移农村富…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耕地、水资源和森林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和1/6。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才能实现农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农业发展过程的资源环...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重点是收入问题,“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发展劳务经济增收。近几年,澧县农村劳务输出每年都在10万人以上,年收入约8~10亿元,去年仅人均务工收入就占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6%。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已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责任,完善服务体系,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今后凡是农民外出务工,要为他们保留耕地承包权,免除劳动积累工,财政补贴培训费,解除…  相似文献   

4.
从国际经验来看,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目前,全国农村名义劳动力为5亿,实际富余劳动力为3-4亿,同时每年新增2000-3000万劳动力,全国农业占GDP份额已降为15%,而农业就业份额仍高居50%以上。从长远看。解决好“三农”问题,只能是通过城镇化建设大量地减少农民的数量,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配之以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进而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所以,通过构建人地关系和谐的城镇化来吸纳农民,提高农民适度规模经营的程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积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农业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更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广东“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冰 《南方经济》2001,(12):55-58,54
“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依赖于农民问题的解决。现阶段、广东省不同区域“三农”问题的表现不同。珠三角地区主要是如何实现农业技术跨越问题,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主要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归缩是农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无论以哪种方式来解决“三农”问题,都必须从农民入手,农民是“三农”问题中惟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农民收入低,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向城市转移困难等,都是由农民的特定素质决定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好农民的就业问题。如果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出去,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现代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要顺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必须着眼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素质,首先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其次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解决“三农”问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任务是转移农民。只有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尽量转移出去,农村、农业才有发展的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傅国民 《唐山经济》2006,(11):12-13,3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始终是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近年来,古冶区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保持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局面。2005年,全区农业实现增加值4.77亿元,较上年增长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62元,较上年增长6.6%。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农民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落实好“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着眼于建设长效机制,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泰安市各级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全市呈现出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农民得到实惠增多的良好局面。2004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93.9亿元,同比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增加340元,增长10.1%,创多年来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改变农民意识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辽宁经济》2005,(5):26-27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已将“三农”问题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农民是农村、农业之本,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而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是改变农民旧的意识观念,以现代的意识观念引导农民的思想、行动,使其意识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制约,既有制度的因素,又有技术的成分。“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农民自身的问题,尤其是农民的思想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业的发展环境,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外部因素。“三农”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还得依靠农民自身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  相似文献   

15.
来自农业战线的长春皓月公司董事长丛连彪代表说,总理报告求真务实,亲民爱民。我国有9亿多农民,民生民意就应从“三农”问题入手。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三年1号文件中,“三农”始终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极为重视,解决好“三农”问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丰南区委、区政府今年拨款1.3亿元用于“三农”补贴,特别是拨专款2000万元用于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因此,各涉农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把握工作重  相似文献   

17.
天等县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32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97亩,全县总人口40.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8.7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3.5万人。近年来,天等县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两广”对口帮扶的机遇,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创新思路,强化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5年全县累计转移就业8.7万人,劳务经济收入达4.38亿元,相当于全县财政收入的4倍,全县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约69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民素质,而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才是决定农村长远发展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措施。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劳动力素质越高,推进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就越强,农民增收就有了不竭的源泉。所以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  相似文献   

19.
四川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增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是个农业大省,要解决农村人口的生计问题,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然而,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四川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能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余阳春 《乡镇经济》2005,(10):31-3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评判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农村干部的工作业绩,最根本、最实在的标尺,就是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各级干部尤其是农业战线的干部,一定要以人为本谋划“三农”,立足“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千方百计实现好、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