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遍览《全唐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之作,何其多矣。纵逸兴横飞、似不食烟火之作,亦足彰显泱泱大唐之胸襟气魄。若联合史料,借诗读史,既悦其诗,复究其实,则千年神州,如在眼前,不亦快哉。故有《唐诗舆服志》,与观者诸君同领大唐帝国君、宾、臣、民之衣、食、住、行风采,共沐悠悠华夏之古韵。  相似文献   

2.
在朱东润先生《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卷二十九中,载有梅尧臣连续创作的《次韵和景仁对雪》、《次韵三和景仁对雪》。此诗题似存在问题。如果诗题之“三”字原本无误的话,必当有“再和”。梅氏既然作有《次韵三和景仁对雪》诗,则其必定作有《再和景仁对雪》之篇,否则,这里的“三”字没有着落之处。  相似文献   

3.
遍览《全唐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之作,何其多矣。纵逸兴横飞、似不食烟火之作,亦足彰显泱泱大唐之胸襟气魄。若联合史料,借诗读史,既悦其诗,复究其实,则千年神州,如在眼前,不亦快哉。故有《唐诗舆服志》,与观者诸君同领大唐帝国君、宾、臣、民之衣、食、住、行风采、共沐悠悠华夏之古韵。  相似文献   

4.
遍览《全唐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之作,何其多矣。纵逸兴横飞、似不食烟火之作,亦足彰显泱泱大唐之胸襟气魄。若联合史料,借诗读史,既悦其诗,复究其实,则千年神州,如在眼前,不亦快哉。故有《唐诗舆服志》,与观者诸君同领大唐帝国君、宾、臣、民之衣、食、住、行风采,共沐悠悠华夏之古韵。  相似文献   

5.
唐诗舆服志     
遍览《全唐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之作,何其多矣。纵逸兴横飞,似不食烟火之作,亦足彰显泱泱大唐之胸襟气魄。若联合史料,借诗读史,既悦其诗,复究其实,则千年神州,  相似文献   

6.
遍览《全唐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之作,何其多矣。纵逸兴横飞、似不食烟火之作,亦足彰显泱泱大唐之胸襟气魄。若联合史料,借诗读史,既悦其诗,复究其实,则千年神州,如在眼前,不亦快哉。故有《唐诗舆服志》,与观者诸君同领大唐帝国君、宾、臣、民之衣、食、住、行风采,共沐悠悠华夏之古韵。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锦瑟》一诗,鲜有不称赏者,亦鲜有不言其难解者。由唐至今,垂千余年,说者纷纷,终无定论。余学诗初读义山,尤爱其无题之类,于《锦瑟》斯篇,亦略有所思,百愚一得,姑妄言之。古人读书,由章句训诂入,以微言大义终。余效此法,循《锦瑟》诗宇词章句而求其义,俾免空谈也。夫诗者言志之作,性情之语,诗人情志各异,其下宇造语,各有家法,故余就义山言义山,综观其诗六百余  相似文献   

8.
《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并不缺失,但其长期得不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从文本出发,具体分析和综合把握婚恋诗中出现的诸多男性形象,寻绎《诗经》时代男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真实面貌,并力图从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角度揭示其内蕴,对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作一整体观照,这应是当代《诗经》学的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黄珊珊 《商》2014,(38):113-113
晚唐诗大家李商隐其诗秉承儒家诗教“主温文而谲谏”(《毛诗大序》)之遗旨,兼具“屈宋之遗响”,“寄托深而措辞婉”(清·叶燮《原诗》)。他文辞清丽、意蕴深曲,各体兼擅。其五七言格律诗在技巧上承继杜甫,善用各种象征和比兴手法;而在典故的运用上又比杜甫更加精深而幽微,在晚唐诗歌中卓荦成家,形成了独到的艺术风范。作为晚唐诗的杰出代表,李诗因国体伤变和自身坎坷,“悲怨”之声尤多。  相似文献   

10.
汉代辞赋“诗源观”的确立经历了在“讽谏”功能上比附于《诗》到用论《诗》的标准评论辞赋,再到“赋者,古诗之流也”的提出这样一个历程。究其原因,首先是汉代从帝王到士人的好赋风气需要寻求一个舍符儒家思想的理由;其次,汉代政治思想的大一统,儒家正统思想的确立为辞赋提供了《诗》之“讽谏”论;最后,作赋者身份由言语侍从向儒家学者的转变也使辞赋“诗源观”的确立具有一种自觉性。在“诗源观”确立的同时,更符合辞赋自身特点的娱情说也依然存在。然而从辞赋发展史来看,“诗源观”并非客观之论。  相似文献   

11.
《商》2015,(51)
<正>《毛诗序》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1诗歌是人表达情感最为含蓄的载体,是复杂情感的延展和升华。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曾指出:"唐人好诗,多在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2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朋友都会给诗人带来最直观最强烈的感受,而这真实的感受也最容易产生共鸣。尤其是古代,交通与通讯都极不发达,每一次离乡都意味着长时间的音声相断,甚至可能成为永别,所以  相似文献   

12.
《品牌》2015,(5)
茱莉亚·克伯斯是当代一名极具特色的女诗人,其作品不仅刻画的细腻生动,而且也严谨科学。本文将对其生平与写作特点作简要介绍,从《我母亲的车后座》这首诗对其诗的写作特点作以简要赏析,体会其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征戍诗在《诗经》中约占七分之一,是《诗经》的重要内容之一。征戍诗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讴歌明主伟业的民族颂、颂扬英雄主义的正气歌、吟唱怀远念家的相思曲和描绘田猎盛况的赞美诗。《诗经》中的征戍诗,与整部《诗经》敦厚、中和之旨相谐和,在庄严中透出温和,激昂中显出节制,表现出崇德尚义、敦亲睦友的人情美。  相似文献   

14.
"笔墨清华"、“无声之诗”是当代艺术史家王伯敏和篆刻名家钱君訇两位先生为《胡润芝国画集》作的题句。“笔墨清华”从绘画的语言方面概括了胡润芝中国画笔墨的特点——"清华无铅":“无声之诗”则从中国画意境方面透射了胡先生绘画的神髓——诗入无声之境.乃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15.
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是系统研究中国藏书家事迹的开山之作,此书特点是著述体例创新,内容、评注精详,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正> 近来,见不少报章杂志,将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美其名曰:“广告诗”。此外,李白的《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也冠以“广告诗”。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其原因,这两首诗本来就不是为“广告”而作的。 深谙杜牧身世的人,更能领会其《清明》的诗意。有趣的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杜牧的这首《清明》诗,由于笔端奇趣横生,写得自然流畅,情景交融,境界深邃,通俗易懂,为老百姓喜  相似文献   

17.
《战国策&#183;魏策二》:帝妇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日,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将自己的诗歌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还有杂律,但这只是他将其元和十年(815年)之前的诗歌进行的分类,而后在他所编辑的《白氏文集》中却未再细分,只是笼统地分为格诗和律诗,这使得人们对他后期的诗歌未能有较明朗的认识。笔者拟对其格诗的艺术特色进行简浅的分析,以试将其更有条理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9.
《商》2016,(7)
陆游《剑南诗稿》中有大量羲皇诗,而这些羲皇诗形成离不开当时宋代的社会环境和统治者的政策,南宋动荡的社会环境、对待文士前所未有的思想钳制,以及大推隐逸之风,皆是羲皇诗形成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将自己的诗歌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还有杂律,但这只是他将其元和十年(815年)之前的诗歌进行的分类,而后在他所编辑的《白氏文集》中却未再细分,只是笼统地分为格诗和律诗,这使得人们对他后期的诗歌未能有较明朗的认识。笔者拟对其格诗主题进行简浅的分析,以试将其更有条理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