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固定资产减值涉及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主要有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其对所得税费用影响的会计处理,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对以后各期折旧的影响及其对当期所得税费用影响的会计处理等五项内容。  相似文献   

2.
为了贯彻会计一般原则中的谨慎性原则,结合无形资产的特点,设置并运用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帐户,正确确认和计量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并以实例说明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的帐务处理。  相似文献   

3.
段颖红 《新智慧》2006,(4):35-36
《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以下简称《准则》)、《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都进行了规范。但是对于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大部分会计人员还不是很清楚。笔就其中的两个问题发表粗浅认识,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对制定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多个具体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该计提坏账准备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随意性很大,甚至有些企业利用计提八项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文章分析了我国现行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应该及时制定和发布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并对我国制定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操作性、协调性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实例分析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和计提减值准备之后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等情况下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于2004年1月1日起颁布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新制度对施工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交纳产生了影响,比如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但是所得税法对会计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扣除,这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产生差异。建造合同准则的采用也对所得税产生了影响。本文对此做了详细的解析,并通过实例进一步说明其对所得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陶勇 《新智慧》2004,(5A):23-23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如果会计期末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并将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因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因素发生变化而转回的减值损失,也应计入当期损益。然而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时,对允许税前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据实扣除的原则,企业根据会计标准所确认的减值损  相似文献   

8.
申屠新飞 《新智慧》2005,(11):67-68
200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会计》提出,转回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时,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摊销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摊销额的差额,无需调整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在转回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时,以可收回金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两孰低确定的金额,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定为可转回计入损益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笔认为,这种处理方法可能会使会计信息与实际不符,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论在理论研究、具体规范还是实际操作中都很不完善,容易造成某些损益类账户核算内容混乱,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鉴于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数据的负面影响及负面影响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有必要研究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数据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规范资产减值会计,从而既能发挥资产减值准备的谨慎性的优势,又能有效防范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制度》中“八项准备”之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裴旺 《新智慧》2002,(3):37-37
为了满足会计核算上谨慎性的要求,并且使资产的计量比较宏观,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在原有的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傻三值准备四项准备和基础上新增了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和无形资产资产项目的减值准备。笔通过比较归纳,找出了其会计处理中的共同点以及差异,现表达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月眉 《新智慧》2006,(1):40-40,41
财政部财会[2004]3号《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以下简称《解答四》),对企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价值得以恢复时的会计处理作了具体规定。对于这一规定,笔者有不同看法,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李金泉 《新智慧》2004,(3B):27-27,26
为了提高企业资产质量、降低企业运作的潜在风险、使企业能够持续稳定经营,上市公司从1998年起,在原有计提坏账准备的基础上,增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设备,从2001年开始又扩展到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简称“八项准备”)。本文拟就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使账面资产符合资产的定义,体现了价值计量对历史成本原则计量缺陷的修正,符合提供有用信息的会计目标.我国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存在确认标准不明确、计量困难和操作随意性大等问题.应采用科学的企业绩效考评制度、制定相关具体准则等方法,完善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就三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和比例规定得较抽象,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较大弹性空间。股份有限公司的最谨慎会计政策应就三项减值准备的比例和范围等进一步加以补充规定,以加强它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存在差异,应分别情况进行纳税调整.主要包括:提取减值准备当年的纳税调整;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折旧额差异的纳税调整;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恢复的纳税调整以及处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的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16.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利于提高资产的质量,体现了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的“谨慎性”原则,但同时使会计核算的复杂程度加大。本文就提取和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折旧以及所得税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以及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环境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会计改革赋予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自主权和选择空间不断加大。企业会计制度应对一些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企业在资产减值政策选择上有一定的空间和自主权,而且资产减值政策对企业会计运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论述了资产重估对所得税的影响,并简要论述了资产重估减值和重估资产报废清理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一、将资产减值准备记入权益类科目的理由 1.杜绝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冲回调节损益。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是依然有项目在一定条件下是允许转回的。这个“一定条件”就加入了很多主观判断,虽然这些“一定条件”需要会计主体提供有力的证据,但是这些证据真的可靠吗?新会计准则没能杜绝会计主体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关键是将资产减值准备和损益挂钩了,笔者认为如果将这部分损益记人权益类科目,就能很好地避免这种调节利润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周建娥 《新智慧》2005,(11):62-63
《财会月刊》会计版2005年第7期刊登了申屠新飞同志所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以下简称《申屠》),提出了当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其价值又得以恢复的,计算转回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对当期损益的影响数=应调整的减值准备-应补提的折旧,并根据具体情况推算出两个具体的计算公式。笔认同《申屠》的观点和计算方法,但是这样计算只有先分清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可收回金额大于还是小于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的固定资产净值,才能确定使用哪个公式。笔根据自己的理解,推算出一种计算公式,可直接计算出转回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对当期损益的影响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