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对蚌埠市郊区及怀远、固镇、五河县生态区二年的调查和田间试验,查明该区域内分布的杂草有33个科、82种,初步摸清了南部沿淮岗湾、中部稻麦连作及北部粮经旱作三个生态亚区的杂革群落结构,拟定了该生态区杂草群落调控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钱磊 《宁波经济》2008,(5):50-51
云龙镇是一个平原乡镇,地处宁波市鄞州区东南,东接宁波后花园——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北距宁波市区12公里。城镇面积40平方公里。全镇现有耕田2.44万亩,总人口2.6万,另有外来人口4万多,下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个渔  相似文献   

3.
赵学忠 《发展》2011,(3):39-40
"十二五"时期,山丹县围绕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山丹生态脆弱,首先,恢复生态、保护生态。保护好南部水源涵养区,恢复扩大北部荒漠生态区,建设中部绿洲农业生态区,由点到面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建立合理、高效、稳定、和谐的生态系统。其次,建设生态、发展生态。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单方水的产出效益,统筹提高水的利用率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节水型产业,切实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还要积极建设生态文化,建设一批生态乡镇、生态村社、生态小区、生态企业、园林化单位和生态家庭,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县。  相似文献   

4.
随着破解城乡二元机构、推进城镇一体化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城市化水平有也有了显著提高。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品质、时令、安全要求提高,在注重农业的经济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生态和休闲功能,“吃绿色食品、创生态家园”已成为时代主旋律,发展城郊高效农业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郓城县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按照“开发新城区、提升老城区、整合工业区、培育生态区、拓展旅游区”的城建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快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子,全力打造具有平原生态特色的水浒文化名城和现代化煤化新城,城市档次明显提升,面貌明显改善,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6.
《中国老区建设》2022,(8):46-47
<正>江苏省江阴市月城镇,致力于打造“水韵月城”,目前基本形成了“现代工业生产区、城镇居住生活区、绿色农业生态区”区区联动、相互协调的现代化农村新格局。月城镇乡村振兴工作,有哪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呢?聚焦乡村振兴目标,选准扎实有效措施1.注重品牌打造,促进产业兴旺。月城镇着力打造农业品牌,加快推进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现有绿色食品基地1075亩,在审绿色食品基地2600余亩,建成省级绿色优质葡萄基地1个(5037亩)。  相似文献   

7.
正马渚地处浙江宁绍平原中心,余姚西部,长江三角洲南翼,区域面积65.84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3个社区,常住人口逾8万,曾先后获评浙江省百强镇、文明镇、卫生镇、生态镇、教育强镇、森林城镇。2019年,全镇实现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4亿元。近年来,马渚以不断提升城镇综合实力为主线,持续打造"工业重镇、农业名镇、山水美镇、运河古镇、教育强镇"五张名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学的现代化省级中心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浐灞生态区用文化构建品牌发展战略的研究,把浐灞生态区建设定位为西安的生态新城,是探索建立新型城区、景观区、商务区、生态区一体化的城市经济新举措.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文明发展之路,从而促进西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平谷是首都的生态涵养发展区,素有京东绿谷的美誉,多年来一直坚持“生态立区”理念。2009年3月,平谷区正式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区的系统工程,提出举全区之力,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创建国家生态区的目标,用良好的生态资源聚拢绿色产业,实现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李晖  傅晖 《湖南经济》2000,(5):20-21
所谓城郊农业,是以服务城市为目的,以城市消费为生产方向,以集约经营为主要手段,以菜、蛋、鱼、禽、奶、花果为产品特色,有别于乡村农业的一种特殊农业形式。城市边缘区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在这里,城乡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各种边缘效应明显,功能互补强烈。其作用既不同于城市、又有异于农村。正是基于城市边缘区的这种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了城郊农业的许多特殊之点:1、生产结构复杂,商品率高,蔬菜、副食品生产比重大。受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多样化的影响,和乡村农业相比较,城郊农业生产结构是有复杂性。除传统的种植业以外,…  相似文献   

11.
<正>一、概念辨析、功能阐释及发展"城郊—都市型"农业的意义(一)城郊型农业与都市型农业的概念辨析1.城郊型农业由于对"城郊"的理解不同以及西方已形成了使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要素优化配置的区域化、专业化的农业布局,国外较少提及城郊型农业。  相似文献   

12.
江苏宜兴市政府近日宣布,该市将陆续投入5.74亿元全面整治箨鞯莳可,重点组织实施点源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等五大工程29个项目,以有效改善沿河生态环境,提高入湖水质。  相似文献   

13.
2015年,梁平县着力开展效益农业深化年、特色工业攻坚年、商贸旅游推进年、城镇建设促进年、生态建设实施年五个主题年建设。这是梁平县第5年实施“五个主题年”建设。早在2011年时,梁平县委、县政府作出的“五个主题年”建设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不仅仅是生态上的涵养发展,更是在科学发展上“涵养”内功,蓄力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人口的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昔日城乡结合部的郊区农业经济受到巨大冲击,蔬菜基地逐渐减少,几十年建设的肉蛋奶基地被城镇蚕食,如何确保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城郊农业经济得到大发展,快发展,逐步适应城镇人口增长面临的生活必需品供应,努力建设城郊农业系统工程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因此,要坚持以下做法:一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二是制定完善的农业发展规划;三是落实扶持性政策;四是完善城郊农业服务体系;五是认真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人地矛盾;六是逐步将城市近郊区域纳入城市管理,同时有效解决农民变居民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保定市城镇发展的区域条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保定市发展应该依托京津冀经济圈,充分利用京津的各种优势资源,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创造条件接收京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转移下来的产业,促进保定市经济发展。依据保定市的自然经济条件,保定市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依据城镇所在的主体功能区域特征确定城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阐述了保定市都市圈规划的必要性以及都市圈内部保定市区和卫星城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分西部太行山区和东部平原区两个部分阐明保定市区与市域腹地的关系。最后指出保定市城镇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16.
日前,邯郸市向省财政厅、建设厅申报的16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项目获得批准,并得到以奖代补建设资金7833万元。该项资金为2007年中央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河北省共计5亿7千万元。补助范围为纳入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工程、“十五”结转至“十一五”已完工的污水处理厂区工程、“十一五”已完工的新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厂区工程。  相似文献   

17.
李娟伟  华甜 《开发研究》2023,(1):98-108
在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测度模型,考察黄河流域中上游四省(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青海的协调性最高,其次是陕西,甘肃、宁夏分别处在该流域的第三、第四位,显然两个因素之间的协调性在黄河流域四省(区)从上游到中游在空间上呈现典型的“V”形分布。鉴于该流域各省(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度、协调度以及相对发展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各地政府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加强农业绿色发展投资,从农业科技、环境监管、生态补偿等多方面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以期为该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赣县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是个农业大县,总人口55万中有农业人口48万。近年来,赣县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紧紧依托城郊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坚持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化经营,狠抓农业主导产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着力把赣县建设成为长珠闽等沿海发达地区的“菜篮子”、“果盘子”、“花盆子”。  相似文献   

19.
依托城郊优势发展区街经济周雍强如何发展城郊经济,实现农村向城市化发展,是当前城郊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去年以来,我们九江市庐山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情提出了依托大厂、以工兴区,依托街道、以商活区,依托农业、以农稳区的新的工作思路。整个经济进入...  相似文献   

20.
所谓城市农业,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城郊及社会经济受城市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远郊地区的农业,又称为城郊农业。随着世界社会经济的高度进步,城乡之间的密切联系及由此而导致的乡村城市化的趋势,已初显端倪;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城市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我国自从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