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涛 《山东经济》2004,20(2):23-26
生息资本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了马克思生息资本理论的产生过程及逻辑内涵,在此基础上,给合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特别是金融制度创新模式的选择,阐述了马克思生息资本理论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驾驭虚拟经济 推动金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争平 《特区经济》2005,(11):37-39
一、对虚拟经济概念的理解虚拟经济的概念源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的概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虚拟资本是以生息资本为基础,以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给持有者带来收益的资本。所以称其为虚拟资本,是因为这种资本是幻想的,本身没有价值,却有价格,能给它的所  相似文献   

3.
知识资本概念的提出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知识资本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系统的研究和认同,但在国内理论界仍然争议较多,且概念模糊,主要原因之一来自于知识资本与马克思资本观之间存在的不一致之处。知识资本的概念与马克思的资本观相冲突的看法实际上是对马克思理论片面和僵化的理解。事实上,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用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可以解释知识资本的出现和运动规律,知识资本理论也将促进马克思资本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得扬 《特区经济》2008,(9):267-26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他的资本张力思想,认为企业在进行资本积累过程中既使资本量不变,这个资本量也可能由于劳动力的充分使用和使用得法、科学和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而发挥出更大的能力。本文从马克思资本张力的视角出发,探讨现阶段我国企业发挥资本张力的必要性,以及我国企业充分发挥其资本张力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以“资本”为中心来构建和展开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按照资本的运动规律和过程把自己的理论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主要论述了资本生产的前提、资本生产与再生产问题;二是资本的流通过程,主要论述了资本的循环、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三是资本生产的总过程,在资本生产和流通的基础上,主要论述各种类型的资本对剩余劳动的占有和支配。在这三大部分中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的资本营运理论。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6.
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的运动规律、性质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辩证把握资本二重性理论。马克思的资本二重性理论揭示了资本的增殖属性和其所反映的内在经济关系。资本在逐利性的驱使下发展出的三阶段资本运动规律表明,资本进入无序扩张的状态时,其消极作用将逐步取代资本增殖的积极作用,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尽管具有多元的利益指向,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有助于限制和消除各类资本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最终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这也需要通过党领导下的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促进我国各类资本的良性发展、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交换关系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交换关系理论破解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交换的虚假平等幻象,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交换关系的实质,即揭示了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矛盾的历史事实。梳理《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分配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发现,交换关系理论在马克思生产关系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从而明白《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马克思的交换关系理论蕴含着“从后思索法”“抽象力分析法”“辩证总体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新时代重新激活《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交换关系理论能够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理论资源和方法论启示。新时代为优化我国数据商品交换以及批判数字拜物教需要以马克思交换关系理论为指导,破解平台经济中劳资关系矛盾、收入分配极化、劳动强度增加等问题需要整合生产四环节,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消费环境,加大政府、行业、协会、社会大众的协同监管,以完善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治理规则和颁布相关法律为抓手,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即资本主义经济日益虚拟化和金融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了大量篇幅对"虚拟资本"作了深刻分析,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有着独特的分析视角和科学的分析工具,是其他金融理论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运用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在当代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虚拟资本发展问题进行解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中的社会资本运行及按比例均衡思想归根到底是要解决按比例发展的问题,这一思想是分析国民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当前,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经济结构、各部门之间的平衡以及供求平衡矛盾也相当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研究运用马克思的社会资本运行及按比例均衡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本讲主要讲的是《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的内容,原标题是《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因这样的标题不适合做期刊标题,所以本讲标题与原文有出入。《资本论》第一卷到第三卷第三篇对资本运动的研究是以产业资本为对象的,或者说是假定由产业资本独立完成资本生产和流通全过程。第三卷第四篇进一步研究了从产业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商业资本的性质、运动形式和职能。本篇将研究另一种资本形式——借贷资本。在本篇之前的分析是假定产业  相似文献   

11.
杨普江 《中国经贸》2011,(14):213-213
在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分析和优化资本结构,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笔者将从。资本结构分析入手,阐述资本结构优化的决策方法,望对企业在市场角逐中提升竞争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资本原始积累作为一个重的经济学范畴,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上的一种必然现象。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中,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剥夺者”剥夺小生产者、“剥夺者”剥夺“剥夺者”和“剥夺者”被剥夺三个阶段,揭示出了原始积累的历史前提、生成演化以及历史趋向。在此过程之中,马克思的价值立场与最终目标得到了彰显与体现。  相似文献   

13.
高利贷资本是一种古老的生息资本,它广泛存在于前资本主义时代,因其相当部的利率高昂、剥削酷,对于这种古老的资本形态,不论是中国还是在域外,长期以来无不受到社会广泛的道德谴责,许多著名的文艺作品以此为题,借以暴露和鞭笞它的罪恶,而在近代以来的中外经济史研究上,绝大多数学者对高利贷资本的历史作用亦持全盘否定,批判的态度,只有极少数的学者力图从进一步深入社会再生产、商业流通领域内来探讨高利贷与社会经济运行的必须联系,既肯定其消极作用,同时着重其对生产、流通的的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作用,刘秋根博士即是这极少数学者当中的一位,刘秋根博士从事中国古代高利贷资本研究有年,在1995年出版的《中国典当制度史》一书中,已开始注意到作为高利贷资本之一种的典当业,在商业货币经济保持一定发展的前提下,因其自身特定的经营特点,为古代再生产所必需,并对生产、流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一探索性的观点在他新近出版的《明清高利贷资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得到了全面,系统的论证和表述,可以说刘秋根博士的新作,不仅对研究中国古代高利贷资本乃至中国古代经济史是一个重要贡献,而且对深化理解和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理论亦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功能与效率问题,是资本市场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提高资本市场效率,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功能主义金融观点和“有效市场假说”相关理论对深入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和效率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功能错位所引致的一系列制度缺陷是造成我国资本市场低效率的根本原因,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明确资本市场功能定位,规范和完善资本市场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市场时机资本结构理论评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行为公司金融研究的深入,国外学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资本结构理论——市场时机资本结构理论。本文重点从市场时机资本结构理论的理论基础,市场时机对公司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的影响,以及市场时机资本结构理论引发的争论等方面综述了市场时机资本结构理论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框架,并展望了该理论的未来研究趋势及对我国资本市场资本配置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胡钧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2-18
在《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一篇,我们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抽象、最一般的关系,即商品关系,也就是把资本主义关系抽去后的商品关系一般,那里没有涉及到资本关系本身。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学说是从第二篇开始的。资本在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所以,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家董辅礽认为,当资本社会化以后,财富的分配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马克思根据他所处时代的情况,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得出了一个结论:资本的积累一头是财富的积累,另一头是贫困的积累,即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富只可能会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个判断在当时是有道理的。但后来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情况发生了变化,私有资本开始逐步“公有化”,并出现了社会资本取代私有资本的趋势。在美国,有近48%的家庭拥有股票,近68%家庭拥有基金。在西方的上市公司中,有的甚至一个公司拥有几十万个股东,这就是资本社会化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和资本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是2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取得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进展。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新旧经济体制的剧烈摩擦和尖锐对抗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摩擦双方和对抗双方相互妥协和不断“磨合”的结果,因而是我国的资本市场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带有“先天不足”的制度缺陷,10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资本市场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市场中的一些“原生”的制度缺陷也不同程度地得到或正在得到矫正,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性缺陷仍然相当明显,资本市场所具有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和作用在实践中就大打折扣,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经济学从企业兼并、重组、收敛等角度提出的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是沿着内部资本市场产生的原因,其相对于外部资本市场的优势及作用,包括解决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之间的磨擦、信息不对称以及外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缺乏激励等方面进行的。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充分肯定了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在解决信息不对称、减少磨擦成本等方面相对于外部资本市场的优势及作用,这一理论对加快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简论资本的共性与特性陈华山一、资本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要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给资本定义为带来剩余价值或增殖的价值。这个定义是针对资本主义资本而言的,也适用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高利贷资本和商人资本。在马克思作为资本主义对立物而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则以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