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它深深熔铸了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植根于当代的伟大实践,又渊源于传统的优秀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可以为促进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要自觉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促进世界不同文化和谐共处;挖掘、发现传统文化中反映人类发展的共同要求、对于世界未来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和内容;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2.
魏娜 《魅力中国》2010,(26):269-269
摄影技术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被使用在各个领域数。是人类一项伟大的发明和创造,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数字技术逐渐进入到摄影领域。因此产生了数码相机。数码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传统相机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技术的变革和文化的颠覆,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该如何发展和寻找出路,正是我们目前所面对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生态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来自自然,最后回归自然,这是自然法则。对于人类个体而言,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对于人类整体而言,则应全力阻止或拖延人类的毁灭。在目前条件下,人类无力回天,几乎无力阻挡宇宙灾难和宇宙因素导致的地球毁灭,但是,人类可以改变自己,可以阻止人为因素导致的地球毁灭,可以阻止人为因素导致的地球灾变。  相似文献   

4.
杨雪 《魅力中国》2014,(15):278-278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为人类开辟了广阔的活动范围,大大增强了人类影响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但科学在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人类未来发展的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正确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对于解决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5.
陈蓉 《魅力中国》2014,(9):23-23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的生活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子孙后代保存和发扬光大。文物作为记录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志,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是世界文化技术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博物馆是保存文物的场所,对于满足人们的文化和精神需求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如何做好博物馆的管理工作进行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郭旭  陈大炜 《理论观察》2008,(1):167-168
文化,作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载体。健康丰富的音乐艺术能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温润心灵,对于充实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质量、舒缓心理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其英 《发展》2009,(12):126-126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远在200多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从那时起,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就遍布祖国各地,形成了灿烂的华夏古文明序列。在这个序列中,也包含着武威先民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8.
大众化摄影时代(全民摄影时代),由摄影人创造的摄影艺术文化,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已经成为区别于文学、戏剧、书法和美术之外,更易于被人民大众所喜爱的重要艺术文化。强调人民性摄影艺术创作,就是要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的"零距离"接触,把镜头对准人民群众,始终为人民创作喜闻乐见的宝贵摄影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9.
南京是中国著名古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考古发现表明。南京有着5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近2500年的建城史,约450年的建都史,享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美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圣先贤在南京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六朝文化、南唐文化、明文化和民国文化。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动乱、战争的破坏以及自然的损坏等主客观原因.“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的辉煌成就以物质文化形式留存下来的相对较少.而更多地保存在精神文化产品——图书之中。这些传世的古书经典。  相似文献   

10.
李祥梅 《魅力中国》2010,(32):109-110
泱泱中华史,四川有其一。二千年的四川以其长期的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而在全国占据重要的位置;而政治地位更是非同寻常,有“王业之基”和长期抗衡之地之称,形成了四川特殊的政治历史地位和作用。而究其原因,其实是其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富饶的“天府之国”、悠久的灿烂文明、都江堰的伟大历史作用等。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不堪外辱,与日本法西斯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我们纪念这一伟大的胜利,以史为鉴,对于人类继续走向文明与发展,对于我们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回顾过去是痛苦的,不忘国耻是必要的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发动第一次战争是在1874年。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强盗对我台湾同胞进行了血腥屠杀,临了还攫取我国50万两白银的所谓“赔款”。从那时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历史就与日本侵华及种种带血的数字结下了不解之缘。甲午战争后,根据…  相似文献   

12.
嫁妆作为人类社会的调解与控制机制之一,有着多重社会和文化意义。通过追溯苗族嫁妆的历史变迁,解读嫁妆类型所折射出的丰富的文化象征意涵,可以看出嫁妆对于女性的流动与身份建构及在新家庭地位确立和自我认同的建构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希贤 《魅力中国》2013,(10):70-70
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众所周知,人类的文明离不开文化,而通常我们把文化概括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无疑,舞蹈是精神文化范畴的艺术属概念下的一个艺术门类。舞蹈存在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及其表现的目的和要求就在于:显现人类生存的样式和自我完善的方式。舞蹈的审美创造规律,艺术的表现时代、社会、人和人的生活本相的整体规律。无论是舞蹈创作的标准,舞蹈批评的尺度,都必须有—个美学的历史的观点,遵循美的创造规律,  相似文献   

14.
城市设计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济南市为实例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文化、山水环境、现代风貌等城市特色元素的脉络梳理,力求创造具有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景观,为市民及旅游者提供一个感受济南泉水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场所。  相似文献   

15.
王晶晶 《魅力中国》2011,(11):10-10
自摄影术发明以来,摄影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60年来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新的生产关系,同时还带来了新的文化。作为工业文化的先锋,摄影大大拓展了形象思维的空间,使图像能够替代文字成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摄影开创了能够直接通过图像来获取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社会、科学及艺术信息。摄影为现代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山东聊城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青年画家张宪昌,经过长达六年的苦心搜集整理,创作绘制了民俗系列绘画《神话百图》。对于弘扬民族文化特别是华夏民俗文化,可说是一次有益的成功的尝试,所以引起有关专家学者与同仁的广泛注意,有关新闻媒介也及时进行了报道。为引起热心于民族文化研究者们的进一步关注,笔者特加简要评介,以飨海内外读者。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是世界各民族民间艺术的永恒题材。神话是原始人类在万物有灵观念和浑沌思维方式支配下对宇宙、世界与自然的浪漫而瑰丽的形象解释,艺术地记载了人类早期创造世界的历史实践。这些神话,反映了人类的性格和意志,使人得到精神寄托、心灵慰藉和心态平衡。人类创造了自己的人类社会,同时又创造出主宰自己命运的神的世界。从最初的神诞生之日起,人的世界便再也没有离开神。中国是个富有造神传统的国家,可谓源远流长,品种齐全。在相当  相似文献   

17.
张蓉蓉 《魅力中国》2013,(25):125-126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举世公认的现实主义大师。1841年,巴尔扎克将自己的作品定位为一个系列,叫做《人间喜剧》,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更让巴尔扎克成为了现实主义的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巴尔扎克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本文试从宏观的角度,谈谈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主要从巴尔扎克作品中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枣庄的诱惑     
李平  荣国  候贺良 《走向世界》2008,(13):84-89
位于山东省南部的枣庄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墨子的故乡.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广而论之,凡人类创造的一切经验、感知、科学、技术等都可包括其中,大到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方式等等,文化的范围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广义的文化,它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中又可以分为第一文化的自然科学与第二文化的社会科学。显然.第一文化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第二文化是人类生存的方式和自我完善的方式。①有学者撰文,认为从“文化”二字的字形研究追溯来看,文化就是人类有意识地超出生物界的自然状…  相似文献   

20.
日本社会文化中的“岛国意识”源于日本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复杂的表现并有着多样的社会后果,影响着当代日本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设计。本文着重分析“岛国意识”给日本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