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当前硕士研究生就业难对培养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硕士研究生就业市场已开始由"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变,硕士研究生自身能力成为就业的关键问题,建议高等院校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培养方式,调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完善导师负责制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北京部分高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进行的就业指导问卷调查分析显示,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在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方面存在问题:1.就业认知度和就业信心度不高,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就业指导缺少必要的市场导向;2.就业满意度不高,就业指导环节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3.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就业教育内容不够充分;4.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缺少同就业教育、就业指导的密切联系;5.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学生相关知识匮乏,就业教育的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指导教师知识结构、论文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束缚了培养目标的实现。文章以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为例,提出从设置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模式、搭建双导师制和校企合作平台等方面完成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供需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解决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需要从社会、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着手.社会应深化市场改革体系,培养单位应以社会为导向进行人才教育培养,硕士研究生则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需要高校管理者及时调整对待硕士研究生就业的态度,应时制宜建立和创新就业机制,帮助硕士研究生充分就业,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趋紧,硕士研究生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而硕士研究生就业难并不是数量上的,而是结构上的。其关键在于过于追求高水平就业心理造成的,因此研究和分析新时期硕士研究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社会因素,对于指导硕士研究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价值取向,解决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现实压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江丽 《魅力中国》2014,(24):133-134
全日制专业硕士是硕士研究生的一种。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教育的转型,硕士研究生由单一学术型培养,改为学术型、应用型的并行培养。我国进行快速扩大专业硕士的招生规模,目前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工作仍然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完成,在以学术研究为主的大学中制订专业应用型硕士培养方案,需要明确应用硕士的定位,调整导师培养模式,依靠研究型大学前沿学科知识,实现专业硕士在学习前沿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提升应用能力和工程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8.
周虹 《新西部(上)》2012,(14):127+130
近几年工科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存在着就业于工科行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比例偏低,进入大型企业就业越来越难等问题,因此必须开拓工科研究生教育的新思路:坚持专业教育是基本,提升项目制作能力;重视个性化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改变传统职业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硕士公共英语教学面临教学手段僵化与毕业生英语运用能力眼高手低两大矛盾。因此,以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为蓝本,深入调整硕士公共英语教学方案与课程类型,评估其过程的科学性与实施反馈效果,以改善硕士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李正跃 《黑河学刊》2014,(12):81-82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还是采用学术型的培养模式,即高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更侧重于理论学习和研究,培养目标聚焦在单一的"理论研究"水平上,在培养什么样学生的指导思想上,对理论能否与实际相结合漠不关心,考核导师的指标也是看其学生的"理论水平"如何。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研究生,与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和标准往往严重脱节。实践中应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然而近年来我国研究生就业的整体情况不如人意,就业优势不断削弱,就业率处于低位徘徊。在当前国家就业政策相对稳定、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就业结构不合理的大环境下,加强对研究生就业价值引导和正确的系统的就业观教育已势在必行。本文结合目前有关研究生就业的现状,对我国研究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当前硕士研究生就业观教育面临的困境提供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专业硕士研究生是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具有职业性与学术性相融合的本质特性,其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满足社会需要。通过分析现今中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存在教育理念的偏差、招生录取职业性特色不明显、课程设置职业导向性不足、导师队伍偏向学术性等方面的问题,发现,只有改进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实践环节、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优化环境,才能保障专业研究生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趋紧,硕士研究生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而硕士研究生就业难并不是数量上的,而是结构上的,关键在于过于追求高水平就业心理造成的,所以研究和分析新时期硕士研究生就业价值取向现状,对于指导硕士研究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价值取向,解决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现实压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硕士研究生作为国家人才战略的后备队伍,肩负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对硕士研究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价值取向引导,使他们的就业方向与社会发展相契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真正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趋紧,硕士研究生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硕士研究生就业难并不是数量上的,而是结构上的,其原因在于过度追求高水平就业心理.因此研究和分析新时期硕士研究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社会因素,对指导硕士研究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价值取向,解决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现实压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奂婷婷 《魅力中国》2014,(27):145-145
一、近几年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数据分析 作为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笔者就近三年该院已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做以统计分析如下(数据统计截止到每年的9月30日):2011级,该院共有48名毕业研究生,其中有14人去往中小学就业,占总人数29%;16人去往各高校就业(含高职院校以及三本院校),占总人数33%;11人去往国家各企事业单位(含银行),占总人数22%;2人就业于培训机构或私有制公司,占总人数4%;5人选择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占总人数10%。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学业成长和就业路径已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注意借鉴与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传统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国际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要求。探索创新的培养模式,培养既能进行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又能从事对外贸易实际业务,具备独立从事外贸研究、决策和业务活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重要且迫切。  相似文献   

18.
郭昱 《黑河学刊》2013,(3):157-158
提高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调查表明,X大学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认识欠缺、社会实践和"双导师制"落实不到位、导师科研指导有限等问题。为此,各培养单位应从确保生源质量、重视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落实"双导师制"等方面,强化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供求失衡、培养目标界定模糊、培养模式雷同率高和实践培养体系与区域经济热点脱节等问题,本文据此建议布点院校应构建基于区域经济的国际化培养模式,搭配多模块立体式实践培养体系和分类考核方式,并从专门管理机构、培养体系运行调查和动态调整与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管理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响应需求,提高质量"是工程管理硕士教育发展的关键.通过对比分析国内1850个工程管理岗岗位要求和126个工程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目标,研究发现中国高校工程管理类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基本不能反映产业需求,表现在:人才培养定位同质化现象明显;培养目标在信息技能和行动技能的修订上存在矫枉过正之嫌;培养单位对工程管理硕士生职业资质培养的重视度严重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目标设计建议:建立用人单位参与培养方案设计的长效机制;警惕工程技术能力在培养过程中被"边缘化"的风险;强调培育提升工程管理硕士职业资质能力;立足学科优势,制定特色化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