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戴震     
《安徽省情省力》2005,(6):47-47
戴震(1724-1777)清代思想家。字东原。安徽体宁隆阜(今属屯溪)人。进士,曾任纂修、翰林院庶吉士之职。在哲学上,他认为物质的气是宇宙本原,阴阳、五行、道都是物质性的气。认为理是事物的条理,是事物的规律,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理就在事物之中,“理化气中”。他还认为宇宙是气化流行的总过程,“天地之气化流行不已,生生不息”。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天地之化”,通过耳目鼻口之官接触外物,心就能发现外物的规则,致知格物就是对事物进行考察研究,只有经过观察和分析,才能认识事物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从潜产权到产权:一种产权起源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事物在完全成为该事物即确定为该事物之前,有一个模糊状态,这种状态还不是该事物,但是正在成为或可能成为该事物.笔者称这种状态为某种事物的潜状态.那么产权形成前是否存在潜状态即潜产权呢?笔者认为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孤独的个体之人是祁克果宗教生存哲学的全部出发点;真理意味着价值与个体息息相关,“真理即主观性”:“存在”包括人的自我参与、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三个环节;宗教信仰纯粹是一种个体性的行为而非群体性的行为;人的生存境遇面临着三种最基本的选择,即“审美的”、“伦理的”和“宗教的”三个层面,人最终只能在宗教层面即上帝那里获得拯救。  相似文献   

4.
“道”可道     
一二三 《中国西部》2010,(1):110-111
万物皆是具有“心”“物”特性的复合物,既不是纯“物”性的,也不是纯“心”性的。心与物是同时产生的,不存在谁第一谁第二。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物可以相互转化。在现代的哲学观念中,心物具有不同的特性:在纯宗教上面,心灵的净化与修炼是完全“唯心”的;在现实自然界方面,世上万物的物质共用特征表现为纯“唯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里的“机”对商业活动中的企业和个人来说便是战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物的因素、人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事物发展轨迹上的“突变点”,即契机。契机是指能对事物的成败产生决定性影响或使事态局势发生根本性转折的诸种...  相似文献   

6.
英语中对于明喻概念的界定基本上是一致的,认为明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的两种事物之间的比较。本文就这一问题尝试性地进行了探讨,分别从“人”比“人”和“物”比“物”两个层面举例说明,指出明喻中分别作为本体和喻体的两种事物可以是同类的,同时强调再次重新地、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明喻修辞对于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涛 《魅力中国》2010,(3):339-339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身体的延伸,“地球村”等媒介概念,力图从媒介本身来透视人、人类社会、人的生活、交往方式和人类生存环境。这种从媒介出发来透视“世界”的研究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讲,具有了哲学“本体论”意蕴的哲学思考方式,本文试图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去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相似文献   

8.
帅巍 《魅力中国》2010,(6):326-327
熊十力认为我们的意识即感觉,想象,回忆和思维(这里的意识不包括第七识,第八识,而只有前六识)产生的根源不在于因缘第八识的种子。而识本身就是“一种源深不匮的自动力”,其自身就是自身新新不已原因。按照通常的观点,要认识某事物的根源就不能从同质的东西中去找,在同质的东西上找就是没有找到事物的根源;当然也不能从异质的东西去找,因为如果按照胡塞尔的意识建构观点,异质东西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的,是缺乏明见性的。本文结合胡塞尔的观点尝试通过反观意识本身找到意识中确定无疑的自明性起点“我思”,并通过这种自明性的起点,反思我们通常所谓之对象,意识产生的根源(如阿赖耶识)是如何从自明起点中一步一步的被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辩证逻辑应是逻辑而不是哲学,研究对象是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对思维辩证法(思维领域的客观辩证法)的运用,是主观辩证法。具体概念是辩证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依靠认识的基本环节,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使概念越来越丰富;认识论所揭示的认识发展的规律和范畴,都受着辩证法所揭示的最一般规律的制约;逻辑作为概念的辩证法和事物本身的辩证法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又有区别。辩证思维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之所以具备“开始”、“进展”、“目的”三个环节。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正是由于客观事物的辩证法和人类的认识的辩证法所决定的,也从而说明了三者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杨庆育 《今日重庆》2014,(11):92-93
(续接上期) 在后秦时期形成了新儒家的两个学派,其中程朱理学有相当位置,它是由程颐开创,朱熹来完成的学派。 程颐与帕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认识一样,认为世界上的万物如果存在,就一定要在某种材料中体现某种原理。有某物就必有这些物之理,但是有某理,则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相应的物。原理就是程说的“理”按程的认识,理是永恒的,不可能加减。程朱二人直接从《易传》发展出他们“理”的观念,《易传》的道则是“多”,它们是支配宇宙万物每个单独范畴的原则,正是从这个概念,程朱推导出“理”的观念。他们认为,宇宙不仅是气的产物,也是理的产物。事物有不同的类,是因为气聚时遵循不同的理。花是花,因为气聚时遵循花之理;叶是叶,因为气聚时遵循叶之理。  相似文献   

11.
李天柠 《理论观察》2023,(12):41-44
墨家认为,名和实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符号和词语等是用来描述和概括实际存在的事物的。从“名实关系”的角度来看,语言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符号系统,而且也是我们对世界进行认识和描述的工具。墨家的名学思想不仅对本体论和认识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而且对语言哲学、存在主义等问题也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最后,本文对现代哲学中存在主义等观点进行了讨论,并指出墨家的“名实关系”强调了名和实的相互关系,提示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考虑到实际存在和符号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到人类主体性和历史的影响,对于我们理解现代哲学的发展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给我们国有企业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归根到底集中一点,就是国有企业如何进入市场的问题,即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国有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牢牢站稳脚根和发展壮大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发展变化的世界中,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这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强调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外部而是在事物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当然,我们不否认外部…  相似文献   

13.
一、地方财源建设的难点1.难在观念转变上。在抓地方财源建设方面,不少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干部还存在着明显的思想误区。一是“与己无关”论。有些部门领导认为,培植财源是地方政府的事,与己无关,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其眼光仅仅局限在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上,对培植财源工作漠然视之。二是“无能为力”论。有些乡镇办事处领导尽管已经认识到了培植财源的重要性。但因本身财政紧张,资金缺乏,认为依靠其本身难以有所作为;同时,有的还认为其本身工作的重点是抓“征管”,工作难度大,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财源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们曾经认为哲学就是形而上学。然而形而上学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哲学的终结。人总要有形上之思的存在,形上之恩的存在,是人的超越本性使然,更是哲学存在的理由。形而上学与后形而上学是形上之思的不同样态。在当代,形上之思以“后形而上学”的样态存在,哲学自黑格尔之后进入后形而上学时代。  相似文献   

15.
金保安 《发展》2003,(3):21-22
如何才能做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呢?或者说一个理想的领导干部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从古到今,这些问题已经困扰着人类数千年之久。———领导干部应有的品质领导干部的品质是一个理想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的,究竟哪些品质是一个理想领导干部所必须具备的呢?斯托格认为,与领导者才能有关的好品质很多,包括身体特征,即:精力、外貌、气质、风格、身高;个性特征,即:改变性、适应性、进取性、决策力等;与工作有关的特征,即:职业成就、自我实现、创造性;与社会有关特征,即:协调性、合作性、人际关系等。《孙子兵法》的权变哲学由“知”开…  相似文献   

16.
辩证唯物主义的和谐观认为: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和谐”是一种至高境界,也可以说是对工作的一种最高标准和要求。和谐,之于国家,是政通人和,繁荣昌盛;之于百姓,是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之于单位,则是共建共享,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天下的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再由“德”去滋养,由“物”的特性给予形体,最后再由“势”去定其发展位置;即“道”“德”是创造生命和教养生命的东西,有了“道”和“德”才能有生命,这时再加上“物”和“势”就会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18.
长期的贫困会使人们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精神冷漠症”和“物质饥渴症”;贫困促使形成自尊心与自卑感都很强的双重人格;贫困也会导致贫困者形成柔弱与残暴的双重人格;贫困状态衍生贫困者既强烈追求“公有”,又强烈追求“私有”的两极心态;贫困状态会导致人与人之间信任度的降低;贫困者客观上会更加用心培育;社会资本;人口本身既是贫困者的负担,又是贫困者的“福利”;贫困容易诱发人们的机会主义心态;贫困者重感性、轾理性;缺乏自信,重视迷信,也是贫困者人格意识的一种表现;贫困本质上是一种循环;解决贫困问题必须要靠外部启动,要依靠外部力量打破这种循环,使其进入另一种良性循环状态;要实现从外部启动,政府主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姚炎新 《魅力中国》2013,(17):370-370
煤矿安全的最高境界是本质安全型矿井,这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无论在何种作业的环境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安全;二是物的安全可靠性。无论在动态或静态过程中,物始终处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三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日常安全生产中,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发生事故,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四是制度规范、管理科学。杜绝管理失误.煤矿生产实现零缺陷、零事故,从而形成无灾可救、无险可救、无事故发生的格局。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就解决了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苏晓玲 《发展》2009,(11):55-56
一、会计职能的概述 会计职能作为会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追溯其历史,从最初的“结绳记事”到现代的会计电算化,会计职能因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会计职能在会计界主要存在三种不同观点,即“一职能”说、“二职能”说到“全职能”说,各抒己见、分歧较大。“一职能”观点认为会计职能就是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