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楚婷  高艳姣 《魅力中国》2014,(24):158-158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或内在动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应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力着点,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思政课”教学效果也就水到渠成。而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而本文介绍的导入式教学是“思政课”教学方法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佟斐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11):138-141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贯彻落实“党史教育进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辉煌历史是指引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旗帜——积极开展党史教育进课堂”活动是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依托推进党史教育进课堂的一次积极探索。活动从课上到课下、从学校到社会,运用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多维生动呈现党史知识,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引发他们独立思考,力求使党史知识入心入脑。经过一年多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党史教育进课堂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明朝茶课的解运,包括两种类型:一、官运茶课,即系官设茶运所以组织课茶的运输;二、民运课茶。所谓“民运”,实际上分为“商运”和茶户中之“大户运茶”两种形式①。本文着重对茶课解运制度及其运输形态进行分析,以期对明朝官统制茶业与茶马贸易的关系问题有所认识。一、“官运课茶”制的基本内容关于“官运课茶”,可以说是明初民运茶尚未展开的情况下所采用的运茶形式。由于明代茶马贸易主要集中在陕西排州、河州、西宁三茶马司,而朝廷易马所需之茶叶,最初则是由四J;I茶来承当的,这样,陕西茶马贸易就形成“川茶北运”的贸易格…  相似文献   

4.
牛菲 《理论观察》2010,(3):109-110
导课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有效的导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现实要求。“基础”课的导课多种多样,可以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进行设计,导课中要注意处理好“备教材”与“备学生”,教师主导与学生参与,“导”与“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红军文化资源既可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先进的文化根基、提供鲜活的案例教材,又可借此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思政课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为此,思政课教师在使用红军文化资源开展教学时,应在遵循典型性、前沿性、教育性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科目,结合教学重难点,选取不同的红军文化教学资源,精心备课。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应聚焦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须把握历史线索和历史规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中要以史为据、以理服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抬头率”“入脑率”“走心率”,把思政课堂打造为弘扬红军文化资源的样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剖析传统就业指导课弊端的基础上,结合微课的特点,论述了微课应用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的优势与方法,主张采取“微课程+微作业+微测验+微学分”的教育模式,并形成课后总结反思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7.
何华 《发展》2010,(12):125-126
高职院校要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必须建设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写作课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定位,迄今为止还没有具体的标准。本文提出要把写作课老师的写作水平界定,作为其获取“双师型”教师的条件,必须具备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同时还要有省级以上作家协会会员证,才能被界定为“双师型”教师。  相似文献   

8.
李丹 《改革与开放》2023,(11):52-57
“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延安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大思政课”建设具有内在契合性。文章从现实逻辑、价值意蕴和目标理路3个维度探究了延安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深入挖掘延安精神对大学生铸牢理想信念之基、塑造人生态度、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培养奋斗品质的价值意蕴,并期望从教育场域、教育队伍和教育载体3个方面发力,提出汇聚育人合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蕊 《黑河学刊》2012,(7):156-157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教学观念等宏观问题固然重要,但教学语言等微观问题也是值得高度关注的。基于学科特点和大学生实际,高校“思政课”教学语言的基本定位应是“透、实、活、新”。而要达到“透、实、活、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语言应力求做到“三戒”和“三入”,即:力戒“说教味”、“学究味”、“平淡无味”,适当加入“文学味”、“人情味”、“时尚味”。  相似文献   

10.
刘萍 《魅力中国》2010,(16):179-179
一、正确分析现状与存在问题 传统的英语听力课往往是“一本教科书、一盒磁带,然后循听录音——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讲解要点”这样的教学模式,一课一课的展开课堂教学。以这种模式上英语听力课,结果往往是:作为老师,已经费了不少的功夫和心思去备课和教课,而学生们的英语听力水平却始终难有较好的提高,显得有点“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既有益于高校学生深入认知红色文化,并内化为价值理念、外化为实践行为,也有益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将泰勒的课程原理应用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设计,化为“价值—教育目标”“内容—教学素材”“方法—教学组织”“结果—教学评价”四个维度,将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提供清晰的逻辑框架和有效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2.
崔学锋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11(4):146-148,15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具有三大特点,即强烈的意识形态性、严密的整体性和夯实的基础性。这就求我们在教学实施中处理好三大关系,即“原理”课的知识性与意识形态性,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与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以及“原理”课与另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波 《黑河学刊》2012,(4):145-146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上采用“体验式教学”不仅符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特性,而且也符合中职学生的需要。在实践中要对“体验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生涯幻游体验法、角色扮演体验法以及任务驱动体验法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过分注重课堂形式,解读文本空泛化,对语文课定位不准确的现象,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这些语文课,其实是违背“课标”要求的,因此,我们必须准确地理解“课标”,高效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校日益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实践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的科学性、理论性、实效性,这些年来,作者着重从实践教学模式这一角度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一行之有效的模式,概括起来就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准确把握实践教学科学内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完善各种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黄益全 《开放潮》2008,(4):34-35
一、课例研究的内涵和特征 课例研究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展开的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模式,简称“行动教育”。课例研究的基本模式为“三个阶段,两次反思,行为跟进”。“三个阶段”是指: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新理念下课例的新设计阶段,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两次反思:(1)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刘晓蕾 《魅力中国》2013,(5):281-281
宋朝大教育家朱熹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前进行前置学习,每位学生对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思考还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术芬 《魅力中国》2011,(15):320-320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问题更加为同行所关注。  相似文献   

19.
吴琪 《魅力中国》2013,(32):266-266
近年来,“慕课”(也称“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MOOCs)风暴已经从美国开始大有席卷世界之势,欧洲“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的推出将信息通讯技术的运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其开放的教育资源不仅为当前和未来的学习者提供了所需技能的绝佳机会,同时也很好反映出了欧洲人对公平、质量和多样性的价值观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黄牡丹 《理论观察》2022,(11):173-176
思政课的亲和力,是指思政课所呈现出的容易亲近,并易与之相结合的力道、力度。思政课的亲和力有许多组成部分,最为根本的是教学内容的亲和力。针对性,是指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思政课的针对性包括两个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身应传达的核心和重点以及学生在思想政治领域的所思、所虑、所忧甚至所缺。高校的“德法”课是具有天然的内在亲和力的,提升“德法”课的实效性,应以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为基础,做好教学内容亲和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