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侗戏是在侗族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传统艺术,具有鲜明独特的审美特色,承载了侗族丰富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侗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论文试图从审美角度对侗族民间戏剧的生成、发展和走向及其特色作一些探讨,从一个侧面把握侗戏迷人魅力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侗族地区一向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侗族诗歌韵律严谨,题材多样,尤以多声部无伴奏的侗族大歌为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在文学和音乐方面都有极珍贵的价值。同时,侗族擅长建筑。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具有代表性。侗锦、侗布、挑花、刺绣以及银饰工艺品等,都充分表现了侗族多彩多姿的传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正侗族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三省交界处,以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侗族人民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在贵州东南部,侗族有着千百年的自我习惯,也保留了完整的文化及服装。而他们色彩奇异、美艳的服装让人流连忘返。侗族不单擅长纺织,也精通于刺绣,而他们自产出的侗布是所有旅人所喜爱的衣服料子。一、侗布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4.
在通道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道“旅游兴县”战略得到进一步实施,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 4万余人次,创直接经济效益 600万元。目前,通道正以其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纯厚的侗文化欢迎八方游客的到来。   通道侗乡历史源远流长,民风民俗古雅淳朴,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这里有独具特色的侗文化旅游资源:干栏式吊脚楼的侗族民居、雄伟壮观工艺精湛的侗家风雨桥和鼓楼,展示了侗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侗家的腌肉、酸鱼,诱人的油茶,醉人的糯米酒,使游人领略到独特的饮食文化;而热闹的侗戏…  相似文献   

5.
贵州是我国侗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侗族习惯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款约法"是侗族习惯法的典型表现形式,至今仍为侗族地区的广大民众严格遵守。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侗族习惯法在组织生产、增进友谊、维护治安、保护生态等四个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桂林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分散分布,相对聚居的地区,有汉、壮、瑶、苗、侗、回6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75万人,占总人口的15.6%。桂林辖区内有2个民族自治县,15个民族乡,其中,龙胜各族自治县是国家首批成立的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是党的民族政策首次提出并加以成功实践的地方,有苗族、瑶族、侗族、壮族等四个主体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7.
一、侗族服饰的特点 侗族服饰的发展和变迁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唐朝以前,这一时期侗族的服饰非常原始,完全是侗族本民族的传统服饰;第二阶段是唐朝至建国以前,从唐朝开始,汉族文化传入侗族地区,很快就被侗家妇女接受,并且把汉族与本民族的服饰文化融合在一起,使流传至民国时期的侗族服饰既有汉族又有侗族的文化特点;第三阶段是建国初期至80年代(亦即20世纪50~80年代),这一时期的侗族传统服饰,只能在边远山区的妇女及中、老年人身上才能看到.由于汉族服装不仅大方得体,而且简便实用,对侗族男服的影响更大,男服基本趋于汉化;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侗族的民族服装只在大型节庆日子里才拿出来穿,平常都保存起来.但到了90年代,返璞归真在一些地区成为时尚,民族服饰又频繁地展现出来,近几年在街上不少妇女穿着用现代布料制成的民族服装,这种文化心理仍存在于现代人的意识中.  相似文献   

8.
作为侗族显著特征之一的侗语如今面临着强势语种的挑战,其发展日益呈现出自身萎缩而走向异化的态势。认为对此用不着悲观失望.应该顺从语言发展的自身规律。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黔东南侗族地区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该地区丧葬仪式的描述和文化解释,从宗教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该地区的丧葬习俗进行简要分析,归结出侗族丧葬习俗所蕴涵的宗教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浓厚的农耕文化色彩、纷纭庞杂的多神崇拜、灵动飞扬的歌舞习尚、展示智慧与美的舞台.这些节日文化凝结着侗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理想愿望,蕴涵着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精神追求,体现出鲜明的民族审美特色,反映了侗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侗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其族源同中国南方的古越人有着十分复杂而深厚的渊源。历代史书中记载了今天侗族地区的古代居民各自不同的称谓。秦代称为“黔中蛮”,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僚”, 唐代又称为“僚浒”、“乌浒”,宋代之后其称谓更为混乱复杂,有“仡伶”、“仡佬”、“仡偻”、“苗”、“瑶”等等。降至明代,又有“峒人”、“洞蛮”之称。到清代则多称之为“洞苗”、“洞民”、“洞家”,或统称作苗,这也是古人将苗族、侗族混同的杂称。侗族自称为“干”或“更”,或“金”,其他民族称他们为“侗家”。  相似文献   

12.
萨玛节是侗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侗族后裔为纪念其先祖"萨玛"的神灵而举办的.侗语"萨"是祖母,"玛"是大,即祭奠大祖母的节日.相传在上千年前,侗族还维持母系氏族的社会关系,有一位侗族女首领,名叫杏妮,为了侗族人民的自由幸福和疆域完整,与入侵外敌奋战,屡建奇功,但不幸在一次与数十倍于自己兵力的敌人战斗中壮烈牺牲.其才华、气节和斗志永刻铭心,侗族人民尊称杏妮为圣母娘娘,各村寨从杏妮遇难的地方背回三块象征杏妮的石头,埋在村里,设立祖母堂,每年祭祀.  相似文献   

13.
王晓梅 《魅力中国》2010,(11):216-217
近年来,学生的法制教育问题已经普遍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大学生是未来的围家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法制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其将来依法执政的意识和能力,决定若干年以后我党执政的水平和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为此,本文对校学生法律素养缺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严峻现实   打开象人头形的湖南地图,在西部有一个三面被贵州包围的突出“鼻尖”,这就是 1956年成立的全国较早的四个侗族自治县之一新晃侗族自治县。全县幅员 1508平方公里,辖 7镇 16乡 297个村 297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26万,聚居着侗、汉、苗、回等 19个民族,其中侗族人口占 76.1%。改革开放以来,新晃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6年四十周年县庆之际,时任省长的杨正午同志视察新晃,目睹侗乡巨变,欣然命笔,将其誉为“湘西明珠”。   时隔 5年,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普法工作地深入开展,法治建设已取得巨大成效。但是经对河北、贵州部分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状况进行调研,发现这些中小学法制教育仍此相对落后,呈现法制教育课程不被重视、普法活动缺乏且实践性弱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年龄、心理等个体差异,学校设施设备等条件不足、管理不当以及学生成长环境、社会风气和政治、文化、卫生等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各层次普法活动脱节也是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校法制教育、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家庭法制教育,多方面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增强农村中小学获取外界资源等方式改进落后地区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16.
独立学院大学生法制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稍显薄弱。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法制教育的不足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独立学院法制教育虽有一定的基础和成绩,但也存在不足。本文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结合独立院校法制教育现状,对法制教育的不足予以分析,并对不足产生的原因与公办院校予以比较分析,就此提出一些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远远望见张灯结彩的侗寨高脚楼,就有点心猿意马。侗家人本来好客,今日又逢侗家姑娘撞婚,热闹自不必说,兴许还能交上桃花运哩! 高脚楼楼梯两边,各站了一排身着侗族盛装的侗家姑娘,个个手执长长的中间挽着大花的红绸。我们一行十几个男女刚缓步登上楼梯,女士无人理睬,男士只要成年,不管你英俊年少,还是两鬓如霜,转眼都被像疯了似的侗家姑娘“抢劫”一光。仿佛久旱的禾苗遇上甘霖,侗家姑娘个个  相似文献   

18.
一、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分析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侗、苗、瑶、壮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域,各种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是浓郁的民俗文化与风情积淀宝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多耶程阳桥文化旅游节,通过多种有效载体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侗乡民俗风情,侗族歌舞文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2005,(2):32-44
侗族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农耕民族,古时称侗族为“峒人”,实际上是从其居住的地域特点来称呼的。侗族所居住的“溪峒”之地,即指四周环山抱水、溪谷交错地带的山间坝子,以氏族或宗族血缘为集团的侗族把自己的家园定居在这广袤的山地之间,并尽可能的依山傍水而安寨落户。在这一大片以重山环水为屏障的地方永远安静、与世无争地繁衍生活下去,也许就是当年老祖先们跋山涉水开荒劈岭落脚此处的梦想。千百年来,这里大部分地区也确实一直是未被“王化”的“生地”,但过去的岁月也在试图揭开那层掩裹着崇山峻岭与江河源流的面纱。而今天的侗族地区已经完全向外面的世界开放了,即便是南侗地区的那些偏远的野村僻寨,也在慢慢地走进人们的视线之中。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校学生法制教育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对培养新一代大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针对少数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种种表现,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应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路,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