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活动不断发生,恐怖主义危害日趋严重,反恐怖主义斗争的形势日益严峻。虽然世界各国在反恐怖主义斗争中作了不懈的努力,但恐怖主义至今未能根除。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在“什么是恐怖主义”这个基本概念上存在较大的分歧。文章对恐怖主义概念进行动态的分析,以便把握恐怖主义的本质,为反恐斗争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3.
"9·11"后国际恐怖主义的新特征、新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11"事件发生后,国际恐怖主义受到国际社会围剿。但是,美国反恐战争中的失误导致了反美主义和圣战恐怖主义的扩散,使"9·11"后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新的特征:"基地"意识形态化、圣战全球化、组织形态的网络化分散化、成员的年轻化、目标对象的泛化和软化,以及追求恐怖效应最大化。国际恐怖主义将成为国际社会长期严峻的挑战。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危险不断增长。不同类型的恐怖主义组织趋于联合。  相似文献   

4.
恐怖主义是指以非法、非理性、违反人类社会公认准则的方式 ,用暴力、威胁或其他破坏性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或其他非纯利己目标的思想逻辑和实践活动 ,对国际安全造成了强大的冲击 ,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更多不确定的因素。为回应恐怖主义的挑战、打击恐怖主义 ,美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努力将恐怖主义描绘为非法与邪恶的化身、人类之公敌 ,以使其“反恐战争”合法化。但这种简单化、脸谱化的认识 ,极易混淆各种“恐怖组织”之间的差异 ,引起恐怖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等概念之间的矛盾 。  相似文献   

5.
靳羽葆 《魅力中国》2014,(24):302-302
食品安全犯罪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屏障,应当在保护食品安全领域充当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食品安全的概念、刑法保护的现状等介绍,指出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两个立法缺陷:法条罪名设置过于单薄和资格刑缺失。通过深入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保护机制,提出相应的立法完善建议:将食品安全犯罪纳入“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扩充食品安全犯罪罪名和增设食品安全犯罪的资格刑。  相似文献   

6.
"9·11"后国际恐怖主义的新待征、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发生后,国际恐怖主义受到国际社会围剿.但是,美国反恐战争中的失误导致了反美主义和圣战恐怖主义的扩散,使"9·11"后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新的特征:"基地"意识形态化、圣战全球化、组织形态的网络化分散化、成员的年轻化、目标对象的泛化和软化,以及追求恐怖效应最大化.国际恐怖主义将成为国际社会长期严峻的挑战.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危险不断增长.不同类型的恐怖主义组织趋于联合.  相似文献   

7.
邵景均 《发展》2004,(8):1-1
人类政权的更迭史上,执政者因腐败而垮台,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当今世界,一些执政几十年的大党老党,之所以在貌似鼎盛之时丧失执政地位,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缺乏对自身腐败的惩治和预防能力.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不断提高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能力,应当在锻炼眼力、形成合力、集聚动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案件频发,给经济、社会造成不良后果,损害我国国际声誉。刑法中规制食品安全的罪名,有的罪状规定过于笼统,需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尽快制定,以便司法机关准确定性。同时,应加强行政监管,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搞好犯罪预防。  相似文献   

9.
余璇 《理论观察》2014,(4):58-59
打击恐怖融资对反恐怖主义的斗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从恐怖主义、恐怖组织、恐怖融资了解后更深刻认识到打击恐怖融资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对恐怖融资资金的来源、运作方式做了多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亚的恐怖主义探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亚恐怖主义产生的内因主要是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极端化 ;民族分裂主义的滋生与蔓延 ;经济、社会问题严重 ;中亚国家在宗教政策上出现失误与偏差。中亚恐怖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外因主要是 :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渗透 ;车臣恐怖主义的冲击 ;塔利班的影响与支持 ;以本·拉登为首的国际恐怖主义的支持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亚反恐斗争的干预。中亚恐怖主义产生原因的复杂性决定了中亚国家的反恐斗争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张琪 《魅力中国》2014,(19):313-313
当今时代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环境权亟需受到法律保护。而我国在环境权保护方面的刑事立法仍不成熟,难以对这一基本人权进行有效保障。本文旨在对环境权的刑事立法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与反思.探究现行环境刑法的漏洞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恐怖主义的概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 ,国际社会体系的结构决定于各行为体对自身及相互关系的认识。将这一假设用于恐怖主义问题上 ,我们可以看出 ,恐怖实际上也是人类历史上一种被普遍使用并且适用的政治手段。广义的恐怖主义应该包括所有具有政治目的的暴力行为 ,其中应该有国家暴力行为、团体暴力行为和个人暴力行为。但是 ,随着历史的发展 ,国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权逐渐被国家这一国际关系行为体垄断 ,一般定义为团体或个人的反政府、反社会的暴力行为。在目前的国际社会中 ,随着国际公共权力进一步向美国集中 ,美国基本掌握了恐怖主义的定义权 ,并借此领导国际反恐运动 ,进一步巩固其霸权地位。所以 ,认识恐怖主义、特别是国际恐怖主义定义的本质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陈富兴 《魅力中国》2014,(11):299-299
香港缓刑制度是在吸收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缓刑制度之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比大陆刑法中缓刑制度更加完善。本文通过介绍香港刑法中缓刑制度的现状,内地与香港缓刑制度的差异,提出大陆刑法借鉴香港刑法缓刑制度的必要性及具体建议,以不断完善大陆刑法中的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14.
略论反商业贿赂的刑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发展》2009,(6):113-114
《刑法》作为治理商业贿赂犯罪的重要法律武器,其反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体系是否完整、严密,直接决定了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有效性。尽管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对与商业贿赂犯罪有关刑法法条进行了重要修改补充,但仍存在许多缺陷。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孟薇 《理论观察》2009,(5):100-101
我国于2003年12月10日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并于2006年2月12日对中国正式生效。做为《公约》的缔约国,在打击腐败犯罪的刑事立法和司法上都与公约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更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的反腐理念,适时对我国刑法中贪污贿赂罪规定进行立法完善,积极履行条约义务。据此,在这里,结合我国实际,从罪名的刑罚标准,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种类三个方面对现行刑法贪污贿赂罪的规定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试论国际恐怖主义概念、特征和根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11”美国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后,绝大多数国家纷纷表示,恐怖主义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已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但国内外对什么是恐怖主义,特别是国际恐怖主义,说法多样,莫衷一是。因此,对于什么是恐怖主义,急待统一认识。作者就恐怖主义定义进行了溯源,介绍了目前有关恐怖主义的定义和盛行的看法,比如:认为“恐怖主义是弱者反抗强权的武器”,“恐怖主义是反西方强权的战争”,“有些国家在推行恐怖主义双重标准”。作者认为,认识恐怖主义是为了消灭恐怖主义。反对恐怖主义是一场长期而艰巨的斗争,只有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反对恐怖活动任重道远,国际反恐怖主义,中国要有所为。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类目前的两大威胁,自然界的威胁颇具规律,而暴恐组织因其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对立与主流意识形态,并受西方反华势力的支持,在时间上频数难以掌握,在地方上散射扩张。如果不跳出历史的联系借鉴同类事件的经验,我们的反恐维稳将会被动和效率低下。因此,通过几个地方的比较,将使无规律的东西有规律可循,迫使暴恐走投无路,跳一次打一次,抑或扼杀在摇篮里。理论的力量将是无尽的宝藏,经验的借鉴也同样省力。看似不相干的事物有时也有可参考的价值。因此生态恶化的威胁将和暴恐威胁一起在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下,变害为利,使得主谋自掘坟墓,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随着中国的复兴,这一天势必会如期而至。  相似文献   

18.
自9.11以来,恐怖主义成了国际社会的焦点话题。本文以“恐怖主义”这一概念为中心,论述各国学者、各国法律界、各国政府对恐怖主义的概念界定。从而分析恐怖主义概念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恐怖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吴洁 《黑河学刊》2011,(2):84-85
通过近20年的司法实践,我国在刑事司法层面上逐步加强了对商标权的保护,进一步完善了商标法制。然而,21世纪以来,面对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完善,国内国外市场联系愈加紧密的背景下,对于商标权的刑事司法保护仍然面临诸多争议,通过比较研究,立足于本国实际探讨商标权刑法保护的价值选择及立法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晖 《特区经济》2006,(11):214-215
今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对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做了较大修改,增加规定了“骗用金融机构贷款、票据罪”和“金融机构背信挪用资金、资产罪”,修改完善了“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用帐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和“洗钱罪”,体现了立法者对维护金融管理秩序正常进行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