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年级作文是小学生习作的起步,也是一个关键,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其中要突出几个环节:日积月累,丰富学生语言;指导观察,积幂写作素材;三、从读学写,模仿写作结合;四、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思维;五、同伴互助,指导习作修改;六、呵护信心。多种形式鼓励  相似文献   

2.
赵丽娜 《魅力中国》2014,(3):128-128,126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特、新颖而深刻。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思维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命题创新作文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命题者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观念的更新,取决于作文命题的开拓与创新。命题创新首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3.
孔素珍 《魅力中国》2010,(10):137-137
语言是作文的衣裳,漂亮与否,直接影响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语言点缀得当,会使作文熠熠生辉,耀眼夺目。古人云:“言之无味,面目可憎;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因此,要写好作文,必须认真锤炼语言。怎样使作文的语言形象生动、耐人品味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而让你的作文语言平添几处精彩、亮丽之笔。  相似文献   

4.
作文智慧     
黄桂林 《开放潮》2008,(4):79-81
有这样的现象,每次作文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同样的文题,他们选材总能高人一筹;同样的材料,他们的立意总能出人意料;同样的立意,他们的表述总能别出心裁,这就是作文智慧。可惜这样的学生凤毛麟角,更多的学生总循规蹈矩,按部就班,选材雷同,立意相似,语言相近。也许一味追求作文的新颖有失偏颇,但“作文智慧”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5.
温小玲 《魅力中国》2009,(24):154-154
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的作文能力差。如何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所有语文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写出好的文章,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厚的语言积累,而小学生均不具备。因此确实很难写出好的作文。生活积累教师很难左右,而语言积累教师是有条件帮助学生达到的。在这里我主要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6.
刘桂香 《魅力中国》2014,(4):160-160
小学生现实写作中学生惧怕写作文,完全没有主动性,许多学生的作文叙事紊乱,语病很多。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学生必须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还要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在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就这几点,来谈谈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感想。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农业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并且利用错误分析理论对其作文错误进行分析,总结出几个常见的错误形式.着重指出学生作文的错误主要来源是语内迁移和语际迁移,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讲解英语语言知识,还要对比和总结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陈春玉 《魅力中国》2013,(34):113-113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咬笔头,老师皱眉头”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很多学生即使确定了新颖的题目,有了深刻的主题,但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旧瓶装新酒”,内容空洞、语言干瘪,根本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造成这种现象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平时不注重观察生活,感受不到生活中细微的感人的事情,课外阅读面窄,不注重材料的积累。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开源活水”,积累材料。  相似文献   

9.
王烈秀 《魅力中国》2010,(5):183-183
近年来学生作文等级评判中,明确提出了“文章有文采”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时。必须重视作文语言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教学的今天,小学生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几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想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循序渐进,寻找学生的写作困难,努力寻找解决的途径,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做到不脱离实际;三、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郑俊红 《魅力中国》2013,(13):213-213
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这样以来,解放了老师,也锻炼了学生,实在是两全其美的一件事情。那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李问香 《魅力中国》2013,(23):258-258
在听、说、读、写四项英语技能中,写作对于中国学生来讲可能是困难最大的一项。因为听、读属于接受性技能。这些语言知识可以静止地储存在我们的记忆里,理解就可以产生。而作为产出性的说、写技能则不然,它要枣学习者不但要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储备,还要求能够将这些知识变为自己语言的一部分。学生要写出优秀的英语作文,首先需要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即相当程度的语言造诣、良好的语言修养和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而且必须懂得写作的具体步骤。了解写作的性质,掌握写作的技巧。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学生还必须解决用英语思维的问题。不懂得英美人思维方式的人,无论语言功底有多深,是写不出地道的英语文章的。  相似文献   

13.
崔素钦 《魅力中国》2012,(32):138-138
长期以来,我国作文教学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命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学生之所以视作文为畏途,对作文不感兴趣,与这种教学模式的陈旧不无关系。其实文章不是无情物,写作文章时作者常处于一种激烈亢奋状态,在激情中行文,文如泉涌,一气呵成,紧凑绵密,摇曳生姿;相反,在没有激情的状态下“挤”,文,则思路堵塞,语句枯燥,文章呆板,甚至难以写下去。学生写好作文,平素要多积累,多练,多写,多思考,多总结,这些固然重要,但如果老师在日常的作文指导中能够通过某些有效途径撩拨学生的情思,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激起学生写作的激情,使他们在拿到作文题目后产生强烈的“我要写”的表达愿望,那么,对于学生更快更好更顺利地完成写作任务,无疑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正>现在学生怕写作文,一上作文课就个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更有的抓耳挠腮,苦思冥想。写出的文章或是东拼西凑,虚情假意,或是内容苍白,文不达意。而一些老师谈起学生的作文,也无非是语言拉杂,内容干瘪,千篇一律,枯燥无味。学生作文最普遍的问题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表明,就是要切实尊重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  相似文献   

15.
孟样华 《魅力中国》2011,(10):69-69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倍感作文教学的艰辛和困难。初中生疏于写作,害怕写作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感到生活平常,无东西可写,或心中有话不知道从何说起。每次写作不是随心草就,就是应付了事,或者抄写书报,哗众取宠,真正能够写出点内容.写出点文采的实在很少。事实上学生心中并不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难就难在不知道如何去发掘。怎样才能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变老师“逼”我写,为我要自己写;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让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敢于表达,并且有创意有个性地去表达呢?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作文教学的理解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李会然 《魅力中国》2010,(30):132-132
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是当前作文教学的难点,也是最令老师头痛的事,而真正想让学生的作文焕发生命力,激扬人生,必须从积累语言、作文创新评价等方面唤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相似文献   

17.
张光宏 《魅力中国》2013,(16):155-155
教学无定法,但也有一些规律可循。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影响学生一生成长的关键;所以,搞好作文教学势在必行。如何进行科学合理地作文教学呢?我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小学老师,我以为:作文指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点燃激情,引导快乐入门;要范文引路,进行读写结合;要逐步训练。形成作文能力;要体验成功,分享写作喜悦。  相似文献   

18.
苑怀明 《魅力中国》2010,(25):274-274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应讲究朗读训练的技巧与方法,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读出文章情感;第二,要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用声音再塑形象;第三.教会学生欣赏读出诗文的节奏美;第四,解放学生的手脚,激发学生朗读时的体态语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举例并对比分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差异的几种类型.即国俗语义基本一致;国俗语义部分一致;国俗语义不一致或者相反;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旨在充分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为进行更好的翻译、跨文化交际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