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威 《新财经》2005,(6):16-17
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中国政府领导人绝不会预先让外界知道人民币升值的具体时间,让炒家得手2005年的5月,“人民币升值”被炒得发烫,远远超过了天气的温度。美国的施压加上外资金融机构的“权威”预测,5月8日首先成为“人民币升值”的第一个预期日;5月11日,一则经过重重失误而被  相似文献   

2.
王振华 《辽宁经济》2004,(10):68-69
2003年,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是中国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特别是从6月份开始,美国财政部长斯诺代表美国政府公开表明希望中国政府放宽人民币的波动幅度,让市场来决定人民币的币值,一时间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空前增大,而且整整持续了1年。  相似文献   

3.
2003年以来,国际社会开始出现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人民币升值迅速演化成一个国际问题,国内外也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一致性预期。在经过两年的争论后,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赵莹 《辽宁经济》2004,(4):50-51
日、美等国家导引的“向人民币升值施压”的舆论,使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美、日之所以积极促使人民币升值,根本原因是把本国的贸易逆差扩大或经济发展不利归咎于人民币的汇率上。但不赞成人民币升值的舆论也十分有利。如IMF首席经济专家肯尼思·罗戈夫在华盛顿出席“美元和世界经济会议”时表示,IMF不会支持要求中国放手让人民币升值,因为此举恐导致其他国家面临风险。世界银行和德国央行也认为,现阶段让人民币升值是很危险的事。被称为“欧元之父”的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在“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上,连举八条理由来说明目前人民币升值有百害而无一利。笔者认为,由于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仍处于  相似文献   

5.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升温的时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3月5日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是中国政府迄今为止就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上所做的最清晰的表态,也给猜测者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人民币短期内不会大幅升值。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升值对实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加快,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4%。而按照2005年7月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累计升值已超过15%。2006年5月15日,美元兑人民币价格首度“破8”;2007年10月24日,美元兑人民币价格降至7.5元;2008年4月10目,美元兑人民币价格进入了“6”时代。  相似文献   

7.
张丽杰 《北方经济》2011,(12):82-83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表现出持续升值的态势,特别是进入2009年以来,人民币更是呈现出持续升值的趋势。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同时指出面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及风险必须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8.
4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突破7这一整数关口,相对汇改前8.2765的水平,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18.4%。今年以来,升幅超过4%。 2008年,我国面临高企的通货膨胀威胁,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也未改变,但中美利差已然倒挂,利用利率进行调控的空间被压缩,数量政策手段的操作难度也越来越大。有专家认为应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甚至有的专家还提出“一步到位”。 不过,我们分析认为,尽管人民币升值趋势已经形成,也很难逆转,但对汇率政策我们应该有更加客观的分析,不能把解决矛盾的重任统统压在某一项政策,特别是汇率政策上。目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不宜“疾风暴雨”,采取“润物细无声”式的稳步升值也许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9.
廖悦 《魅力中国》2010,(32):346-346
最近,人民币升值问题再次受到世界关注。对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需要谨慎对待,如何利用好人民币升值这把“双刃剑”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民币升值的背景,然后以一般均衡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对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影响及影响的来源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调节手段,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自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升值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利”的方面,但其“弊”是更为主要的。如何制定和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来缓解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压力,应成为我国加以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谎言重复千遍,就会变成真理。如果一句咒语重复1000万遍,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北京时间3月26日下午3时55分,在百度搜索“人民币升值”词条,就会得到整整10,000,000项结果。一声声“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仿佛喃喃的魔咒,让所有人都相信人民币应该升值,“人民币升值”就是真理!  相似文献   

12.
路程 《沪港经济》2005,(8):55-55
人民币升值迟早是要发生的,而在7月21日星期四终于发生了。从这一天开始,中国放弃了保持了11年人民币盯住美元8.28的固定汇率,并开始和一篮子货币相关联。此次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被提高到8.11,升值2.1%,尽管这和美国及其它国家的人民币升值需求相比依旧微不足道,但人民币终于是升值了。到目前为止,新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如何运转依旧很不清晰。中国政府把它称作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意味着“管理”比“浮动”更为重要。汇率改革最终对经济及政治上的影响,则要看从现在开始人民币汇率还将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良 《西部论丛》2007,(3):48-49
自2005年“7·21”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已接近6%。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人民币汇率在波动中日益走强是必然趋势。对待人民币问题不能简单地看其升降,而应从战略高度,努力把握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新机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人民币升值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2003年起人民币升值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关注焦点。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价格由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升值2%。目前已调整为1美元兑6.8275元人民币左右,人民币升值问题不断升温。本文从贸易角度考察了人民币升值与贸易顺差问题,以及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同时从各角度提出了在人民币升值下平衡国际收支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向松祚 《新财经》2013,(12):20-20
近年来,人民币“被美元化”一直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重要话题。“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这种现象与人民币某种程度的“被美元化”有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关系。所谓“被美元化”是指本国货币政策和货币供应量深受美元和美联储货币政策之影响,本国货币政策部分或全部丧失独立性。“被美元化”问题的要害是人民币长期单边升值和单边升值预期长期挥之不去。自2005年7月21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幅度已经超过35%。长期挥之不去的单边升值预期,给我国经济造成多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6.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人民币顶住了贬值的压力。今天,中国政府“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还言犹在耳,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却已接踵而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又一次成为全球经济与政治的焦点。面对国内国外的众说纷纭,2003年9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度向外界表明: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中国将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白明 《环球财经》2008,(5):76-76
如果按照2005年7月21日的汇率制度改革进行新老划界,那么,在此之前的“老三年”为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日俱增的三年,而此后的“新三年”则为人民币升值加压力量与减压力量相互博弈的三年。  相似文献   

18.
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对人民币汇率问题都十分关注,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不绝于耳。面对纷繁复杂的议论声.2003年9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度向外界宣布: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中国将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我认为人民币汇率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不但不会升值甚至还存在贬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泉 《北方经济》2007,(6):118-120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调整,引起了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经济的影响,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其必然性,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淑泉 《北方经济》2007,(3):118-120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调整,引起了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经济的影响,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其必然性,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