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日不良债权的现状和成因分析1.中国不良债权问题的现状和成因对中国而言,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绝大部分属于不良贷款。从大致走势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形成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是1991年—1993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从1990年的10%左右上升到1992年的  相似文献   

2.
吕军 《辽宁经济》1998,(9):30-31
我国一些银行目前存在着大量不良债权,不仅严重制约银行的发展,甚至成为影响某些分支行生存的首要因素。无论从保护存款人利益和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防范金融风险以至于强有力地维护金融主权的角度,都亟需解决长时期以来未解决好的银行不良债权问题。一、...  相似文献   

3.
4.
5.
不良债权的不断增殖和存在的长期化,使日本经济陷入了螺旋萧条状态。这种局面的形成,存在许多人为方面的因素,拖延这一问题的处理,对经济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围绕这一问题日本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途径和方案。  相似文献   

6.
不良债权是指企业的资金、商品、技术等借与或租借到其他公司企业后,面临无法收回或收回少量的现象.不良债权不但会导致债权人现金流紧张,而且让债务人的资产负债率上升,最终影响双方的正常经营.如果不实施果断和恰当的处置策略,不良债权将继续恶化,越来越多的资源将会在处置不良债权中被吞噬,最终会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康茜 《特区经济》2010,(7):74-76
银行不良债权转让引发的诉讼纠纷一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因相关法律规定与金融政策规范性文件的冲突导致法律适用争议不断,如何在司法适用中既尊重现代民商法合同自由理念又贯彻国家金融政策,增强国有金融债权的司法保护适成为争论重要焦点,本文从分析银行不良债权的特殊性出发,剖析银行不良债权转让的现实障碍缘由,结合金融法规、政策以及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海口会议纪要确定的精神,对银行向非金融机构的法人、其它组织、自然人直接转让不良债权的可让与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9.
本文试图从宏观的就业政策制定角度出发,对比中日两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提出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建议和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刘昌荣 《上海国资》2012,(11):22-23
2012年4月以来,中日两国发生领土和领海的争端,政治、外交关系明显恶化。日本政府9月11日的“购买”钓鱼岛闹剧,引起双方在钓鱼岛海域的严重对峙,并激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强烈抗议活动,中日经贸受到重创。  相似文献   

11.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银行不良贷款是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政府为银行提供的隐性担保、信息不对称与不完美、信用基础薄弱、部分企业比较优势的丧失等是中国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机制;房地产价格暴跌、金融机构在较大程度上依靠政府的扶植和保护、泡沫经济的破灭、企业倒闭破产、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等是日本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人们普遍认为日本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是近10年来El本经济危机所致,但不能忽视日本银行的治理原因是分析不良贷款危机形成及恶化的重要线索之一。日本银行业中的关系型银行模式妨碍了资本市场和政府对银行管理层的有效约束和监管,这种银行治理形式导致了日本银行不良贷款问题长期以来迟迟得不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产生日本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因素很多,本文只在现有的体制下,利用大藏省与商业银行信贷部经理博弈的监管模型对大藏省的作为进行分析,认为,日本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是因为大藏雀在不同的行为参数下。依赖自己的行为参数从效用最大化出发进行博弈的结果。集金融计划立案与监察检查职能于一身的大藏省,是造成金融机构高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周军民 《开放导报》2006,(2):102-105
本文研究了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格局、选用资本状况、资产状况、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和世界银行业排名等指标,对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与竞争力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日关系及经济联系的发展变化,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也呈不断波动的趋势。研究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变化规律将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利用外资,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中日经济学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学类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也为经济学类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其高等教育的支持分不开,日本大学经济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分析日本经济学教育,比较中日经济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口径,基础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异同,对于完善我国经济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可以有效提高防范金融危机的能力,确保银行业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文章认为,防范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风险应在立法层面上确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科学理念,建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风险防范法律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建立严格、科学的不良资产处置机制及责任追究制。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战争时期土地价格和银行贷款的关系,主要是以这一时期不动产担保抵押贷款作为两者联系的纽带.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期间,日本不动产金融问题越加明显,土地价格下跌对银行贷款产生重要影响.分析显示土地价格变化方向和普通银行及储蓄银行贷款增减变化方向几乎相同.41个道府县的普通银行、储蓄银行贷款增长率与农耕土地价格增长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表明由于战争时期土地价格的下跌,抑制了银行贷款.这一时期,随着借款者拥有的不动产之担保价值下降,使银行资产遭受损失,导致银行防范风险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商业银行与资产证券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乐 《科技和产业》2010,10(2):106-109
长期以来,不良贷款问题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一道难题。从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来看,通过证券化方式转换、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资产,以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不失为一种成功有效的做法。但美国近来爆发并逐渐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创新中,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城市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日本的城市化有其独特的模式,在短短30年的时间内完成了欧美国家用100多年才完成的城市化进程。纵观日本城市化进程的4个阶段,可以看出日本城市化有如下特点: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了超高度集中发展的城市化模式;高度集聚的城市化后出现了郊区化与再城市化现象;先片面发展经济而后再综合治理;自上而下的城市发展道路。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中,在城市化发展中日本的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诸如城市的定位、城市化中的马太效应、交通方式的选择、土地的合理利用等,这些都是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