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信用中国:有喜有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洋 《国际融资》2007,(6):20-23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个人如此,商品如此,服务如此,发展开放型经济、走向世界更应如此.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诚信建设,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诚信、品牌与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是财富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 诚信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诚实守信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核心基础.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孔子的"民无信不立"把诚信提高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的位置.诚信指信誉、信用、信义,是"立人之本"和"立业之本",先做人后做事主要指诚信而言.  相似文献   

3.
一、金融业以信为本的重要性 1.金融业以信为本,诚信经营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长,国无信不稳.中国历来讲究信用、信义,无论经商、做人都要求诚实守信,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实践江总书记提出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旺".60年来,中国人保始终坚守"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的立司承诺,坚持"诚信立业".通过不断创新与探索,在诠释和弘扬保险诚信文化中,构筑起了独特深厚的人民保险品牌内涵.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必衰,国家无信则危,良好的信用关系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建立和健全信用体系尤为重要。市场经济,其本质就是信用经济,其形式是契约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恪守信用、规避风险,确保竞争交易中各种契约的如期履行,是整个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前提。“企业无信不兴,社会无信不稳”,没有诚信的支撑,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信用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现就我国信用体系的现状及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诚实守信是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必须建立的社会规则。会计诚信,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行业最基本的行为规则之一。它对保障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规范商业行为的合法操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反之,会计诚信的缺失,必然会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个人信用贷款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子文 《浙江金融》2003,(11):48-4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个人的信贷需求呈逐步上升.特别是东部沿海发区,个私经济发展强劲,贷款需求对象和范围扩大,很多中小企业由于无法满足银行严格的信贷要求,资金缺口制约企业的发展,或另辟蹊径,导致不规范的民间借贷和经济纠纷的增加;在个人消费观念转变和国家拉动消费内需政策的共同影响下,促进了个人消费贷款需求,但现有的高门槛消费信贷管理办法限制了它的发展.另外,随着国家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加快,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在开展诚信宣传和评比等活动,社会诚信体系逐步完善,已形成了"有信走遍天下,无信寸步难行"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成功入世,对银行来说,人世的根本则是信用人世,按照WTO的规则,诚实守信,"与狼共舞".西方有一句谚语"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中国自古以来就讲求"民无信不立"、"商无信不行".诚实守信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它体现的是最根本的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体现的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和法律意识,反映的是整个社会交往赖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对银行来说,诚实守信更为重要,因为银行作为社会的信用中介,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因此金融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委提出的树立"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十字行风的要求,加强诚信教育,在经营活动中诚实守信,对建设可信赖的银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信用是商品经济社会的基础,它支撑着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诚实守信.孔老先生就用"仁、义、礼、智、信"五常来规范社会,提出"无信不立",并且身体力行,形成了一种诚实守信的传统道德观念,使中国成为千年文明的"礼义之邦".信用的文化底蕴不能说不深厚.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全社会却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危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高瞻远瞩,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在一个正常和健康的社会里,诚实守信,公正公平是不可缺少的价值观,如果没有这些基本价值观,那么,社会信用危机就会必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