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蠡湖新城建设提升了蠡湖及周边环境的品位和质量,彰显了蠡湖文化的内涵,拉动了无锡的旅游发展,激发了外商来锡投资的热情,增强了广大市民建设无锡美化家园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也为无锡建设滨湖山水生态城市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城市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城市的历史、现状及特有的自然与文化等城市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旅游发展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以往城市旅游发展规划常见的缺陷就在于定位和方向都缺乏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也正是今后的城市旅游发展规划必须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是国家重要文化标识,古运河(无锡段)有着丰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区域文化,发展运河文化已经成为无锡城市文化旅游开发的新热点。文章结合无锡城市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无锡运河文化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深入挖掘古运河文化资源,提升古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了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无锡城市园林古建凝聚了城市文化的根蒂和血脉,对建设山水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具有重要而深广的综合价值。然而,现实无锡城市园林古建保护管理与开发经营出现了诸多问题,致使城市园林所承载的综合文化艺术信息与城市文化精神被模糊、被损毁和被误读。解决现存问题需要一个系统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要优先发展旅游业,使旅游业成为无锡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城市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无锡持续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对未来旅游人才需求更加迫切,无锡现有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育现状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矛盾还很突出。文章提出了无锡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文化是指吴地人民在千百年来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锡是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无锡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应从适应旅游者需求、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旅游吸引物等方面注重注入文化要素,以适应新时期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桂林,中国旅游的明珠,世界旅游的名城。其旅游业自73年以来长足发展,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和古人赞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旅游文化广告传播的效应。通常我们都为桂林城的两顶桂冠而自慰:国务院批准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殊不知,桂林历史文化虽然历史悠久,古迹甚多,却囿于保护,而不是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地开发,使桂林旅游集山水、文物、民俗于一体相得益彰,弘扬光大。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课题。(一)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浓厚的桂林,常常因山水的光环笼罩着人们的视野,而根植在这片土地上、山水间的绚丽人文古迹却折射不出她应有的风采。虽说桂林人文古迹不如六朝古都鼎盛,没有中原文化璀灿,但相依统一于桂林山水的文化脉络可为独树一帜,以自身的灵秀与  相似文献   

8.
无锡正在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业,推进“旅游即城市”战略。文章从建立城市与旅游互动关系和培育城市主体吸引力的角度对无锡发展城市旅游业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无锡市是国内著名的旅游城市,为了进一步推动无锡旅游业的发展,大力推进无锡旅游管理专业的中高职衔接是很有必要的.文章介绍了无锡市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贯通协调发展试点项目,对无锡市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对无锡市中高职衔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需要把握的几个要素进行探讨,以期给其他专业借鉴.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旅游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区域内各旅游城市在开发旅游市场、吸引客源方面既相互协作,也相互竞争,稳定客源、开发国内外旅游市场则成了各城市政府旅游工作的重点。文章以无锡入境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了无锡开发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提出了无锡开发入境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档案的社会文化功能在逐步扩展,档案的社会文化价值也在进一步提升。无锡市为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其中又以荣氏家属企业为代表,近百年间在无锡留下了大量民族工商业及文化教育遗产,这些珍贵的档案除了分布在无锡市各类档案馆中,还有不少保留在荣氏家属一手创办的江南大学档案馆内。这种特殊的机缘促使原本互相独立的江南大学和无锡市档案馆在新形势下进行合作,探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为无锡城市文化建设服务,同时也是为今后高等学校与地方档案馆合作,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2.
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我国南方苗族山地型传统农业村寨的斑块、廊道和基质景观要素,认为它们作为苗族村寨景观的空间构景要素,相互叠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村寨景观整体,苗族村寨景观具有生态环境良好、山地景观特色突出、水体景观资源丰富等特点,依据这些生态特点开展旅游开发,既保护了良好的生态景观,又体现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是理想的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竹子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质体,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诸多园圃,并凝聚于精神文化之中,加之文化传统理念的审美观照,就构建了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竹子情结".因此,"竹子情结"建构的景观境界不只是有限的亮丽风光,而是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味"的审美情趣,并激发游赏者突破有限时空而跨入无限的自由联想.从而升华了"竹子情结"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中国电影中的沪片、沪地、沪人、沪事及沪风等基本元素共同构建了上海影像的文化内涵。沪片自始至终具有求新、商业、通俗等美学特征,而此正印证着海派文化的特质并与海派文化的回归趋向相契合。石库门弄堂作为沪地“地景”之一投射着导演对海派文化的本体性认识;女性是电影中最能代表“沪地”之中的“沪人”。沪片中之沪事不仅有都市传奇故事所营造的旧上海之乱世想象,也有上海现代都市故事。沪片中的视景不仅营造了怀旧之沪风,也彰显着现代化的沪风。  相似文献   

15.
工业遗产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能够引导现代人了解以往工业文化和文明,是一种集观光、休闲、娱乐、科教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活动。无锡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也是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留下了众多反映工业时代特征的历史遗产,但在目前的开发中主题不够鲜明,特色不明显,文章在创新模式,走联合开发道路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寄畅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站在新时代的角度来看,它仍然是一个值得借鉴与学习的范本。文章从实地考察、资料调研和图像分析入手,探究寄畅园空间布局的艺术特征,着力分析寄畅园的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底蕴相结合的人文景象。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视觉文化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两个方面理论入手,主要探讨教育传播过程诸要素与视觉文化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发挥视觉文化的作用,协调教育传播过程诸要素以形成完美的视觉文化,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创新日趋成为促进企业、区域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建立创新网络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根本保证,是推动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无锡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就是利用了创新网络的巨大优势,其成功得益于市政府的高瞻远瞩、超前规划,及其为物联网发展所营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但其进一步发展存在技术标准体系和创新网络体系缺乏等问题。文章分析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旨在提出一些有利于政府对我国创新网络驱动的政策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学视角观照新世纪诗歌,自然生态的美学维度前所未有地得到彰显,不仅改变了当代诗歌中自然景观描写长期被忽略的现状,而且有效地借鉴传统山水诗歌理论,衔接上了被割断的民族诗歌血脉,较好地实现了生态主题与诗歌文体相融合的美学效果,具备了形成生态诗歌思潮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