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城市合作银行架构的思考孙俄萱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作出了全面部署,总目标是要建立三个体系,其中一个重要体系是要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成的金融组织体系,同时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合作银行体...  相似文献   

2.
对组建中国农业合作银行的初步设想杨英云编者按:目前中央关于,金融体制的总体方案已经确定,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方案也在加紧研究制定,不久即将出台。本刊摘登了几篇关于组建农业政策性银行和农村商业性银行具体构想的不同观点的文章供参考。1、股东及资金构成。中国...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发展与问题1994年,我国实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将政策性金融业务从原国有商业银行中全部分离出来,建立了国家政策性银行,先后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分别简称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发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我国建立政策性银行的决策是正确的,政策性银行在促进产业调整中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业务的分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也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但是在其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没有从法律上明确规定政策性金融  相似文献   

4.
处理好政策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史瑞培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成立后,如何处理好这些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是深化金融与投资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认真思考与研究。一、两种融资体系不能兼容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虽然同为金融机构,但有质的不同。政...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也日益加深。本文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例。就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的竞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问题杨少俊1996年8月国务院3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下发,把合作金融的建立问题第一次明确地提上了政策高度,决定中指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调研报告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课题组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经明确了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相分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中央银行领导下的国家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  相似文献   

8.
1994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由于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簟性银行法,导致我国政策性银行缺乏从法律层面对其性质、职能及业务范围的界定,致使其行为边界存在模糊性。政策性银行立法的滞后,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良性发展,有学者认为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在某些领域内存在“冲突”,商业性银行也抱怨政策性银行染指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因此,在我国至今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性银行法的情况下,理性思考和明确界定政策性银行的行为边界显得尤为重要,更具现实意义。通过界定政策性银行行为边界,一方面规范和促进政策性银行的运行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政策性银行法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确立的基本框架是:分离政策性业务,成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成为商业性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渐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并根据需要有步骤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根据这个框架,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行政隶属关系终将脱勾,本文就行社脱勾中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专业银行向商业性银行转变丁邦石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现有的专业银行要逐步转变为商业银行,并根据需要有步骤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和城市合作银行,商业银行要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决定》给金融体制改革指明...  相似文献   

11.
《银行家》2007,(12)
构成中国政策性金融主体的三家中国政策性银行,其成立的背景在于传统国有银行在"商业性"与"政策性"二合一的功能定位下伤痕累累。将政策性职能从传统国有银行中分离,既是为了保存商业性金融的活力,也是为了使政策性金融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只是,曾经与"商业性"密切相连的政策性银行在独立运转后就不再面临"政策性"与"商业性"矛盾的尴尬了么?中国政策性银行十多年的运转史不仅不  相似文献   

12.
政策性银行的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勉 《上海金融》2001,(10):6-8
若从20世纪30年代政策性银行的普遍建立算起,政策性银行到今天已走过了风风雨雨、70多个年头,基于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干预经济的理论,它们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正是由于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上的不完美性,给予了政府调节经济的空间,在配置金融资源上也是一样。商业性金融机构并不能完全解决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于是政府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并按照自己的意图来配置一部分资源,使之流向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或无力涉足的领域,从而解决经济发展中结构失衡的问题,促进经济全面和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谈谈农业发展银行杨杏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把国有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性银行。首先是建立政策性银行,把各专业银行现有的政策性业务分离出去,尽快组建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一)组建农业发展银行的目的和意义组建农业发展银行,专...  相似文献   

14.
农业发展银行现在可同时开展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和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体现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银行定位,应该服务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充分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而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使其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但是,当农业发展银行同时开展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和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时,资金总量有限,出于财务绩效考虑,其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会对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产生排挤,政策性的支农定位会变得模糊起来,农业发展银行为了追求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这引发了理论界关于“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激烈争论。2007年1月19日,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重要讲话,指出将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定调市场化转型试点,进出口银行由纯经营政策性业务,向兼营政策性业务和自营业务转变。农发行将对农业产业化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至此,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在此背景下,研究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定位政策性银行改革的目标定位一直是学术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是什么?与商业银行之间是否应该存在竞争?这两个问题,其本质在于改革的目标是以政策性为主还是以商业性为主。有的学者强调政策性。白钦先(2005)结合国外政策性银行改革的经验,从宏观的战略的层面解析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一定限度下可以经营某些商业性金融业务,尽管其限度和比例有时因国而异,但都没有超过以政策性金融业务为主的界限。他还特别提出,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二者的界限在发...  相似文献   

16.
1994年是金融体制改革开始由理论探讨迈向实质性操作的第一年,作为金融大改组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政策性银行,实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相分离。可以说。  相似文献   

17.
刘占迎 《银行家》2007,(3):88-89
欠发达地区的农发行应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及时扩充金融服务范围,逐步增大商业性金融业务的比重,建立农村政策性银行的风险补贴补偿机制,加快农村信用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于商业性银行的是,政策性银行在出现问题后,会以追求社会效益为借口,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使道德风险更加严重。如何在新的环境下防范政策性银行的道德风险,保证政策性银行的稳健经营已经成为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成立于1994年。十年来,三家政策性银行发挥着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作用,通过对重点产业、基础设施、进出口企业和农产品流通等领域的政策性信贷支持,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政策性银行本质上也是银行,政策性和商业性的双重特征决定了其在执行国家政策的同时,同样面临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农业政策性银行柯光武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这个体制是否单靠市场机制包揽一切?组建政策性银行究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伴生物,还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残留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农业政策性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