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隐性和显性知识通常会存在于个人、团队和组织等不同层次的知识主体中,而这两种类型知识在各个主体层次中的相互作用可称为组织知识转化.绩效的概念也存在不同主体层次,一般可以将绩效分为员工绩效、团队绩效和组织绩效.组织的知识转化既可以发生在个人层次、团队层次和组织层次上,也可以发生在个人与团队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以及团队与组织之间,并且由于在知识转化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类型和知识主体不同,分别会对员工绩效、团队绩效和组织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企业科研团队以知识创新为主要活动,其知识存量与知识结构是团队绩效最深层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建立了科研团队知识存量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科研团队知识存量进行相对度量研究,提出根据灰关联度的大小比较不同科研团队知识存量的高低,通过知识存量指标评价数值判断团队知识结构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科研团队的绩效评价和团队的知识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知识整合是将外部知识转换并整合到组织内部,将个别知识系统化并内化至组织成员心智中的过程。鉴于知识员工注重自我管理和工作自主性,针对团队成员自发外部搜索行为,分析外部搜索渠道及驱动因素,并系统归纳与个体知识分享、团队交互记忆系统、知识整合相关的关键因素。依据组织学习动态模型,进一步构建了跨个人、团队和组织层次的知识整合框架,将团队成员自发外部搜索至知识整合的机制与直觉感知、解释说明、归纳整合与制度化4个组织学习动态阶段相对应。该模型框架有助于理解个体知识向团队知识乃至组织知识的涌现过程,为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开放知识具有多源性、开放性与价值性特点。为提高开放知识导入情景下的组织间知识转移效率,融合知识管理、生态学等理论,将开放式创新下组织间知识转移归结为组织间的知识转移和开放知识与组织之间的知识转移等两种生态关系,基于改进Lotka-Volterra模型分别构建了相应的知识转移生态学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数值仿真验证。研究表明:知识转移系数、知识溢出系数、最大知识存量等因素对知识转移演化及均衡具有正反馈作用;知识链成员通过外部学习,在多点吸收开放知识,形成“互利共生+多元共栖”的生态关系,并借此实现知识链高效率转移均衡,提高知识资源的社会化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知识整合定义,将知识整合的原因归纳为知识离散性,并从知识分工、知识特性及其与知识主体认知能力的关系出发,把知识离散性根源归纳为空间离散和认知离散。在此基础上,以知识特性(离散知识—结构性知识)为横轴,以知识主体(个体—团队)为纵轴,构建了一个二维的团队知识整合途径模型,并基于空间离散和认知离散提出了人际互动和知识连接两条团队知识整合途径。然后,应用这两条知识整合途径分析了一个团队知识整合案例。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其理论意义在于区分了知识离散性的两大根源并提出了两条相应的知识整合途径,其现实意义是为团队知识整合过程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将团队社会资本分为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和认知资本,将个人动机分为互惠动机、兴趣动机、关系动机和利他动机,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并利用调研数据,从团队和个人两个层次探究了科研团队的社会资本和个体动机对个体显性知识共享行为和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个人动机和科研团队社会资本对个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行为都产生正向影响,其中个人动机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社会资本在3个个人动机变量与显性知识共享行为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先江 《经济纵横》2012,(10):72-75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将影响非营利组织低碳创新虚拟研发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因素概括为五类,并构建了非营利组织低碳创新虚拟研发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机制模型。同时,以国内187个非营利组织低碳创新虚拟研发团队为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变革型领导、信任和自我效能对隐性知识共享有正向显著影响。其中,变革型领导的影响最大,知识的敏感性对隐性知识共享有负向显著影响。另外,非营利组织低碳创新虚拟研发团队中基于组织的自尊对隐性知识共享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这与营利组织虚拟创新研发团队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个体知识与领地意识结合引发的知识领地行为,为组织内知识共享与转移、个人创新能力等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了知识领地行为的内涵与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知识领地行为与个人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推演,并引入知识共享这一中介变量,构建了一个完整模型,对知识领地行为、知识共享与个人创新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后续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不同知识领地行为对于个人创新发挥的效用不同;知识共享在知识领地行为与个人创新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探索性嵌入式单案例研究方法,以JCWY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内部个人知识组织化为研究对象,基于组织整体视角探讨了项目导向型企业个人知识向团队乃至组织层次转化的跨层次运动过程。研究发现,项目导向型企业中知识的跨层次转化包含传递、交流-比较-判断-检验循环、共识及固化7个基本环节;不同的转化路径中,知识转化可分为即时转化和持续转化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断层理论,从知识获取和关系治理角度,分析焦点企业知识存量如何影响联盟组合分裂断层及分裂断层形成机理。基于焦点企业知识存量、分裂断层、知识转移效率、情景嵌入性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框架,认为焦点企业知识存量能够影响联盟组合分裂断层,其中,知识转移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情景嵌入性发挥调节效应。结果发现:焦点企业知识存量与分裂断层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知识转移效率能够部分中介焦点企业知识存量与分裂断层之间的关系;情景嵌入性能够正向调节焦点企业知识存量与知识转移效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知识共享作为组织间知识流动的交互行为,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团队知识共享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显著知识优势,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以交互记忆系统为中介变量,以社会资本为调节变量,探究团队自省性对团队知识共享能力的影响机理。以结构方程及回归分析理论为基础,运用SPSS19.0和AMOS17.0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处理,研究表明,交互记忆系统在团队自省性与团队知识共享能力的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社会资本正向调节团队自省性与团队知识共享能力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相应管理启示,研究成果可为企业提高知识共享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组织能力概念的发展状况,以更好地理解组织能力的基本概念结构。基于西方知识本源方法,把能力的功效并入企业战略理论研究中。基于知识本源的方法有别于传统对能力微观基础研究所遵循的“个人-团队-组织”层次的架构模式,知识本源方法紧密联系战略管理的重要概念,从而更好地帮助管理者理解企业管理的复杂性。能力的类型学分析强调了对能力进行聚合和细化的不同方法,并通过将能力与企业战略理论中有关概念相结合而提出高阶能力和元能力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王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4):126-132
运用知识存量理论、知识转移理论的分析方法,分析知识联盟中知识存量演化问题。根据理论模型,构建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存量演化过程模型。基于郑州超硬材料知识联盟案例分析,认为知识转移频度、破缺度和共振度3个因素影响知识存量演化方向。通过案例讨论发现,在3种非均衡作用力的影响下,知识存量演化过程呈现波动性特征,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并沿着非线性路径经历了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根源于团队成员知识异质性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冲突是知识管理中两个重要的要素,它们对团队乃至整个组织的运作结果有着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构建一个能解释知识差异和知识共享以及知识冲突之间内在关系的知识整合框架。通过分析团队成员知识异质性的程度分布结构和团队异质性特征互动结构两个方面,建立导致知识共享和知识冲突程度大小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5.
团队学习是现代组织学习的重要形式,诸多学者通过对学习行为的整合,研究团队学习的知识转移路径,却鲜有研究关注知识转移路径障碍的影响。由于知识共享障碍的存在,个体往往会形成不同水平的知识共享意愿,进而影响团队学习的实现。基于Wilson的团队学习三维结构设想(分享-存储-重获),构建了一个囊括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的知识分流模型,从理论上诠释知识如何在个人和团队之间实现有条件的分流、整合以及循环;根据团队学习的知识循环过程及相应内涵编制团队学习量表,并通过实证印证了知识获取、知识存储和知识提取三因子结构的合理性;通过引入ICC(1)、ICC(2)及Rwg指标对团队数据进行可汇聚诊断与筛选,为团队学习水平的测量乃至团队层次变量的数据汇聚和低质量数据处理积累实证经验;通过回归分析,证实团队成员的知识共享意愿对团队学习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进而得出相关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参考和借鉴国内外交互记忆系统、知识整合及知识团队绩效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交互记忆系统、知识整合与知识团队绩效关系的理论框架,并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了交互记忆系统、知识整合与知识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交互记忆系统的专长维、可信维和协调维对知识整合与知识团队绩效均有积极影响,知识整合对知识团队绩效有积极影响,并且知识整合在交互记忆系统和知识团队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知识的增长与组织结构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哈耶克、詹森与麦克林对组织设计的经典框架出发 ,认为他们得到“组织设计的关键是知识与决策权的匹配”这一结论的前提是组织内知识存量是既定的 ,在他们看来只要保持知识与决策权的匹配就能保证决策的正确。而事实上根据现代管理理论知识与决策权是不可能匹配的 ,组织设计的另一方面是保证组织内知识的内生性增长。最后文章在“知识沿时间与空间上的互补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如何通过组织的变革促进知识存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研发团队的创新过程就是知识提炼与探索的过程。从知识目标、知识投入、知识处理、知识产出过程(A-I-P-O)来看,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在各环节存在鲜明的特征差异,而变革型和交易型领导的行为特征、意向偏好则分别匹配了上述两种创新方式的知识过程特征。分析指出,组织需要依据创新类型来确定团队领导风格及考核指标,以获取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参考和借鉴国内外交互记忆系统、知识整合及知识团队绩效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交互记忆系统、知识整合与知识团队绩效关系的理论框架,并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了交互记忆系统、知识整合与知识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交互记忆系统的专长维、可信维和协调维对知识整合与知识团队绩效均有积极影响,知识整合对知识团队绩效有积极影响,并且知识整合在交互记忆系统和知识团队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知识存量理论、知识联盟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知识联盟中知识存量振荡系统收敛性问题。通过模型假设,构建知识存量振荡系统收敛性模型。认为在知识存量和知识流量共同作用下,知识存量振荡系统经历释能、解码、匹配和调适4个阶段,沿着非线性路径呈收敛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