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主体性原则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学习。要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诱导,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一、贯彻主体性原则的必要性1.贯彻主体性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根本要…  相似文献   

2.
弘扬和尊重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是教育自身运动规律的必然要求。主体性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师主体性问题是一个在主体性教育研究中长期被忽视的问题,这对主体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都会带来不利影响。教师的主体性具有复杂性与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师主体性是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协调统一,教师主体性是多元主体交互作用下的主体间性,教师主体性是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与主体人格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当今教育界主体教育理论是炙手可热,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合作、伙伴”之观点甚是流行。笔以为此定位不妥。教师是教育活动的领导、组织、发起,是教育主体,旨在通过教育,促使学生身心发展。学生是教育对象,是教育客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有主观能动性,有感情、有理性的人,是完整的人,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是教育活动中主体性的存在,是教育中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主体性表现进行分析,探讨了主体性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的原则及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教育的意义,认为主体性教育是增强教育管理中民主平等意识的基础,是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前提.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季春 《魅力中国》2010,(24):75-75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我们广大教师需要努力探索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层面阐述了如何从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入手,激发学生主体情感,精心设计主体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顾奕 《魅力中国》2014,(19):215-215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本文结合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试从三个方面对教学中的主体性教育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魏云鹏 《发展》2010,(2):135-135
素质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主体性教育。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基本教学策略,以营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以教师为主导,重点培养学生主体能力”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李秋丽 《魅力中国》2010,(26):152-152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最显着的特征是关注人的发展,创新性与主体性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是主体性表现的最高层次,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就谈不到在学习中创新的问题。创新教育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认为学生是教学的动态主体,具有自主性。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受制性。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刘艳 《理论观察》2009,(1):126-127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偏低一直是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教育主体的独立自主意识,调动教育主体的的积极主动性,推动主体性研究的理论创新,已成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自我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超越,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促进受教育者由“认识主体”向“实践主体”的转化,达成教育“内化”和“外化”的有机结合,进而推进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落实。落实自我教育机制应以提高受教育者的自我认识为出发点,以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为途径,以教育者角色的转变为关键,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保障。  相似文献   

12.
接受理论视野下的政治理论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志远 《理论观察》2007,3(3):148-149
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取决于接受学生的心理因素,取决于接受主体的需要、情感、态度等。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的构成和激发强化机制,是构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是提高接受效果的出发点,引导接受者的情感体验是提高接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庞美青 《西部大开发》2010,(3):148-148,151
当前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很好地确立和得到应有的尊重,学生主体性未能充分发挥,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这已成为当前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本文从学生的主体性内涵和学生特点出发,探讨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增强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陈瑞华 《发展》2009,(8):101-101
一、树立创新教育的教育观 一是坚信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新型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人才。二是坚信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接受、探索、创新等能力。三是坚信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注重个性,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5.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它既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特征,又具有其独特的属性。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多主体性和平等性、发展性和和谐性、生活性和人文性、沟通性和理解性的统一。厘清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在实践中将它付诸实现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被教师学生双主体的为模式取而代之。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宴双全 《魅力中国》2009,(20):258-258
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高度的重视,培养学生主体性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魅力中国》2013,(11):191-191
应试教育下的政治教学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那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徐洁 《魅力中国》2010,(3):191-191
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高度的重视,培养学生主体性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曹刚 《魅力中国》2014,(26):252-252
在西方哲学中,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分别对人性和人的主体性进行思考,理论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到了近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体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担当者,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主体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异化。本文旨在从哲学的范畴讨论主体性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定义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