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概括了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主要国际组织关于宏观审慎监管改革的行动,并系统归纳了国际组织改革的突出特点及其实施障碍。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组织的改革建议和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特点,提出了关于加强国际监管合作、构建中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以及加快中国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回顾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国际组织关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改革行动,归纳了国际组织改革的突出特点及其实施障碍。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组织的改革建议和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特点,从加强国际监管合作、构建中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以及加快中国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白新平  张锋 《西安金融》2011,(11):59-60
金融危机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陆续开始对其金融监管体系进行改革,呈现出了强化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以及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共同趋向。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改革的经验,逐步完善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上公认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监管机构忽略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模式再次提出。本文通过分析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提出了重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协调发展的观点。并结合中国金融业监管的国情,提出了继续深化微观审慎监管,关注系统风险,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手段,促进监管机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近20年来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关联度逐步加强,金融深化日益加深,系统风险也不断累积,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过去以低通胀、高增长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之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微观审慎监管不足以维护整体的金融稳定,需构建由中央银行主导的宏观审慎的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6.
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关注的童点.本文从临管目标、内容、对象等角度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特点,介绍了宏观审慎临管的国际趋势,得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将中央银行和金融行业监管者包含在内、协调国内经济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创新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等启示.  相似文献   

7.
2007年次资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开始重新审视其宏观审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美联储在设计未来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时,提出了几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包括固定规则和相机抉择的平衡,宏观审慎监管的拇指规则,宏观审慎和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等,而这些因素也是我国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方面值得思考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世界形成了巨大冲击,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本文重点介绍了压力测试、逆经济周期波动的政策措施、防范金融跨市场跨领域发展潜藏的系统性风险等三种宏观审慎监管的方法和手段.并对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应起的作用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马榕 《时代金融》2012,(36):268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各国保险业在此次危机中均受到不利影响。本文针对了当前保险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也指出措施实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加强我国保险行业监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世界金融监管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在这一过程中,宏观审慎监管问题正受到各国金融管理部门的普遍重视,我国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是当前推动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正确、全面地建立起宏观审慎框架不仅是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和金融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王楠 《海南金融》2010,(7):34-37
在当前全球经济尚未全面复苏之际,各国已开始筹划进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国方面,金融业未因危机而止步,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已投身参与保险业,而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也开始尝试与银行业合作开展综合业务。横跨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的混业经营正初步显现,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载体开始崛起。与此同时,与金融混业相适应的监管模式却相对滞后。笔者认为,从长期来看,混业监管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且这种趋势应是渐进性的。  相似文献   

12.
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趋势及我国的监管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秀华 《新金融》2010,(5):56-58
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国及时对其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在2009年4月G20伦敦金融峰会后陆续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监管体制改革。基于新一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可能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造成的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此次改革的整体趋势和国际经济影响,并初步判断了下一步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可能出现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后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从九个角度综述了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金融监管当局关于金融监管改革的代表性文献,包括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顺周期性、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期限转化和流动性、薪酬激励机制、金融安全网措施和对问题机构的处置机制、信用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市场、信用评级机构、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等。本文旨在梳理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进展,力图提炼出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监管理念变革与政策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次金融危机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需求为目标,并维持相对稳健的杠杆水平,是中国金融业在危机中保持较好表现的根本原因.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业的持续稳健发展是重中之重,而这又与金融业监管高度相关.本文在剖析当前中国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的基础上,借鉴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改进经验,提出金融业监管要探索"中国模式",而这一模式的基础是稳健高效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业.  相似文献   

15.
李卓然  李理 《银行家》2011,(3):82-83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空前的负面影响,严重打击了消费者信心。后危机时期,消费者信心仍未恢复,国际贸易市场的买方格局进一步强化。我国作为出口量大、出口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贸易大国,面临的贸易形势非常严峻,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1月召开的G20峰会审议通过了Basel III改革议案,新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监管新标准,有助于提升银行系统稳健性,同时也给银行带来较大的资本压力,进而影响银行的业绩。本文在综述巴塞尔III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国内银行业实施巴塞尔III的优势和劣势,建议银行持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深化新资本协议应用范围,结合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有效评估各类业务综合成本收益率,合理开展资产配置和差异化业务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提高银行开展业务的主动性和议价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纷纷将危机的根源指向金融监管本身,给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提供了一个重视和重塑金融监管体制的契机,其中以G20、IMF、BIS(国际清算银行)及其下属的BCBS(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等为代表的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发挥着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同时,围绕着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关金融监管理论的研究也逐渐形成了几个重点领域,这将对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煜辉 《银行家》2011,(2):72-76
很少有人想列,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一年多的时间),世界经济就从汹涌的金融海啸中走了出来,这一切皆拜赐于史无前例的全球政府空前一致的货币、财政刺激。20世纪30年代那场大萧条告诉我们,不救市会有多么不好,但是救呢,没有答案。当世界经济出现迅速反弹时,人们以为金融危机已经远去,经济学家们开始憧憬下一轮增长周期的重  相似文献   

19.
汤柳  王旭祥 《上海金融》2012,(7):58-63,117
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监管的理念、方法和制度安排正在经历着全面的变革。本文概括并评价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六个主要方面:宏观审慎管理工具与政策框架、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的进展、巴塞尔银行监管新规的推行、对主权债务风险的监控、制定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建议以及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未来全球经济复苏形势复杂,本文认为欧美国家对于监管改革的论调不会逆转,发生变化的只是对改革的步伐和手段、经济复苏以及主权债务风险的缓释等诸多变量之间的权衡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金融消费者保护既是金融监管的应有之义和基础价值,更是后危机时代西方同家金融改革改革的重点.从国内情况看,与金融消费权盗纠纷案件日益增多小匹配的是,现有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包括法律体系、机构体系、途径体系等无法有效适应这一新情况.因此,必须从理念重塑、制度重建、保障体系重构等角度,构建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