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调解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部分,对于行政诉讼法中是否应当加入法院调解制度,长久以来都是学界争论的焦点,笔者试图从行政法调解制度的历史原因、现状、未来展望进行分析,以其对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立法做出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调解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部分,对于行政诉讼法中是否应当加入法院调解制度,长久以来都是学界争论的焦点,笔者试图从行政法调解制度的历史原因、现状、未来展望进行分析,以其对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立法做出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鑫 《现代经济信息》2011,(19):272-273
法院调解,即司法调解,是在审判人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依法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实体权益的一种诉讼活动和结案方式。被被誉为"东方经验"。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民事调解制度中的不足逐步显现,制约了调解制度在民事诉讼活动中作用的发挥。因此,完善我国的民事调解制度,对推进司法进程、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虽然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但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事实上已经在司法实践中得以应用,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已无需作过多的论证。当务之急是对如何构建完善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作深入的具体研究,确保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在法治的轨道中发挥其"定纷止争"的积极作用。文章对行政诉讼调解的相关实体和程序制度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构建和谐社会,在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和实践中,法院开始尝试引入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诉讼调解,以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解决日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纠纷。公证机构基于其特定的制度和职能优势,可以也应当积极地参与到民事诉讼调解过程中,以推进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和实践的完善与发展。在参与调解的方式上,公证机构可以通过委托调解和协助调解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帮助法院开展诉讼调解工作,并根据不同的参与方式界定其工作的内容和方向等。  相似文献   

6.
周荃 《现代财经》2012,(1):79-85
人民法院委托行业协会调解制度是努力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委托调解方式,该制度是一项借助行业知识对金融纠纷进行调处的模式。然而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自觉适用率低、适用范围过窄、成功率不高等障碍,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可归结为审理范围与委托范围之间存在冲突等三方面,必须通过厘定可委托调解案件范围的界限、适用辨清事实和司法审查相结合的辅助制度、加强培训及增加激励等举措完善该项制度,以凸显人民法院委托行业协会调解制度本身所具备的正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7.
起源于美国的法院附设ADR制度,作为一种司法调解制度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运用。近年来,我国在司法实践中为完善法院附设ADR制度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进行了全面规范,确立了协助调解人制度、独立调解人制度、和解协议确认制度以及和解协调人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尚存在许多程序方面的缺陷,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司法ADR制度,需要通过立法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行政诉讼调解在中国各类行政案件中大量适用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作为一种制度,行政诉讼中的调解在中国还存在现实的法律障碍,需要一系列的配套资源作为其发展背景和理论基础。从现代行政的需要、行政法的平衡精神及维护法治统一的角度,并在借鉴中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论述了关于在中国建立行政调解制度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调解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被称为雄护社会德定的“第一道防线”,受到了人们的衡度重视,并取得很大的成扰。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及其相互之间的民事、经济活动急剧增加,民事、经济活动也日益增多,传统的法院调解制度弊端也日益暴露。面对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新形势和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出现弊端的客观实际,我们有必要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发挥其对捉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行政诉讼中的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解是有效解决纠纷的方式之一,而在我国现阶段司法实践中,调解制度只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赔偿诉讼中适用。在行政行为多样化.追求司法公正与效率和提倡社会和谐的今天,调解制度的有限适用似乎与此要求不符。调解在行政诉讼中有其理论上的合理性,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该法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该法以专章内容规定了劳动争议调解,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争议调解制度;2007年12月25日,也就是该法颁布的前4天,东安集团公司制定实施了《东安集团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办法》。笔者认为,当前是推进实施东安集团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有利时机,应充分认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在和谐劳动关系,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作用,工会应发挥关键作用,对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加以推进实施。  相似文献   

12.
将行政调解界定为介于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之间的一种调解制度,区别于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所适用的调解程序。和谐社会呼唤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行政调解的发展和完善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尽管行政调解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东方经验",然而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行政调解也存在不足,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环境诉讼机制不完善的前提下,行政调解方法因为具有文化、专业及信息优势已经成为处理环境纠纷的重要解决手段。然而实践中的环境纠纷行政调解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调解主体不明确以及配套措施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注重环境纠纷行政调解的法律保障、组织建设管理和配套设置成为当前环境纠纷行政调解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新华 《大陆桥视野》2016,(18):297-298
本文阐述并分析了我国现有的医疗纠纷调解模式,包括青岛模式,宁波模式,天津模式,上海模式,剖析这四种模式的利弊,以此总结我国现阶段医疗纠纷调解制度的症结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对重新构建我国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丽冰 《经济》2013,(5):10-12
今年5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施行5周年。5年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调解仲裁服务能力如何,未来的调解仲裁工作重点在哪些方面?针对这些问题,《经济》记者走进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解仲裁管理司,对副司长李小  相似文献   

16.
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目前,人民调解工作存在人民调解组织不健全、管理不善、人民调解工作缺乏必要的保障、调解人员的法律素质和调解技能有待提高加之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大等问题,建议通过落实经费保障、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规范基层人员调解工作、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等方式完善我国人民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施行5周年。5年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调解仲裁服务能力如何。未来的调解仲裁工作重点在哪些方面?针对这些问题,《经济》记者走进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解仲裁管理司,对副司长李小虎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8.
国际商事调解作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一种,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和有偿性等特点.而中国目前的调解种类繁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国际商事调解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有偿性特点,对中国构建与诉讼、仲裁相对独立的调解制度,提升各类调解中调解员的专业性,以及调动调解员的积极性促进纠纷解决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民调解制度长期以来在解决纠纷、普法教育、社会治理及预防矛盾激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研究主体和视角限定于农村纠纷,旨在对于农村人民调解现状进行探究,并针对人民调解员专业素养欠缺、专案纠纷数量庞大、调解协议执行欠佳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提升调解员专业素养、构建专案调解组织体系、增强调解协议执行力等解决方案,进一步健全我国人民调解制度,为乡村法治纾困解难,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解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目前,人民调解工作存在人民调解组织不健全、管理不善、人民调解工作缺乏必要的保障、调解人员的法律素质和调解技能有待提高加之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大等问题,建议通过落实经费保障、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规范基层人员调解工作、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等方式完善我国人民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