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目的:分析农户主观认知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并揭示这种影响的形成机制,从而提出推动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可将农户的认知显化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方面,他们共同影响了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2)农户土地流转行为是综合了流转意愿与事实行为的概念,可分为流转与非流转行为两大类;(3)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类外援潜变量会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行为态度的影响程度最强;(4)在三类外援潜变量的可观测变量中,就业情况、经济收入、亲友支持、已流转者示范效应、政策扶持、流转难度是农户参与流转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发挥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现阶段农户主要依据经济利益、关系亲密社会成员的态度和交易成本来判段是否参与土地流转,推动土地流转应尊重农户的认知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农民耕地原子化程度不断加深,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不能适应农村商品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山东部分农村地区农户进行耕地转入和转出意愿对比分析,以促进农村地区耕地流转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期加速农村地区市场化进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文章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3个潜在变量, 11个可测变量构建农户耕地转出和转入意愿模型,以山东省6个地区549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耕地流转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户耕地转入和转出意愿都具有显著影响,且标准化路径系数都为正; 主观态度对耕地转入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负,对转出意愿的标准化系数为正; 11个可测变量分别对相应的潜在变量都有显著性影响。[结论]行为态度对农户耕地转入和转出的影响效果不同,转入耕地的农户主要从耕地固有价值出发,而转出耕地的农户主要从经济理性考虑; 主观规范中4个可观测变量对农户耕地转出和转入的影响具有一致性; 知觉行为控制中农户的契约意识对耕地转出重要性大于耕地转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方法 文章基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甘肃省348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1)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行为意愿模型中,农户家庭禀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次之,交易费用和主观规范的影响力最小。(2)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的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参与行为。(3)感知绩效对小农户行为态度的影响强于感知风险;小农户对同伴的信任度明显高于对上级政府和村集体的信任度;缔约条件对小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更有效,农户较为重视进入门槛高低;劳动力数量、农户受教育水平以及对收购产品中介的熟悉程度对小农户行为意愿均具有重要影响。(4)多群组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禀赋对自给型、兼业型和退出型农户的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发展型农户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变量对不同类型小农户参与意愿与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些变量在不同类型农户参与现代农业意愿与行为路径中具有调节效应。结论 要加强现代农业宣传力度,改善农户行为态度;积极营造社会氛围,发挥周围人群的示范效应;提供技术、资金以及市场信息支持,增强农户对现代农业的掌控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设计差异化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4.
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其又必须以农地流转为前提。以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为对象,采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农户文化水平、搬迁意愿、家庭劳动力数量、土地细碎化程度及土地流转经历对农户土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文化水平越高、搬迁意愿越强烈、家庭劳动数量越多,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越强烈:土地细碎化程度是农地流转的一个限制因素;已有过农地流转经历的农户,越愿意进行农地流转;②研究区农地流转意愿较强,有52%的农户期待农地流转,需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市场,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农地合理流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 农户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决定着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此研究分析影响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及行为的相关因素及路径。方法 文章基于新疆各地州的352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程度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形成机理。结果 (1)农户对绿色农业的认知、政策的引导、感知利益和绿色生产意愿与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呈正比,感知成本则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具有负向作用。(2)农户的绿色认知越清晰,绿色生产意愿越强烈,政府的政策补贴和推广力度越强,越能刺激农户进行绿色生产行为。(3)农户感知到花费的金钱、劳动和精力越多,则会削弱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结论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和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均有正向作用,其中各项指标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但相对而言,农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视角,从影响农户意愿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个层面出发,建立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方法 文章基于上海市涉农郊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农户的环境感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结果 研究发现,农户环境感知3个维度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均有显著影响,综合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禀赋环境感知(0.503)>政策环境感知(0.208)>公共服务环境感知(0.175)。农户对禀赋环境、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3个维度的感知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户的禀赋环境感知路径系数最大,政策环境感知次之,公共服务环境感知的路径系数最小。结论 基于以上的影响因素分析,政府在改进宅基地退出有关政策时,应着重注意宅基地退出的经济补偿和退后农户的公共服务质量,同时保障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知情度。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家庭禀赋、个人风险感知对于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及其路径,基于佛山市南海区248份问卷数据,采用调节模型,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禀赋与流转意愿正向相关,农户的个人风险感知与流转意愿负向相关;个人风险感知在家庭禀赋对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建议:保障农民收入,开拓农民多元收入渠道;完善宅基地流转制度细则,建立交易信息交互系统。  相似文献   

8.
基于川南四市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问卷调查数据,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理论模型,并分析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结果显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利用意愿对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有显著影响;利用意愿对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的利用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的行为态度越积极、感受到社会群体压力越大、感知的可控程度越高,农户参与利用行为越显著。因此,要建全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推进机制,加大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和推广,发挥农村干部、农村大学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农地流转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对其政策效果的评价。本文利用山东省农户数据对一些学者提出的土地确权会强化农户土地的禀赋效应进而抑制土地流转的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显示,土地确权强化了农户的土地产权强度,从短期看它对农户土地流出意愿的影响尚不明确,但长期影响应该是正向的。土地确权抑制农户土地流转的观点不仅在理论逻辑上存在悖论,而且统计推断显示禀赋效应在总体上并不存在。流转市场发育度和土地确权带来的安全效应显著影响着当地农户出现禀赋效应的概率,市场越深化农户越不容易出现禀赋效应,确权后土地产权强度提高越显著的农户流出土地的意愿越强。同时,安全效应还提高了土地流入农户进一步扩大规模的意愿,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0.
农户生态生产意愿与行为存在悖离,制约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农产品生产的进程。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在构建农户生态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运用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632户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其交互项对农户生态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以及农户的经营规模、土地细碎化程度和生产专业化水平在上述影响路径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农户生态生产意愿与行为的悖离,而主观规范的影响则相反;(2)行为态度与感知行为控制在影响农户生态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过程中存在互补效应;(3)土地细碎化程度在行为态度对农户生态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了正向调节效应;(4)生产专业化水平在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农户生态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了负向调节效应,在主观规范对农户生态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了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湖北、安徽、河南3省的实证调研,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进行了分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的行为4个层面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结果]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的行为对市民化意愿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632、0.451、0.322、0.364(P值均小于0.001)。其中,农业转移人口对市民化的态度更多来源于工具层面的认知,主观规范中更注重参考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意见,知觉行为控制中个体素质和社会资本影响较大,但也应充分关注老人的照顾问题,过去的行为中是否有务工经验对个体影响较大。[结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的行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农户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治理流域的面源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高效利用洱海流域土地资源,急需探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云南省大理州395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参与洱海流域土地转出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1)49.87%的农户愿意参与洱海流域上游的土地转出,高出全国17.8%的土地转出比例,且越年轻或越年长的农户越愿意流转土地;(2)户主的年龄、对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危害认知和对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态度3个因素对农户的土地转出意愿影响非常显著(P0.01)且呈正相关。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农户对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态度农户对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危害认知户主的年龄;(3)性别、户主学历、家庭年收入、非农业收入、务农劳动力、耕地规模和有机肥使用情况等变量对农户的土地流转。[结论]最终提出有利于洱海流域上游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农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国家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问题,明晰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影响因素是用好养好黑土地的重要议题。文章旨在探讨资源禀赋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从资源禀赋视角推动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方法 基于黑龙江省兰西县312份经营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及多元有序Logistics模型,探究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及信息资源等资源禀赋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影响。结果 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受人力资源禀赋(黑土地保护责任义务认知、黑土地保护收益预期),自然资源禀赋(自有承包地面积、是否签订承包合同、是否转入黑土地、经营黑土地细碎化程度),经济资源禀赋(农业收入、家庭总收入),社会资源禀赋(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参与土地托管)和信息资源禀赋(政府是否宣传黑土地保护政策、是否为中心村)的显著正向影响;上述因素除黑土地保护收益预期、自有承包地面积、是否转入黑土地、经营黑土地细碎化程度、农业收入、是否为中心村外均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 为更好地推动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应强化农户黑土地保护“责、权、利”认识,提高农业收益预期;进一步稳定承包权,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因地制宜发展黑土区特色产业,切实提升农户家庭收入;支持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推进黑土地保护工程;发挥中心村信息资源优势,多渠道开展黑土地保护政策宣传。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通过农户流转土地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土地流转与新农保政策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只有41.9%的农户愿意流转土地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其他农户并无此意愿。相对于中层次流转土地参保意愿,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所在区域、土地流转了解度、新农保政策了解度和满意度显著影响农户低层次流转土地参保意愿;而只有所在区域、土地流转政策了解度与满意度、新农保政策满意度对农户高层次流转土地参保意愿的影响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结论:土地流转政策了解度和满意度是提高农户流转土地参保意愿的关键激励因素,应从农户差异、区域差异与政策协同视角,通过健全土地流转参与机制、扩大新农保筹资来源、优化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增强新农保制度弹性等措施推动土地流转与新农保政策的协同发展,提升政策合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了解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发现对农户土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以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内蒙古自治区推动土地流转的实施提供借鉴,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合理充分利用。[方法]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模型,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以及乌兰察布市1 500名农户为调查对象,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家庭劳动力人口数量和受教育年限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政策了解情况、养老保险情况、与亲朋邻居交往频率、土地流转合作组织、土地流转市场以及土地流转程序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具有较高影响。家庭纯收入和土地流转培训对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具有一般的影响。网络接入情况、土地纠纷情况、与中心城镇距离以及土地肥沃度对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影响较小。[结论]简化土地流转程序,入户进行政策宣传与培训。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和更新农户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塑料污染治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源头减量化治理则是解决塑料污染的有力举措,村民参与能保证治理的有效性。[方法]文章为探究新疆村民参与塑料污染源头减量化治理的意愿,基于对W县506户村民的调查,通过对计划行为理论进行补充拓展并架构起新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村民参与塑料污染源头减量化治理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村民的态度、主观规范、政策宣传、知觉行为控制和道德规范在不同水平下对村民的参与意愿具有促进作用;(2)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道德规范会通过影响村民的态度间接对其参与的意愿产生正向影响;(3)回收便利程度对村民的参与意愿不具有任何作用。[结论]为不断推进农村地区塑料污染源头减量化治理的进程,需要每一位村民的积极参与和监督。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加大表彰力度、构建各级政府和村民之间良好的对话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规模农户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意愿及形成机制开展研究,对于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TPB)和规范激活理论(NAM)的整合模型作为理论框架,利用江苏省1 228份规模农户调研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对规模农户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分析。[结果](1)感知行为控制和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认知两个变量对生产意愿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且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认知还可通过行为态度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生产意愿;(2)个人规范不仅可以被结果意识直接激活,还可通过责任归属的中介效应被间接激活;(3)规模农户在考虑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时,出于成本—收益的“利己”动机要高于出于道德义务感的“利他”动机;(4)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感知行为控制和个人规范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意愿的影响效应逐渐增强。[结论]要兼顾“利己”和“利他”两个维度,发挥规模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认知、个人规范的积极作用,激发规模农户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意愿,扩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18.
土地转出中的各方利益博弈和家庭分化导致小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存在较大差异。为能清晰掌握影响小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因素,文章以有关影响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33篇文献为基础,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效应量汇总、同质性检验、发表偏倚检验和Meta亚组回归,得出以下结论:(1)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政策认知和社会保障对土地转出有显著正向影响;(2)从效应值大小来看,政策认知为最主要影响因素;(3)流转政策越完善、质量越高的期刊越能体现家庭收入对土地转出的作用,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更能体现家庭收入对土地转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根据相关主体性意愿的指引,阐明合作治理范式在土地复垦监管行为领域展开具体运用的现实性,及其可能的规范设定方向,进而尝试在相应行为规范维度来检视行政行为法理论的发展任务命题。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复垦监管行为的形式选择往往与相应的合作治理主体性意愿有关,该意愿主要表征为利益导向、工具载体以及协同组织选择意愿。应厘清该类选择意愿指引于土地复垦监管行为规范所分别呈现的形式选择:逐利心态与信任习惯选择、科学事实工具与行政规制工具选择、内部协同组织与外部协同组织选择。研究结论:土地复垦监管行为在行为观念和当事人方面与合作治理的主体性意愿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耦合的,有必要构建一种合作行政模式下的治理型土地复垦监管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