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造领先让我国的经济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但是在新的国际条件下,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数量和规模扩张转化到品质与品牌的全方位竞争,我国企业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挑战呢?本文从我国产品工业设计创新现状入手,分析了品牌核心竞争力提升与产品工业设计创新的契合点,认为通过工业设计创新能够完全满足品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要求,从四个方面提出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的策略,最后用笔者亲自主持设计的“佛山康思达”案例来阐述本文提出的品牌核心竞争力提升观点,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出一条可循之路。  相似文献   

2.
智能制造是国民经济的新的脊梁,更是实现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当前,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布局正在重塑。文章在辽宁沈阳中德工业4.0战略背景下,以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为研究依托,分析"工匠精神"内涵以及与沈阳工业4.0的发展进行契合性研究,探索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对工业4.0的驱动作用,以达到笙箫共勉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1980年以来,德国制造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呈现出波动中走低的趋势,但整体国际竞争力小幅提升。德国制造业在充分发挥其自身已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来不断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从而保持德国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随着德国工业4.0的实施,德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趋势日渐  相似文献   

4.
<正> 今年以来,天津市供销社工业企业以发展名牌产品、打响品牌效应为主线开始启动品牌战略,通过三项举措,使企业的品牌工作跃上新台阶。 举措之一:增加科技投入,提升传统品牌。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大规模制造业为主的生产性型态,在国际国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会逐渐失去其优势。除了向高科技方向发展之外,建立"后福特"时期的生产型态,提升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力是每个政府所必须考虑的。以品牌设计为核心的生产领域应是知识经济附加值最高的类型之一。本文通过对自主品牌创新构建模式的研究,对于如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如何增强宁波企业自主品牌创新意识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地区自主品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商》2015,(43)
在西方发达经济体中,德国是为数不多的制造业仍然保持在GDP总量中20%以上份额的国家。研究德国"工业4.0",对于构建浙江版工业4.0,推进浙江制造业优势再造,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本课题结合德国工业4.0的实施方案,提出:(1)以智能制造为切入点,实施大市场优势与主导产业优势相协调的双重推进策略,(2)明确"精益管理、标准体系、协同创新、关键技术"四大优先行动领域。  相似文献   

7.
<正>自主创新品牌是中国实业的命脉。日前,由中国科技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在创刊五周年之际抓住这一时代命题,以"创新、发展、诚信、品牌"为主导,在人民大会堂召开"2012自主创新品牌大会"并颁发了相关奖项。会议本着宁缺毋滥的评审原则,以企业的创新氛围、创新成果、创新投入以及品牌影响力、社会贡献度以及参评单位所处的行业、规模、经济形态等评定方向为基础,最终评审出了"自主创新企业贡献奖"、"创新品牌优秀企业奖"、"创新品  相似文献   

8.
刘玥 《国际广告》2009,(11):58-59
今年9月,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发布了“2009年度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在危机四伏的一年中,各大品牌表现如何?是否出现了全新的变革方向?在对Interbrand策略群指导邵文斌的访谈中,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者的态度作为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对品牌价值的提升与品牌创新的方向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背景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工业4.0战略,开始进入以智能制造为主的工业4.0时代。鉴于此,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优势和劣势,并从大力发展政府引导作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大力扶持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以及大力培育工业4.0高端人才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董平  万妙 《商》2014,(30):233-233
在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的道路上,其核心的主体是靠科技创新的力量,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必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和载体。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是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本文分析了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在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融合态势的基础上,剖析了四川省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相结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从建立创新体系、打造文化品牌、健全投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了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