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前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数目过多、课程内容大量重复以及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技能培养等诸多问题,有鉴于此,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教学改革,将整个学习过程都围绕物流工作流程的展开作为基本思路,通过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并要求教师以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指向,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浅析物流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颖 《中国科技财富》2010,(10):239-239
文章先从我国目前物流业和物流教学的发展状况入手,并结合物流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所具有的特点,具体提出在物流教学过程应该确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侧重于对学生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是教育教改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物流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站在教改的前沿,在确立物流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定位的同时,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培养能胜任物流专业岗位群要求的中等物流人才出发,下功夫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竞争上岗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融汇到各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借鉴OBE教学理念,针对高校《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手段单调和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等教学现状,基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反思开展《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改革实践,探索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过程设计、Flexsim教学支撑设计以及学习成果综合评价设计。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后的教学过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认知,对培养学生仿真建模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浅谈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园园  邱荣祖 《中国市场》2009,(19):109-110
供应链管理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了课程特点和所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并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对现有的课程考核方式提出了改进方法,以期对学生的考核更为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6.
市场营销作为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性课程,能否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是教学过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思路要与时俱进,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所学内容。因此,围绕中职学校营销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以产品组合策略为例。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市场就业的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不断的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后直接就业。高职物流管理随着近几年物流专业的发展,成为主要的课程,但是对教学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使用"微课化"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质量。为此,主要从《采购项目管理》课程出发,研究高职物流管理方向课程"微课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长期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是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的根本原因。在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面,应打破原有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构建基于物流业务流程的学习领域式课程;按照行为过程组织现场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建设校内外物流实训基地,满足现场教学的需要;对于核心课程应采用新的能力等级评价标准,注重对工作过程的考核。  相似文献   

9.
物流沙盘演练是一门模拟体验式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实践能力。基于三年的教学经历,探讨该课程对物流实践人才培养的意义,简要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长期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是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的根本原因。在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面,应打破原有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构建基于物流业务流程的学习领域式课程;按照行为过程组织现场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建设校内外物流实训基地,满足现场教学的需要;对于核心课程应采用新的能力等级评价标准,注重对工作过程的考核。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的比较,发现我国的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着人才培养偏离市场需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合理等方面的差距;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上亦存在着不足。国外对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在于:在培养目标上,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加快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引入案例教学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着力于缩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差距,构建人才培养的双学位模式,以此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广敬 《中国市场》2008,(28):150-152
高职教育是一种融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职业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加强实践性教学与产学探索,顺利地达成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就此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希望对有志于此的院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保校合作,共育保险实务专业人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爱华 《中国市场》2009,(41):84-85,88
保险实务专业开设顺应了保险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旺盛需求,学校与区域保险公司建立了友好合作,共同培育保险专业人才;有必要注重合作过程中学生自我矛盾性、实训与就业分离性;探索校内教学针对性与差别化,保校合作长期化与多样化,使保险实务专业走上长期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备一定英语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地方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高校构建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既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又是教学信息有效反馈的重要渠道。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构建双语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各种问题,使体系更加有效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企业招聘侧重于既懂理论又有实践基础的人才的需要,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又要拓宽学生跨专业综合技能培养。但目前,在实践教学中综合性和设计性内容缺乏,缺少应变能力的训练,实践教学与岗位结合不紧密。通过"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实训平台"的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岗位技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下财务管理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包括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践主要实训内容,财务管理专业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系统构建,以及实践教学设计,还包含着教学效果考核、实践教材选用、实践师资培养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6.
学校的职能是教书、育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需要的人才,学校管理者大多更加关注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却对会计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其实会计工作优劣对学校的发展及教育、教学效果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加强学校会计工作,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职财会专业招收中职生的教学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和平 《北方经贸》2002,(8):114-116
高职财会专业招收的中职生绝大多数是中专和职高对口专业的毕业生 ,已学过数门专业课程 ,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提高教学质量 ,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应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充分认识和重视这一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加强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同时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过分的注重国际贸易的理论课程,而轻视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致使毕业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高校必须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实验和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应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建立综合性的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创建有利于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多种考查手段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注重提高实践能力,以培养出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国际贸易人才.  相似文献   

19.
从当前我国的工程教育现状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工程教育大国,但还普遍存在着学生知识结构偏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不高、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脱节等问题。为此,机械专业工程教育应创新教育理念,充实教育内涵,在教育手段上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体系的同步建设与协调发展,加强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以提高机械专业的工程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20.
高校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不断地增加双语课程的数量,如何评价双语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在平衡计分卡的管理理念指导下,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应该从素质提高、学生、教学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进行构建。其中,素质提高维度是双语教学质量评价的显性考核尺度,它是建立在学生维度和教学流程维度的基础之上的,而学习与成长维度是双语教学质量评价的隐形考核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