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杭州是一个以丘陵、低中山为主的地区,平原只占30.5%,其中耕地按统计面积只有320万亩。过去,农业生产的重点(包括投资,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实行技术改革)在耕地。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无粮不稳,无工不富。可惜土地就这么多,工农业都要用地,二者有时就是一对矛盾。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要发展,地从哪里来?这是国家严管土地大背景下,地方经济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走既  相似文献   

3.
搞好区域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发挥地区经济优势,加速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农业区划部门今后的一项主要任务。 1985年杭州市政府决定,把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下称丘坡地),作为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突破口。 从我县实际情况看,丘坡地比较集中在沿富春江两岸和杭新公路两侧(下称“一江一路”),应该把这个区域作为本县的突破口,建设一批永久性的经济林、果、笋的商品基地、服务城市、致富农村  相似文献   

4.
为了切实保证粮食生产,浙江省领导曾经明确指出,“七五”期间要稳定粮田面积。这就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即经济作物今后究竟向什么区域发展?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分布面积广泛的低丘缓坡是发展经济作物,特别是经济果木的主要场地。应该及时地把近几年经济作物发展的重点从大田转移到低丘缓坡上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浙江省为缓解工业用地瓶颈,选择了人往高处走,工业梯田上山坡的方式,向低丘缓坡要地,拓展山坡工业空间。这既有效保护了耕地,又保障了工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实现了双赢。  相似文献   

6.
丽水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工作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列为全国首批试点,面对“两难”困境,通过“逐步试点、稳步推进”的方式,坚持“生态优先、保建并重”的原则,形成了独特的“丽水经验”。主要成效: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客观需要,探索出一条保护耕地、拓展空间、促进发展的新途径。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原则:规划先行、生态优先、有序开发、部门联动。支撑机制:保护优质耕地机制;节约集约用地机制;规范监管机制;以生态化评审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以示范效应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五公开”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采用SWOT分析方法,在厘清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基础上,通过AHP方法对SWOT分析的各项因素进行权重测算,研究表明:(1)在综合开发的不同阶段,其战略策略的侧重是有所区别的,初中期以SO策略为主导,中后期更应重视SO和WT策略,到了开发末期战略的侧重点应转向ST和WT策略;(2)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建设开发涉及生态问题、城镇布局问题、土地建设成本与供地率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技术体系和技术规范,制定差异化的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政策,避免低丘缓坡的盲目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金衢盆地东段,总土地面积10920.9平方公里。盆地南北高中部低,东阳江由东向西贯流全境,自盆地中轴向南北呈梯状抬升,依次为河谷平原,占总土地面积的23.13%,岗地占9.92%,低丘占7.85%,高丘占18.30%,低中山占40.30%,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岗丘低山坡度平缓,交通方便,适宜多种经济作物生长,在农业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索浙江省开化县城关工业区低丘缓坡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的思路与方法体系。研究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综合指数评价法、GIS和土地整理工程计算法则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提出低丘缓坡开发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体系,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策略。宏观层面建立用地选择评价基准模型和用地可建评价修正模型,确定低丘缓坡开发的用地评价分区;微观层面采用工程精算的方法,精确修正边界,控制时序容量,把握建设细节。研究结论:必须将用地选择评价和用地可建评价相结合,宏观策略与微观策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才能实现基于生态安全、工程经济与社会和谐价值目标的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农村经济工作,在“七五”期间总目标有两项:一是保证粮食生产稳步增长,人均粮食保持800斤。二是保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要求人均收入从去年558元,1990年争取达到900元。 实现上述目标,杭州市农村经济工作需抓三个方面: 1、研究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通过构建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进行生态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生态适宜性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基本适宜、较不适宜及不适宜5种类型,其面积分别为65.92km2、127.72km2、119.60km2、54.87km2和9.21km2;同时位于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基本适宜的低丘缓坡资源占研究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低丘缓坡资源总面积的86.88%。从生态学角度构建的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合理,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低丘缓坡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低丘缓坡处于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带,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区域,也是农业发展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宝库.该文评价了浙江省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了“贯穿一条主线、把握四个突出、构建三大体系”的低丘缓坡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基本思路.根据浙江省低丘缓坡资源分布和农业发展特定的格局,提出了全省4个基本低丘缓坡区域类型的集约利用路径,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浙江省低丘缓坡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土地资源稀缺已成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除了做好现有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推动其百万亩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势在必行.以浙江省永康市为例,针对目前土地利用实际,对其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进行了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及开发可行性分析,提出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合理开发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低丘缓坡土地合理开发利用能有效保护优质耕地、缓解用地矛盾,但作为开发项目,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故研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松滋市2012年度低丘缓坡开发项目的生态足迹进行核算,定量反映开发过程各个方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生态足迹为97 962.63hm2,占总生态足迹的98.12%,是影响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消耗的关键因素;机械、占地、废弃物的生态足迹分别为1 082.7hm2、790.11hm2、3.00hm2。据此提出减少材料消耗、降低能耗等减少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合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龙岩市土地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其中低山面积占总面积的78.6%。近年来,为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龙岩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独辟蹊径,把解决发展用地的注意力放到科学合理开发低丘缓坡地上来,引工业上山,建梯田工厂。这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江西省共青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保护耕地和生态资源的压力日渐增大,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出路在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总体思路是,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结合实地测绘,摸清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结合引进的企业项目性质选取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条件较为完善、投入产出较高、占用耕地少的连片地块,因地制宜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的不断扩大,对工业用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劲。然而,地从哪里来?在国家严管土地的政策大背景下,如何既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又能缓解工业用地紧张的局面,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用地平台?有的地方从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评价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研究方法:以GIS为系统环境,通过元胞自动机模拟地理空间过程,“生态位”确定元胞邻域之间的转换规则,构建元胞自动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研究结果:模型运行得出了安宁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的等级图谱,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低丘缓坡区域的东北部,模型运行有效。研究结论:元胞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运行结果生态意义明确,适用于生态保护为目的的同质性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为评价、优化和编制低丘缓坡专项规划方案奠定了很好基础,也为类似的山地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发展空间逐步缩小,土地开发和保护问题已成为浙江省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事关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丽水市,地处浙江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杭州市近年来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发展商品生产的实践与成就,探讨有关因地制宜地改造部分缓坡地为粮田、促进林、特、粮、畜协调发展问题,供农业区划和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者参考。一、挑战与出路当前,我国农业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平原耕地减少,人民对农副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日益增长的三大趋势,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