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困顿常有而伟人不常有,以困顿催生伟大或许是人类一大悲哀乌克兰民歌的旋律奏响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那天,为俄罗斯奥委会运动员颁发金牌时演奏的,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曲子打头旋律,直接取自乌克兰民歌。1879年5月21日,柴可夫斯基给梅克夫人的信中,详述音乐史上这段趣闻。“我刚从寺院里做完弥撒回来。教堂内外都挤满了人,我听见那个‘七弦琴盲歌人’的歌唱……在乌克兰,盲人唱歌,唱来唱去都用同样的伴奏的。我曾把这调子用作我的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主题”。“柴1”序奏,四支圆号重复三次,齐奏乌克兰民间用四个音符组成的旋律。  相似文献   

2.
<正>7月27日,宁波交响乐团2017—2018年音乐季在宁波大剧院启动,首场演出为《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宁波交响乐团艺术指导、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指挥,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宁峰演奏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相似文献   

3.
在施特劳斯优美的《春之声圆舞曲》旋律中,为期一周的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文化周圆满闭幕了。在这场由上海爱乐乐团演出的文化周闭幕音乐会上,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等  相似文献   

4.
周莎 《新西部(上)》2013,(10):100-101
本文介绍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生平,阐述了其《第十一交响曲》的历史背景、创作特征及西方评论家的有关评论,分析了该交响曲对中国的影响。认为《第十一交响曲》真实地再现了俄国1905年革命的历史事件,它表现了苏联人民对和平、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激励着全世界人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它是人类的革命史,是世界文化的一隅。  相似文献   

5.
刘明安 《魅力中国》2014,(26):97-97
音乐,是人内在情感的表现。音乐表现的感情与感情本身一样,也有类型划分,这种类型就是感情性质的基本类型。音乐的感情内容是非语言所能表达的。音乐作品中渗透着作曲家的个性,并与特定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情景息息相关。本文以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四十交响曲》和《土耳其进行曲》为例,从其音乐作品中探析作曲家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相似文献   

6.
袁明菊 《魅力中国》2014,(20):117-117
世界上任何一种器乐也无法取代优美的人声。人声以其变化自如的特点和丰富多彩的音色惟妙惟肖地表达出声乐作品的内涵、风格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与变化,为声乐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成为与听众心灵沟通的有效桥粱。常香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她创新的音色表现,使每一个戏曲人物形象都相栩如生且具有极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本文以豫剧《花木兰》、《拷红》、《断桥》为例,对其音色的创新表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东方经济》2005,(2):78-79
圆号又称法国号,它的前身是几百年前法国人狩猎用的号角.以后几经技术改造.成为管弦乐团中受欢迎的乐器。圆号的声音温暖丰润.与其他乐器很容易协调.而且圆号发出的迷朦深沉的音色以及悠长的气息依然会使人想起辽阔幽深的丛林喜爱圆号的人还会偏爱它在发声刹那微微流露出的踌躇犹豫以及独特的阻塞音,觉得非常的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彼季帕最为杰出的作品是与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合作完成的《睡美人》《胡桃夹子》和《天鹅湖》,这三部作品成为了古典芭蕾舞剧的代表作。本文对彼季帕与柴可夫斯基在这三部芭蕾舞剧中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贝多芬继承了海顿、莫扎特交响曲中的奏鸣曲式,并把它发展成庞大的结构,如第一乐章特别是扩大了尾声。他像海顿和莫扎特一样,把展开部看作是奏鸣曲式的动力中心。他的短小而深刻的主题为扩展和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它们以猛烈的力量和气势展开。慢乐章在贝多芬手中具有赞美诗的特点,体现了贝多芬式的悲怆。他把小步舞曲乐章变为谐谑曲乐章,成为具有节奏动力的乐章,情绪从"纵情大笑"到神秘的和惊奇。他把终曲扩大,成为在规模和意境方面与第一乐章相仿的一乐章,使交响曲在凯旋中结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马思聪小提琴组曲《西藏音诗》中第一乐章《述异》为研究对象,在对作品的整体结构、旋律及节奏特征、钢琴伴奏的特点等方面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自己出版发行的录音版本,从演奏中的乐句连接、复杂音型中重点音的突出、弓法的合理运用等方面找到了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新的处理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余璐 《黑河学刊》2014,(1):33-33,37
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一首哲理性很强的音乐作品。乐曲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歌颂了人们对战胜黑暗的封建势力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2.
《活着》作为一部生命乐章,作者余华力图在作品中写下人面对苦难时所表现出的高尚品质,以塑造一部展现高尚的作品,却在作品无边无际的苦难叙述中,流露出命运之残酷与不可战胜的悲剧意识,卑微的个体的人在强大的命运脚下只能选择忍耐。于是,作品旨在展现的生命意识与它实际所展现的生命意识之间构建出强烈的张力。  相似文献   

13.
王跃宗 《魅力中国》2014,(27):84-84
在音乐世界中,各种乐器都有其独一无二的音色,从而构成了多姿多彩、奇妙无比的音响世界。同一件乐器可以通过改变任何一项与发音相关的因素来使其音色发生变化。在中国音乐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多彩的今天,音色的表现范围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丰富态势。本文以中国音乐作品为例,对中国器乐的音色表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激荡磅礴的1997年交响曲已在演奏最后一个乐章,在雄健、奋发的旋律中,上海人正催赶着金牛,在浦江两岸这片越来越兴盛、繁华、壮丽、神奇的土地上努力耕耘,用心播种。他们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地走向明天,迎接未来。党的十五大召开,给中国,给上海注入了改革与发展更强大的动力。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教授断言,上海经济形势,一方面将会"持续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增长动力减弱"。他主张必须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  相似文献   

15.
李玉峰 《魅力中国》2013,(13):106-106
《平湖秋月》这一古曲作为广东音乐的代表,凭借自身的优美旋律,深受人们的青睐。其流畅的旋律、优美的音色在其艺术魅力上具有着迷人的芬芳。而钢琴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在演奏《平湖秋月》这首古曲时,既保留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元素,又将钢琴这种多声部、多层性、宽音域的乐器的优势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极大的满足了观众的欣赏需求。这部作品不仅将中国文化特色体现在了钢琴音乐作品之中,并且运用西洋钢琴演奏技术使之成为一首玲珑别透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钢琴曲作品中的精品之作。此次,从风格、伴奏、和声语言、音乐形象几个方面的内容出发,针对钢琴曲《平湖秋月》的艺术魅力。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熊怡 《今日重庆》2008,(4):40-41
重庆主城现代意义上的滨江路,是从长滨路开始的。这位“先行者”的勇气和成就奏响了重庆“大滨江时代”英雄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其历史地位并不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被忽略。  相似文献   

17.
刘永良 《魅力中国》2014,(3):107-107
本文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 No.1第一乐章为例,旨在于深层次研究该乐章中的主题、和声与调性、曲式结构、材料等等,进而揭示该乐章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策划人语刚刚过去的2007年,给人难以忘怀的印象是那首演奏了将近360天的"改善民生"的交响曲,翩然而至的2008年,则将在"改善民生"的旋律上谱写出新的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19.
皇普莉莉 《魅力中国》2013,(34):386-386
《特罗尔豪根婚礼日》出自作品65号第六首,被收于《抒情小品》第八集。作品用清新活泼充满喜悦的节奏,昂扬风趣略带幽默的旋律,明朗朴素毫不做作的和声描绘于格里格乡间别墅特罗尔豪根的一场婚礼。  相似文献   

20.
吴元会 《新西部(上)》2010,(5):126-126,124
在萨克斯管的演奏中,好的音色是第一表现要素.而好的音色又来源于正确的音色概念、科学的演奏方法等.如何演奏出萨克斯管优美、纯正的音色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需要演奏者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