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利用历年新疆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出就业弹性,对新疆经济增长和三次产业发展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就业人数的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促进了就业结构的转变,但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就业人数增长速度,就业弹性较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2.
农村工业就业弹性为何下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工业化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成绩,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在反思传统工业化模式的基础上,适应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要求,我们启动了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农村工业化是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进而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的迅猛发展,在改变失调的经济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第三产业各分行业就业弹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果 《特区经济》2006,(1):325-32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第三产业日益成为我国吸收就业的主力军,本文主要通过对第三产业各分行业的就业弹性的实证分析,第三产业内就业结构有待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一些分行业就业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产业结构的演进带来了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其中社会就业成为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城镇女性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女性在就业总量、行业结构、劳动保护状况方面都面临困境。本文结合老工业基地现实情况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鄞州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比较明显,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均衡程度均逐步减小,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均趋近于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将从第一、二产业部门向第三产业部门转移,并将导致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建议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就业并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就业问题却日益严重,其原因在于就业弹性的下降。本文分析了就业弹性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而提出了提高就业弹性、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按照奥肯定理,经济增长能够促进就业增长。本文以江西1981—2006年的GDP和三次产业的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应用Eview5.1软件,实证分析了江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相关关系,提出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同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宋艳菊  谢剑锋 《科技和产业》2010,10(2):35-37,5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就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是考察一国或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化水平的重要指标。针对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出现的不协调性问题,利用1978-2007年相关数据,采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吸纳弹性等实证分析方法,得出二元经济体制惯性、资本密集型主导、科技含量低等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常,人们习惯地认为只要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业的增长也就自然而然得到保障。实际上,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常常并不导致相同的就业增长。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20世纪80年代,中国每增加1%的就业岗位需要经济增长3%。到了90年代,就业岗位每增加1%,经济则需增长7.8%。“高增长低就业”会加剧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甚至有可能扩大社会不公平的矛盾。辽宁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非一致趋势已经显现,经济增长不能带来就业的同步增长,并且就业弹性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差距很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第三产业的现状及结构变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第三产业及其内部各 行业的发展状况,预测了第三产业在未来五年里吸纳的就业量并给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78—2009年中部六省相关样本数据,从演变趋势、结构偏离度和回归分析三个方面对我国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目前中部地区处于工业化初级向中级过渡阶段,第二产业不断升级,但是不能有效的吸收劳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差甚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较差,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结合中部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不同步探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的就业结构与标准值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制度改革滞后是导致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农村推力有限和城市拉力不足则是导致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改革阻碍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加大农村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力,以及城市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应作为政府促进就业结构升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各方面的变化,以及东部沿海地带新兴工业迅猛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重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刻不容缓,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还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笔者结合财务管理中的经营杠杆作用,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影响中国就业弹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由修改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出劳动力需求方程,找到影响就业弹性的因素:资本存量、实际工资、技术因素和市场化程度;并将这些因素与就业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需求量、资本存量、职工工资、技术因素和市场化程度之间具有协整关系;资本投入的增加对就业量的带动作用不显著;技术因素虽然短期对就业有挤出效应,但其增长效应大于挤出效应;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具有较高吸收就业的能力,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形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做强做大靠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焕发老工业基地青春,必须把脉号诊,重疴猛药,用创新思雏凝聚一股改革的“爆发力”,去探索和实践“一箭中的”的良方,走出一条工业信息化、技术现代化、产权资本多元化、营销网络国际化的强市之路。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就业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以工业化和重工业化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升级,既会因为提高资本劳动比而对劳动力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又会因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扩大经济规模从而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本文通过将产业结构升级分解为结构变迁和效率提升两个部分,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反两方面的就业效应测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1997~2002年、2002~2007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进行了测算,并得出结论:产业结构升级的总就业效应为负;但工业化和重工业化并没有加重就业挤出;结构变迁的就业效应有所提高,效率提升的就业效应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在于提高东北产业的竞争力,而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新视角,其对区域产业整体竞争优势提升的推动作用是无须质疑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为:抓住机遇;深化国有企业改造;强化创新机制;完善政府和中介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及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就业结构一直呈现"一、三、二"的特征,表现出明显的稳定性和滞后性.产业结构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就业结构则对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分析了西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迁并衡量了二者的关联性,表明西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越来越不平衡.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促进各产业之间劳动力转移,形成各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吉、辽三省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它曾经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但是,这些老工业基地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整体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因此,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我国周边省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平台,但就业结构能否顺应产业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必然影响到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与经济发展。通过对产业结构偏离度、相对劳动生产率及就业弹性等指标分析发现,我国周边省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不强,因此,这些地区必须依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律,加强政府的指导作用,建立起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的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