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经济增长的吸纳能力减弱成为我国当前就业再就业形势严重地三大主要因素。要解决就业问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就业的主导作用;必须协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改善;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再就业机制;必须转变劳动者就业转念,提高就业素质。  相似文献   

2.
政策导航我国再就业工程的宗旨和三大措施从劳动部就业司获悉,我国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宗旨有两个:一是保护职工的利益;二是促进就业,最终实现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优化配置。为促进再就业工程的实施,我国将采取三大措施;(1)开发就业岗位。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上升较快,1996年达到了26%,比第二产业高出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社区服务就业潜力很大,许多地方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都注重开发社区服务业的就业岗位,如建立劳动服务组织等。(2)政策扶持,主要在资金和税收等方面对失业、下…  相似文献   

3.
城市再就业:问题突出任务艰巨中国城市进入21世纪,城市的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任务日趋艰巨。再就业问题能否解决好,直接关系城市改革发展的大局,直接关系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和会社会稳定的大局,我们必须引起充分重视。解决就业和再就业,从根本上要靠经济增长,但有的时候,经济增长却不能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眼下,我国就面临着就业弹性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鹏  潘秋鸿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0):10-14
以青岛市历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为依据,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和相关性进行剖析,运用就业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理论,对经济发展与就业拉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实现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经济增长速度快,2014年全国领先,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也大。通过对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和从业人员流动状况,从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和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问题。得到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明显不协调、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相对弱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远高于其他两个产业等结论。并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非均衡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合理调整就业结构,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发展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兼顾城乡就业,大力促进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想方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江宁区在三次产业结构下劳动力的分布为例,通过图表描述江宁区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运用就业弹性和就业结构偏差系数,从两方面对江宁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均衡状况剖析,指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宋艳菊  谢剑锋 《科技和产业》2010,10(2):35-37,5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就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是考察一国或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化水平的重要指标。针对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出现的不协调性问题,利用1978-2007年相关数据,采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吸纳弹性等实证分析方法,得出二元经济体制惯性、资本密集型主导、科技含量低等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就业不仅会产生促进效应同时也产生抑制效应。本文在分析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性、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等实证分析,揭示广西产业结构变动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洪芳 《天津经济》2009,(11):22-25
天津市委、市政府在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实施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就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呈现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并呈稳中有降的良好态势,在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实现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1.
调整就业结构促进充分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失业和就业形势,指出就业结构性矛盾是妨碍扩大就业的重要因素,阐述了调整就业结构、促进充分就业的必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13.
14.
我国就业思维转变与就业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从我国的国情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出发,质疑我国现行的就业思维,提出了新的就业思维,并对新的就业思维做制度表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也进入了一个"大众化就业"时代,这给中国的就业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政府需要加强对经济、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市场等方面的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就业环境,以逐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由于日本疯狂侵略,使得我国中、东部地区大片国土沦陷,人们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许多人失去了工作的机会与权力,那些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在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感召与鼓舞下,历经磨难、辗转迁徙到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抗战大后方.但由于内迁人口数量众多,加之西部大后方本身生产力低下,虽然内迁了许多的机关、学校与工,但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提供给社会的就业机会并不多,一些具有专业技术的优秀人才,更是难以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Local Economy》2007,22(2):207-212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疆经济发展中的两个特征,认为小企业的发展为解决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企业用工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小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