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地塘角鱼生态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小水体生态养殖本地塘角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8.7m^2水体养殖塘角鱼年收获商品鱼441.6kg,成活率84.05%,利润2231.2元,投入产出比为1:1.73。  相似文献   

2.
<正> 广西容县浪水乡长寿村民刘朝西利用120m~2的水泥池,开始塘角鱼的人工养殖。他采用全价的颗粒饲料,配以科学喂养,严格水质调节,综合防治鱼病等管理措施,达到一年养殖两季,产量950kg的高产水平。他的具体做法和主要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3.
许敏光 《农家之友》2003,(13):32-32
本地塘角鱼适应性强,且肉实质优,味道鲜美浓郁,富含营养。长期以来其市场价格较高且稳定。如何养殖才能达到周期短,效益高呢?现给大家介绍这方面的经验。一、幼龄鱼池及其养护。本  相似文献   

4.
一、鱼池选址 进行塘角鱼的养殖,鱼池的建造选址至关重要,鱼池条件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日常管理。同时也影响到养殖的经济效益。鱼池的选址应选择有水源保证、水质好、排灌水方便的房前屋后,便于日常管理,同时应尽量临近果园或种植的作物。充分发挥诱虫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27日至2008年5月25日在合浦水库水产养殖场进行塘角鱼的人工繁育。经过三组试验,结果表明塘角鱼的人工繁育技术是可行的,该研究对塘角鱼人工繁育技术的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本地塘角鱼,学名胡子鲶,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淡水野生鱼类,经济价值较高,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滋补食品。一、塘角鱼的人工繁殖1.亲鱼的选择及来源选好亲鱼是人工繁殖的重要条件之一,应选择肥壮,凶猛,无伤、成熟的个体作为亲鱼。亲鱼的来源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养鱼塘中培育选取,二是从捕捉或收购的野生塘角鱼中选取。2.雌雄鉴别  相似文献   

7.
<正>在养殖水体中,施肥、投饵早已成为常态的养殖方式,外来含氮物质的大量投入使养殖水体中常常形成氮积累或氮污染。相对而言,养殖水体中磷常常成为浮游植物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各类养殖水体常常因为氮污染而使得养殖水体中氮循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一、养殖水体的营养元素养殖水体的天然饵料有两类:活的生物(细菌、真菌、水生生物)和无生命的有机碎屑。在温度、光照等条件适宜时,水体初级生  相似文献   

9.
<正>养殖水体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其组成也同样包括:消费者(鱼虾等养殖对象)、生产者(浮游植物)和分解者(微生物菌群)三大部分。传统水产养殖生产是片面强调消费者,主要关注鱼虾等养殖对象,虽然有部分养殖户在关注生产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藻相,但是绝大部分忽视分解者,即水体中菌相,从而导致水体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  相似文献   

10.
胡楠 《农家之友》2011,(12):23-23
混养是指在同一水体内饲养多个养殖品种以充分利用水体的生产潜力和提高产量为目标的养殖方式。现将鱼虾鳅鳝蟹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水库网箱养殖是充分利用大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水体空间,让鱼类生活在干净卫生和充分交换的高溶氧水体里,是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投资小、生长快、便于管理。这种养殖模式既不污染自然水体和环境,又保障了商品鱼的品质,能切实发挥水库水体潜能,提高水体的综合效益。福建省德化县小型水库很多,近几年来,当地农民在保证农田灌溉的同时,充分利用水库网箱养殖技术进行鳙鱼的生态养殖,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渔业致富指南》2003,(15):58-59
<正> 良好的养殖水环境是进行健康养殖的第一要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水体良好的理化状态,符合养殖对象的生理并能满足它们的生长繁殖所需要,另一个是良好的生态状态,水体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及其比例可以维持养殖生态系统处于良好的物质、能量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池塘养殖密度在不断增大,对水体的投入也在增加,当水体超过负载能力时,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环境恶化,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  相似文献   

14.
河蟹生态养殖的水质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蟹的生态养殖,非常注重对水体水质的调控。通过对养殖水体采取定期换水、分阶段进行水质调控、定期使用生石灰和生物制剂等措施,使养殖水体的水质充分满足河蟹  相似文献   

15.
龙虾、河蟹、鳜鱼生态立体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虾、河蟹、鳜鱼生态立体养殖模式,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提高水体养殖产量,增加了养殖效益,是一种生态立体高效养殖模式。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节水渔业是指使养殖过程中的养殖水体尽量减少大容量的更换而仅添加被蒸发的养殖用水量,同时使养殖水体中的生态系统处  相似文献   

17.
<正>近期,笔者在各单元渔场巡诊过程中,发现许多甲鱼养殖场、养殖户在生产中,只注重甲鱼池的温度、光照、水质,而忽略了养殖生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水体生物结构,因此常常引起养殖水体恶化,发生病害。一个合理的水体生物结构能否建立,直接关系到甲鱼养殖环境的恶化与否,水体生物结构一般由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分解性底栖微生物三个部分组成。养殖水体有光照的条件下,水体  相似文献   

18.
<正>可能大家都知道在水产养殖中,弱碱性的养殖水体对水产养殖来说是比较理想的,pH过低或过高都对整个水产养殖来说是不利的。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也经常碰到养殖水体严重偏酸或偏碱性的情况,对于早期养殖水体偏酸(pH值偏低)的情况大家都习惯性的用生石灰进行有效调节,但对于养殖中后  相似文献   

19.
正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超标是制约养殖鱼类生长,诱发养殖鱼类发病、死亡的隐形杀手。因为在养殖过程中,一般关注水质水色"肥、活、嫩、爽",p H值、透明度、溶氧等理化指标,而忽视了亚硝酸盐检测。一、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来源1.投入物料:水体亚硝酸盐一部分源于人为投入的有机、无机物,如残余饵料和水生动物排泄的有机废物经氮化作用产生氨,鱼的泌氨作用也产生氨,人为施用氮肥也产生氨。这些氨在水体硝化细菌作用下逐步氧化为亚硝酸盐再转化为硝酸盐,此过程称硝化作用。硝化作用一旦受阻,如缺氧环境长期存在,结果就会引起硝化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在水体累积。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满足各类水产品的养殖要求,使养殖水体达到或保持养殖用水水质的标准,往往需要对水体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敌害生物、致病微生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进行严格控制或有效去除。养殖水体的设施化处理技术包括源水处理、养殖排放水处理、池塘原位水体净化等方面,养殖场可以针对自身的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