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现行农用地定级方法中的区位因素评价,主要分析区位凶素量化处理过程中存在的计算方法、精度、定级区域外影响等方式的合理性,提出了采用最短路径法的解决思路.探讨农用地定级中区位因素评价的精确性.以期对农用地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贴近度的农用地定级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基于贴近度的模糊聚类分析用于农用地定级工作中,以数学模型方法来处理复杂问题,进而采用计算机智能化进行农用地定级,并用计算机手段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最后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进行了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3.
研究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关系对于进一步理解、把握规程,深入开展这项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论述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栾城县实例,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验证了三者的关系,并对分等成果的运用与农地估价的方法改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SuperMap Objects的农用地定级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基于GIS进行农用地定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解决现有农用地定级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实证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指出了现有农用地定级系统中存在的三个问题,提出了系统设计原则、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处理流程设计、数据组织结构设计以及对进一步开发农用地定级系统的建议与展望。研究结论:本系统成功地应用于安徽省宿州市桥区农用地级别的划分,该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对《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土地利用系数的探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按照《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计算方法,很可能使土地利用系数失真,并由此造成人为的土地等级差异。科学概念的土地利用系数应是指当地正常投入水平下作物实际产量与当地该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即土地的光温水土生产力之比。为保证农用地赋税公平合理,鼓励土地投资和集约化经营,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科学、公正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农用地定级规程》(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估价规程》(GB/T28406-2012)三项国家标准,已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7.
制定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指标体系的原则、方法和依据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制定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指标应该遵循指标的稳定性、空间变异性、主导性、生产性和综合性原则;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土地特性响应时间、变异系数等方法是选取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指标的科学定量方法,而最有效的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指标选取方法是根据土壤学和作物栽培学等科学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要根据土地的区域性特征选择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指标,确定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指标的分值和权重.  相似文献   

8.
在通过开发基于专家知识农用地定级专家信息系统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ES与GIS集成技术运用于农用地定级的优越性同时提出了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性能要求,对系统总体结构、数据库结构、主要功能模块和菜单等进行了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共享的元数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在土地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促进了土地管理由"数量管理"向"数量和质量并重管理"的转变.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数据量大、数据形式多样,数据共享困难.元数据作为信息共享有效途径,可以方便用户快速、准确地发现、访问、获取和使用所需数据.通过探讨元数据技术在实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信息共享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元数据标准和共享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耕地占补平衡理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分析农用地分等定级体系的特征,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理论进行了解译。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与耕地占补平衡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数量型、数量-质量型、数量-质量-生态型、数量-质量-生态-人文型四个层次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管理逐渐升级的层级关系,指出了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管理的重心正处在由“数量平衡”向“数量-质量平衡相结合”管理升级的时期;提出耕地占补平衡是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质量评价,是以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评价模块和土地利用系数为连接桥梁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以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耕地定级为例,从选择定级因素因子、划分定级单元、因素因子赋值、计算总分值以及划分农用地级别,介绍了农用地因素法定级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2.
农用土地定级方法初探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对农用土地定级方法进行了层次系统论述,从农用土地定级因素、因子体系的构成及特征入手,对确定定级单元的三种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透视;依据农用土地定级因素、因子的内存属性,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并分别以不同模式进行赋值,从而提高了定级的科学性;建立了更能体现定级因素、因子总体特征的总分值动态计算模型,使定级结果更加符合农用土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地理信息系统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如保利用GIS技术开展农用地地分等级工作,本文概述了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技术路线,GIS环境下图形的建立、评价单元的划分、数字模型的建立,成果图的输出等几项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4.
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结合GIS空间分析的方法,进行基本农田空间定位方法研究。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将老河口市辖区的耕地按农用地自然质量1~5等进行排序;然后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将农用地等别分布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以优先划定高等别的耕地资源为基本农田,同时考虑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的指导思想,最终实现了基本农田的空间定位。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基本农田的空间布局与定位,有利于将基本农田从基本农田分区中与其他地类区分开,使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为县市尺度的基本农田划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分等是在计算农用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乘以一系列的参数,逐级修正得到不同层次的农用地等别的。农用地分等计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正确获取作物产量比、自然质量分、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等这些修正系数,以保证各层次分等成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与模糊聚类法在农用地定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运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法和模糊聚类法对部分农用地定级单元进行了分析,结论是:用这两种方法所划分出的农用地级别甚为准确地反映了农用地的质量实际水平,使农用地定级成果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当前县域耕地价格格局及影响因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顺利推进。研究方法:收益还原法与经济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县域耕地价格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型分布态势,且价格空间关联性与集聚特征显著;(2)县域层面,耕地质量条件是决定中国耕地价格的主导因素,经济环境对中国耕地价格的影响程度次之,外部投入与增值预期对耕地价格影响较小;(3)耕地质量等别间,耕地质量对价格影响强度随耕地等别优化而逐级减弱,经济环境对价格作用强度则随质量等别优化为逐级增强。研究结论:耕地质量条件主导耕地价格水平,但经济环境对耕地价格具有溢价效应。未来,需要完善政策工具以保障耕地生产要素属性,防范农地过度资本化。  相似文献   

18.
以龙海市为例,对该市110个样点实地调查各分等因素的属性。对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的差异性和分等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和耕层厚度等三个因素的得分值产生了显著的变化而其他因素变化不明显。分等结果表明普查与现状数据的分等结果有较大差距,为保证分等结果的准确性和现势性,建议不能对所有因素都采用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数据进行分等,对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和水田耕层厚度应采用现状调查的数据进行分等。同时认为在南方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较高的地区以50分为分等间距分等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19.
耕地是农业生产中极其重要的生产资料,具有不可替代性,是社会与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耕地等级划分为基础,对耕地进行估价,从经济价值方面实现对耕地的量化与评价。只有实现了土地的合理定价,才能够为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提供保障。笔者研究了自然因素对土地流转价格的影响,指出了自然因素在土地流转中对价格的影响机制,在耕地地力评价的基础上对耕地进行等级划分。介绍了耕地地力在土地流转中的应用,包括不同地力等级耕地的自然属性差异、产量和收益差异以及价格差异。在土地流转中依据耕地等级对其流转价格、流转之后的作用进行确定,为土地流转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促进耕地可持续发展。最后以芜湖市为例,对土地流转价格进行分析,并对耕地流转和管理提出对策与建议:第一,指出缺乏合理的土地价格机制和耕地估价参考标准是土地流转过程中最大的问题;第二,迫切需要耕地质量等级更新和评价;第三,缺乏耕地地力在土地流转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对于此研究,需进一步深入,不能仅限于目前的研究成果,应多研究耕地地力在土地流转中的各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