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权益是劳动者权益中最基本的权益。探索和研究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 ,不仅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而且也是关系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对就业农民工权益、市场制度缺陷对农民权益的损害、对农民工就业权益损害的重要表现及保护农民工就业权益的政策建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进城就业与安居存在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住房、子女受教育、社会保障、权益保障、土地制度、管理制度等障碍和制约。构建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的法律保障体系,要清理并修改已有的法律制度,加紧制定新的法律制度。要强化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的执法力度,必须建立一种城乡统一的制度,让农民工自然而然地进城稳定就业、乐于安居。  相似文献   

3.
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失业返乡源于体制转型时期劳动市场制度分割与就业供给刚性的双重约定。农村-外流.回疏-就地转移模式是较适合我国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应加强和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指导体系;加强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和服务;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就地转移;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玉辉 《发展》2023,(3):53-54
<正>在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新形势下,时代赋予新生代农民工以更加多样化的就业创业意愿,这就需要职业培训机构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征和就业创业意愿,通过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创业提高更加优质的服务。一、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征新生代农民工是指二十世纪80或90年代出生而在城镇就业创业的农民工群体。  相似文献   

5.
在农民工不断向城市转移与就业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职业歧视、待遇歧视、非正式制度歧视、人力资本投资歧视以及身份歧视等。农民工权益受到侵犯和损害。因此,一方面要完善法律制度,逐步取消农民工歧视性政策;另一方面进行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加强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罗思诚 《中国经贸》2009,(24):148-149
目前,我国约有1亿农民工.农民工为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由于其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的恶劣,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是必然需要。但是,由于我国在政府政策角度、企业和农民工自身等方面原因,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仍然存在着种种障碍。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权益保护——政策演变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国家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采取了针对性非常强的政策措施,但是在落实过程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就业准入制度、农民工技能低等问题仍很严重。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建筑业发展大会在昆明召开,该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明确指出,云南省要全面推行建筑农民工“平安卡”制度,提高农民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规范农民工人员流动、工资支付及用工管理。该省建筑业共吸纳省内外120万人就业,其中解决本地和外地70万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白小平 《发展》2008,(3):45-45
甘肃省农民工相关状况与国内其他省份的农民工状况具有同一性,普遍表现为收入低、工作和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劳动条件较差、社会待遇较低、多以体力劳动为主、返乡型农民工居多的特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的数量仍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从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相关制度来看,近年来我省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如2005年甘肃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2006年甘肃省政府出台的《甘肃省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意见》等,以切实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搞好农民工就业培训、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建立惠及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体制和制度、健全农民工维权机构、促进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但受我省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以及国家宏观层次上社会制度改革进程和集体劳动权利、社会救济途径的匮乏,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道路还较为漫长。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正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致使大批农业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转向在城市发展中就业,形成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但是由于农民工自身素质、城镇接纳能力和政策制度等三大困境的限制,致使其长期无法融入城市当中,难以顺利的转化成为市民。随着产业升级水平提高,目前各地城市中农民工的转型问题,日益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改进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梯度推进农民工落户城镇试点以及大力推进农民工基础知识教育、综合技能培训等方面入手,努力实现从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谋生模式、生活习惯、自我发展微循环三大跨越。  相似文献   

11.
张智勇 《改革与战略》2008,24(12):119-122
传统的就业歧视理论往往忽略歧视形成中的非制度因素。文章结合农民工就业机会、就业待遇和就业保障等问题,从户籍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中所受歧视的制度性根源,指出投资地区热点的转换并不是引起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用工短缺的真正原因,户籍制度造成的就业歧视和工资差异才是该地区民工荒形成的背后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在十七大报告中,“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被列为党的工作目标,这说明农民工平等就业的问题已受到党和国家的极大重视。文章从农民工在就业中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入手.分析了农民工平等就业对于农业大省——湖北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就业歧视原因一直为学术界所探讨,在描述农民工就业歧视具体表现的基础上,将这一原因归结为:城乡二元制度、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三个方面.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包括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公平的就业体制、完善就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在内的策略有利于缓解农民工就业受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绚 《发展》2009,(5):97-98
金融危机下,两千多万农民工面临失业,面临生存和发展。农民工问题不仅是农民工本身的问题,也是一项涉及数亿人的民生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本文从农民工失业现状入手,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当前突出的农民工就业问题是宏观因素,诸如:全球化、政府管理和微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城镇化、加大教育培训等方面去解决。  相似文献   

15.
从宏观层面看,我国返乡农民工就业的问题涉及到城镇化建设用地与城市化建设用地的平衡问题、发展面向农民工培训的半工半读式职业技术学校问题、关于农村抵押贷款的部分障碍问题、关于农民工的失业保险模式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已占我国人口相当比例,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焉社会转型一大危机,已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形成重要障碍。因此,研究农民工弱势群体根源。保障其合法权益,刻不容缓,意义深远。本文通过农民工群体产生原因、过程及现状分析,提出改变农民工“弱势群体”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15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7747万人,如何让这些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然而,农民工在工资、住房、教育等方面的社会福利状况不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必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完善农民工工资福利制度,促进劳动力市场公平统一;健全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消除农民工享受城市住房福利制度障碍;完善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城市教育福利的制度。  相似文献   

18.
平等就业权对于农民工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人权的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农民工的独立生存和发展。由于本文以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本文试图从户籍歧视角度来分析其平等就业权实现遭遇障碍的法律原因,从而找到矫治就业户籍歧视的法律救济途径,为农民工创造出良好的就业环境,进而也能为"三农"问题解决、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东生 《特区经济》2009,(5):179-180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农民工被动返乡,产生了返乡农民工就业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分析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心理和价值取向,以提供或创造就业的客观条件。禀赋效应和职业锚理论提供了这种分析基础,为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作为我国现阶段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新型特殊职工群体,其养老保险的实现关系到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目前,在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某些养老保险政策和管理手段与农民工特点(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收入低)不相适应,导致农民工参保状况不够理想。因此,如何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成了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各级政府有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农民工和农村养老保险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就农民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