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村民自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积淀了不少问题: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对村民自治的支持作用薄弱;相关法制建设存在缺陷,影响村民自治的顺利推进;村委会与乡镇政府权力不平衡,导致村民自治中附属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村委会与党支部争夺自治权,造成部委权力冲突;部分村干部和农民文化水平较低,限制了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等。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才能推动村民自治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村民自治可以有力的推动经济发展.但现在的农村经济模式和村民自治体系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要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改革农村经济模式,以公司化的农村模式进行发展.充分结合村民自治和公司组织、管理制度的优势,科学合理地发展农村经济,达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制度作为农村社会的经济基础,从深层次上决定着农村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因而也决定着农村村民自治的状况.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兴利除弊,搞好、搞活农村经济,不仅有利于理顺农村各种经济、社会关系,优化村民自治的运行环境,而且可以提供村民自治长期运行的物质基础.只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保障村民自治组织为农民办好事、办大事,不断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从而赢得村民自治组织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而村民自治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治理方式发生变革的政治保障.村民自治进程的关键是培育农民依法参与的能力.应从完善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推进村务和财务公开、发展农村新型网络关系等方面为培育农民参与能力提供平台、动力和动员模式.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为温州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开辟了新的天地。温州农村村官的罢免与选举的轮回,展现了中国农民民主素质的提高。问题是村民们对村民自治和民主选举意义的认识还不到位,操作技术还不够熟练。实际上民主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是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是:调整政策价值取向;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加大利益调节力度.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后,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运动进入了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的崭新阶段。村民自治蕴藏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进步的作用正逐步显现出来。与此同时,与当前农村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直接相关,局部的农村稳定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村民自治工作的不完善也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的保持。村民自治强化了家族势力吗有人说,村民自治强化了农村家族势力,导致了农村不稳定。众所周知,家族矛盾是根深蒂固的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贫困农村地区,不仅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经济负担制约着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其他一些非正式制度因素也对村民自治制度有影响.根据制度经济学中正式制度应与非正式制度相兼容的原理,在村民自治建设中,应充分利用上述影响因素积极的一面,为村民自治这种正式制度的发展提供一个支持性的非正式制度背景,使其互相补充、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9.
刘亮  黎珍 《魅力中国》2010,(26):99-99,95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社会资本在村民自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贵州农村村民自治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现状离真正的村民自治还具有一定的距离.信任、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等作为社会资本要素对贵州的村民自治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作为农村政治领域的创造是与改革开放后农村各方面取得的突破相辅相成的,并且作为上层建筑,其发展也受制于农村社会各方面的实际状况。在影响村民自治的诸多因素中,农民流动是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1.
钟伟惠 《魅力中国》2014,(16):34-34
本文基于宗族的本质及其现代发展,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四方面论述宗族对村民自治的积极作用,尽力挖掘宗族与村民自治以及现代化本质相契合的有效因素,引导其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方面。使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走向民主健康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实践,是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本文对村民自治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总结了村民自治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村民自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农村社区权力体系中同时存在三种权力,即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权、村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权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自治权,前两种权力与第三种权力之间没有贯通性,从而产生了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功能冲突、村民自治组织的政务与村务的角色冲突和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权力冲突.本文在分析这三种权力冲突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构农村社区权力体系,实现村民自治与党组织的整合,共同治理农村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西安市某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实践案例,通过研究村民发展及其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需要,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探索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划编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坚持村民的主体地位,结合该地区正在开展的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村域生态文明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统筹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安排农村经济发展、耕地保护、村庄建设、环境整治、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等各项用地,科学指导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5.
随着村民自治的推进,如何改进村党支部对农村工作领导方式,真正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成为党在领导村民自治进程中所面临的新课题。应当明确村党支部在村民自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清村党支部在领导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加强和改善村党支部的领导,推动村民自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栾娜 《黑河学刊》2007,(6):15-16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整体转型时期,虽然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在物质和体制层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农民政治意识的培养和政治素质的提高却相对滞后。农民民主主体观念、法律观念以及独立政治人格的缺失深深地制约着村民自治的效果。因此,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培育参与型的农村政治文化对推进村民自治的健康快速发展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十多年来的村民自治实践,我国村民自治在《村委会组织法》的指导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越来越科学规范,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愈来愈发挥出重要作用。  一些贫困农村,在村民自治中,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农民的民主素质,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一举摆脱了贫困的状况,带动了农村整体性的进步。  然而,村民自治的发展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其裹足不前,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其中,人口大规模、高频率的流动对贫困地区村民自治的影响甚大。  从八十年代开始,直至现在,近一亿多农民,其中绝大多数为贫困地区的农民,在城乡区域间大规模流动,形成一支蔚为壮观的流动大军。从统计数字来看,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流动的农民人口常年保持在数十万人左右,而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农村流动人口将近百万。  农村打工潮有愈演愈烈的势头。2000年2月,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致国务院领导人的信写道:开春以来,我们这儿的农民快跑光了。连续二十多天来,“东风”的大卡车(坐不起客车)没日没夜地满载着“外出打工”的农民奔向祖国四面八方的城市。我们乡有40000人,其中劳力18000人。现在外出25000人,其中劳力15...  相似文献   

18.
方舟 《当代陕西》2004,(8):48-49,55
民主治村是农村稳定发展的治本之策。对于经济发展较快、村民民主意识较强的城郊型村,村民自治一直是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难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是农村改革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领导农民的三个伟大创造之一。村民自治拉开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其作用和意义以及它所引发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功效远远超出了农村基层.从而对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产生了积极而久远的影响。村民自治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但在实践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同样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如果说未来的出路在现代化,那么,牵涉到9亿农民生息休养的村民自治对中国现代化就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了影响村民自治的因素,最后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