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黎明 《中国市场》2011,(23):200-202
21世纪初以来,产业集群在推动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业界和学界关于产业集群的探索研究方兴未艾。其中,有关产业集聚度测度的研究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目前,产业地理集聚程度的测度方法多是从传统的集中度测度方法演变而来,其基本方法是利用经济学中衡量分布均衡状态的指标,利用因子分析、层次分析、结构方程等一些定量方法进行研究。而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关键部分始终是产业集聚度测度指标的选择。本文试图将串联目前各种有关产业集聚度测度指标的研究成果,总结它们的贡献与不足,以期能促进对产业集聚度测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基础上,以物流产业为例,选取1997—2015年安徽省数据为样本,运用区位熵方法测算安徽省物流产业集聚度,建立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对物流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省物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负效应。最后,针对进一步提高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提出相应建议,以求尽快实现以物流产业集聚促进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良好态势,充分发挥物流业产业集聚经济效益,提高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蓉  谢武 《商场现代化》2007,(21):233-234
本文从集聚水平和专业化水平两个角度对安徽省高技术产业集聚进行了测度,并就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安徽省高技术产业集聚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2016,(11)
本文立足于城市经济学和产业集聚等相关理论,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对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率进行测度。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以产出为导向规模报酬可变的BCC模型进行天津市2010-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率分析,得出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存在集聚正效率的结论并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采用SBM和超效率SBM方法建立安徽省各市循环经济效率的测度模型,分析比较了2011年和2012年安徽省16个城市的循环经济效率。结果表明超效率SBM模型的效率测度结果更能反映安徽省各市循环经济效率的真实水平;安徽省循环经济效率水平整体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皖南、皖北、江淮三个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存在差异;部分城市能源利用不充分,工业循环经济效率没有达到有效水平。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循环经济效率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商》2015,(30)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产业集聚指标行业集中度、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进行了优劣势及适用性分析,并创新性地提出针对重庆市工业的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高铁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基于中原28个城市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测度和揭示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对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郑州米字型高铁对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郑州米字型高铁对中原城市群不同区域城市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异质性影响;郑州米字型高铁可以通过人才集聚、产业集聚、产业升级这三种作用机制促进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必须全面完善郑州米字型高铁网络,打造中原城市群高铁枢纽经济新高地,不断优化城市专业分工及产业空间结构,充分发挥高铁对产业升级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带动作用,推动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经济密度、Herfindahl指数和地理集中度三方面测度了我国各地区的经济集聚性。首先,基于人均、地均指标子系统所构成的经济密度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系数计算2004年-2013年十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外)的经济密度。其次,通过测度Hifendahl指数和地理集中度指数对经济集聚性进行多角度验证,并对我国各地区经济集聚性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我国经济的集聚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总体经济聚集度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各地区经济聚集度变化较为平缓,说明我国的经济聚集速度在逐渐降低,经济发展趋于平衡的趋势在加强。经济密度较高的地区其产业的聚集性也相对较高,如北上广、天津以及江浙一带。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是产业集聚研究重要的工具,一直倍受经济学家关注。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其测度方法也在不断演变与发展。对产业集聚测度方法进行输理与比较分析,以供更好地选择与运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速度有所加快。国内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区域,往往也是城镇化建设的相对薄弱区域,二者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当前应充分发挥产业转移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带动作用。一、城镇化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城镇化是指二、三次产业在城市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使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发展过程。城镇化是人口集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提升产业聚集是区域城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处理好产业集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保障。河南省在推进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协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促进河南省产业集聚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钟幼茶 《商场现代化》2007,(32):102-103
近年来,浙江产业集群快速扩张,地理集中度不断提升,规模显著扩大,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中小企业集聚化成长的过程。本文从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角度,研究了浙江中小企业在集聚化过程中的几种主要成长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时期,传统的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为载体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路线逐渐被淘汰。安徽省拥有黄山、古徽州、九华山、天柱山等等国家级旅游景点和文化背景,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打造文化产业集聚群的天然温床。基于此,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文化产业集聚指标体系,测度安徽省及16个地市文化产业集聚水平;进一步构建计量模型,确定影响安徽省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最后,有针对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钟幼茶 《商场现代化》2007,(11Z):102-103
近年来,浙江产业集群快速扩张,地理集中度不断提升,规模显著扩大,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中小企业集聚化成长的过程。本文从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角度,研究了浙江中小企业在集聚化过程中的几种主要成长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提升城镇化水平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处理好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保障。中原经济区在推进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缺陷。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促进中原经济区产业集聚和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江淮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经济学的视角通过Carlino模型测度江淮城市群集聚效应存在性,分析了江淮城市群对区域内经济的影响并就此得出相关结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江淮城市群城市间存在集聚效应,江淮城市群通过产业集聚加快了区域城镇化进程;有利于促进城市群内专业化分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解决交通通勤的短板问题;通过空间集聚效应,带动自身及周边地区乃至全省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按照污染产生过程将产业生态系统分解为资源投入、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环节,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各环节生态效率和产业生态化效率测度模型,测评京津冀产业生态化效率,实证研究产业生态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产业生态化效率整体改善,效率水平由稳定阶段进入持续上升阶段;京津冀产业生态化效率与各环节生态效率均呈北京最高、天津次之、河北最低的特征;三地产业生态化导向彼此不同,落后地区更倾向于采取"末端治理"型导向;清洁生产环节是京津冀产业生态化最薄弱的环节;私营经济成分高的地区,资源效率和清洁生产效率更高,国有经济成分高的地区,末端治理效率更高;工业地位提高弱化了各生产环节生态效率的提升;技术水平和财政分权对产业生态化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减量化上。  相似文献   

18.
目前,食品产业集群已成为河南省第一大产业集群,是河南省产业集群中的重中之重。结合食品产业集群实际发展情况,综合利用集中度、区位熵、信息熵三种方法选出我国集聚度高的16个省份的食品产业作为参照对比,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应用DEA模型,对河南省食品产业集群进行绩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技术效率,河南省食品产业集群都表现为有效,但与其他个别省份相比,还存在相对稳定性较差、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等问题,并提出建立并完善相关政策、推进产业集群协调发展、加快融入全球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化和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路径,把河北建设成为经济强省,关键是要积极推进二者的良性互动,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产业集聚。在城镇化的初期阶段,集聚是城镇化的主要特征,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又是工业化的促进器。因此,研究如何更好地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特别是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发,研究了产业集聚与城镇化发展的发生机制,探讨了二者的发展顺序问题,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产业集聚的支持体系,进而展望了未来我省城镇化发展与产业集聚良性互动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20.
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和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和农业生态效率,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05-2020年,西北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莫兰值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格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既对本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也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地区农业生态效率产生正向溢出效应;而多样化集聚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抑制作用,且对其邻近地区农业生态效率产生负向溢出效应。据此,应结合产业发展的现实诉求,立足不同区域的阶段特征,制定差异化的产业集聚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