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俞敏 《商》2013,(12):393-393
女性服饰的变化发展,与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有着密切关系。在中国封建社会,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因此,女性服饰的变化发展,不仅受当时社会规范的制约,也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男性的需要。到了近代,在民主革命的影响下,女性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她们追求妇女解放,提出了变革服饰的要求。废缠足、改良旗袍盛行以及女尚男装等新趋势,都体现了女性要求男女平权的思想。然而,到了当下社会,女性服饰的中性化趋势日益突显,女性追求平等进入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2.
《商》2015,(7)
在两性构成的人类社会中,尤其是母权制瓦解后,女性群体一直处于屈从和依附的境地。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恩格斯依据进化论和唯物论,从经济、男女体质、思维等多个角度探讨了男女不平等的原因。但是在新形势下,现代女权主义者对《起源》的局限性做了批判,从更多方面探讨至今男女仍不平等的问题,追求男女之间的"差异性平等"。  相似文献   

3.
王兆锋  钟涨宝  俞红 《商业时代》2007,(22):107-108
本文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以湖北省农村女性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为基本研究资料,分析现阶段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资倾向性、变化趋势以及对农村女性教育地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资具有较强性别偏好,从而造成农村男女两性教育地位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4.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生存主义女性主义观点对西方的女性主义思想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波伏娃在其代表作《第二性》中以其哲学理性反思并批判了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否认永恒的“女性气质”,认为女性的“内在性”有其形成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女性的真正解放首先是要认清女性气质的虚假本质,去除社会强加给女性的“内在性”,改变女性的“他者”地位,使自身成为在男女两性平等、自身独立基础上的女性。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教育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凯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7):224-225
柏拉图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教育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影响是空前的,主要阐释的就是柏拉图为人类提供的一套系统的至善至美的教育理论。他提出教育要从小开始,要用音乐与体育培养儿童的素质,提出不要从功利出发学知识,而要以追求真理和知识为学习目的,强调品德教育和灵魂转向,要用辩证法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从而达到至善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自由教育直到今天仍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发挥着影响力。从古希腊时代的自由教育到18世纪的现代自由教育以至当代人们所理解的自由教育的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当代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教育的真正意义被遮蔽的背景下,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当代自由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教育意义的呈现。自由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西方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柏拉图认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  相似文献   

7.
陈凯 《中国商办工业》2009,(17):224-225
柏拉图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教育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影响是空前的,主要阐释的就是柏拉图为人类提供的一套系统的至善至美的教育理论。他提出教育要从小开始,要用音乐与体育培养儿童的素质,提出不要从功利出发学知识,而要以追求真理和知识为学习目的,强调品德教育和灵魂转向,要用辩证法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从而达到至善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杜鹏  李龙 《人口与发展》2022,28(1):59-67
针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影响未来30年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结构、2050年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时老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多少等问题进行分析,在运用人口普查以及1%人口抽样调查等数据对中国老年人口教育水平历史演进做出回顾的基础上着重预测未来趋势。结果显示:老年人口在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从八成不识字到八成受教育的历史性转变,且男女两性老年人口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距趋于缩小;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预计可达10年,基本具备高中教育水平,且男女两性老年人口教育不平等的状况将会显著改变,受过高等教育比例快速上升。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的时代同时也是老年教育水平大提升的时代,这可以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等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关于妇女平等就业权我国法律已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等在内的初步的保护妇女平等就业为主体的促进男女就业平等的法律体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就业歧视问题仍普遍存在。通过分析当前有关保障妇女平等就业立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结合国际上可借鉴的经验,对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集团动态     
《饭店现代化》2013,(1):12-27
雅高雅高集团启动全球女性员工组织——雅高时代女性全球领先的酒店管理集团雅高近日宣布其全球女性员工组织"雅高时代女性"(Women at Accor Generation)正式成立。该女性员工组织旨在改变传统的职场观念,帮助集团进一步实现职场性别平等。根据"雅高时代女性"的长期规划,雅高集团全球半数的酒店经理职位将由女性员工担任;中期目标是到2015年,这一比例需要达到35%。"雅高时代女性"对集团内的男女员工均开放,其项目将遍及全球五大洲。  相似文献   

11.
刘渝 《商》2014,(43):141-141
《海滨故人》描写了五四时期接受思想启蒙的五位女性面对爱情与生活不得出路的困境,反映了五四时期最早接受西方教育的一批新一代女性怀揣现代思想却在传统大环境下无法寻得理想人生的悲凉状态,揭露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禁锢和女性自身对自由平等认识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思想之于人,正如思想之于品牌古希腊的柏拉图曾经给人下过一个定义说:人是两足无毛动物,在他之后又曾有无数的哲人试图对人做出定义,但大概再没有一个人能够比帕斯卡尔说得更好: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自然界中万物平等,人值得骄傲的全部就在于拥有思想,如果失去了思想,人不过也只是一棵长在水边的芦苇,  相似文献   

13.
苏丹 《华商》2008,(11):44-4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的理论创新,又是对实现男女平等国策的具体深化。它必然要求男女平等、和谐、协调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男女平等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并提出了实现男女平等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文学流派"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而<太阳照常升起>又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所以历来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中,关于"幻灭"主题的探讨甚多,而对于小说的女性研究颇少.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太阳照常升起>,探究海明威对女性发展道路的态度和预见.小说以一战后为时代背景,正值女性解放运动掀起第一次高潮,"新女性"不断涌现.由于时代变更,男女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女性开始有了价值意识,追求和男人平等的权利,因此探索女性真正走上独立自主造路的途径是本文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女性员工已经成为职场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不过当前虽然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已经基本不存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因素影响了女性职工工作效能的提升。本文针对我国企业中女性职工工作效能提升方面的内容开展了分析与探究,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旨在为我国女性职工更好地提升工作效能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商》2015,(25)
女性对幸福的概念经历了从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到男女自由平等的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在不同的社会时代女性的幸福观各有自己的特色。这一变化归根到底来源于我国社会的进步。本文根据我国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浅谈我国女性幸福观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商》2015,(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男女平等思想的深入人心,女性与男性也有着同样的受教育的机会。在近年,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甚至是成为研究生与博士生的人数越来越多。由此在婚姻适龄的情况下,进入婚姻的人口越来越少,婚龄越来越大。本文从女性受教育程度的角度出发,分析女性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带来的对初婚、生育观念、婚姻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郑霄 《商务周刊》2008,(6):36-38
董明珠从未承认女性特质在她职业生涯中的作用。在她看来,"男女并没有什么不同,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就能少做工作"。但事实上,她所强调的这种男女一致,其实正是她多年职场中觉察出性别差异的体现。不妨把董明珠的这种"反女性特质"看作另类的女性特质。把表面的一切都抹掉,董明珠表现出来的,是中国新一代女性更为深刻的坚强形象  相似文献   

19.
"负起两个十字架"——老舍与基督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代,接受了新思潮洗礼的老舍,最早选择基督教作为"救亡图存"、"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文化启蒙工具和实践途径.他积极参与教会活动,并发表多篇宗教文章,从基督教中汲取了"牺牲精神"、"平等思想"和"'灵'的追求".但是受"非基督教运动"影响,在社会现实斗争的教育下,他很快又抛弃了对于基督教的幻想,远离了教会活动.但是他从基督教中所汲取的精神营养,已化为充盈的生命血肉,渗透到其伟大品格和不朽创作中.  相似文献   

20.
郭戎戈 《华商》2008,(10):73-74
在人们的惯常思维中,"柏拉图式恋爱"就是指纯粹的精神之恋。其实这种理解暗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是对柏拉图的爱情观进行狭义的理解;另一方面认为崇高的爱情也只不过是男女两性间的精神上的沟通与融合。本文认为这样理解并不全面,而驳斥这种观点首先要突破两个定势,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爱情是纯精神性的,情感性的,易逝性的三种误解,进行了正面地分析与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