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冷战结束後所发生的全球化进程使得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增加,进而推动了区域一体化。欧洲和北美的一体化已经发展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亚洲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已经启动,而亚洲经济也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的新动力。从长远看,亚洲的一体化进程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来自铉地区的多元文化舆民族主义的影响和制约。本文通过对多元文化间差异及其表现的分析,说明多元文化给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日经济与亚洲经济的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州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亚洲经济一体化已经不可能走欧盟或北美的发展道路。本文认为中国应当加强与日本经贸联系,加紧和日本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双方的分歧应当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去求得化解。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世界各国间经济依存度加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增。经济全球化在刺激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形式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冲破与经济区域化相适应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框架。在这波及世界各个角落的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过程中,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将呈出新的特点,新的趋势和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2014博鳌亚洲论坛日前发布《亚洲竞争力2014年度报告》、《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4年度报告》指出,中国竞争力稳步提升,中国内地在37个经济体中排在第9位,较2012年度上升一位。受种种复杂因素影响,亚洲贸易增长和一体化进程出现一些减慢迹象。围绕亚洲发展的新动力、区域一体化之路,以及亚洲金融与贸易的新格局等话题,此次论坛呈现出"五大热词"。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逐步加快,亚洲的区域合作也随之发展,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在中国众多的"经济特区"中,西咸新区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与亚洲区域一体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渊源。西咸一体化的历史渊源和蛛丝马迹,却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从西咸延伸出去的丝绸之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和各个历史人物看,它从来都不是一条单纯的经济带,而是一条文化纽带。欧洲一体化的经验证明,是文化纽带在2000多年的时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东北亚地域辽阔,综合实力较强,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看亚洲,而东北亚又是亚洲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和谐发展,对东北亚、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实现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与西欧、北美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既符合东北亚各国利益,也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因而应是东北亚合作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遭挑战 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但是就在“东亚投资论坛”召开之际,传来了多哈谈判停滞的消息,给了经济全球化“当头一棒”。表面上看,多哈回合谈判中止与中国的直接利益关系不大,但从国际贸易整体环境来看,带给中国外贸的潜在冲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马达开启并提速.诉我们,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并不平坦、亚洲作为一个整体加入其中雏型初具。但现实告顺利。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亚洲经济一体化存在着各国间经济发展多样化,发展模式多元化,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由此看来.亚洲各国发展阶段的落差,注定了一体化进程的加倍坎坷,但总体形势好于“愿景”。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开始运转.这标志着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进人21世纪以来.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自由贸易区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在促进区域内贸易投资、技术扩散、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全球化进程中的生产非一体化、贸易一体化和投资一体化等三个维度出发,利用中国行业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和测度了中国经济的全球化指数。并且利用中国经济的开放事实进行了拟合检验。  相似文献   

11.
东亚经济一体化可行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和区域化不断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向东亚各国的一体化提供了示范效应,同时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要实现东亚经济的长期发展,东亚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成为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东亚经济一体化可行性的分析,为以后的发展提出了思路,指出了在以后发展中要着重克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跨国公司在华经营出现的“摆脱合资谋求独资”新变化,本文从母公司的战略视角出发,分析母公司如何进行保持合资和规模扩张、转为独资或撤资等战略决策,揭示由此导致的不同演化路径,用以解释合资子公司的已有变动,以及判断和影响他们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趋势对东亚货币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东亚国家在金融领域暴露出的金融体系脆弱性要求加强东亚货币合作。鉴于亚洲地区政治经化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整个亚洲的金融合作条件远未成熟,但东亚地区的经济往来密切,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文对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路径和前景进行分析,并对中国的参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东亚货币合作——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洪林 《世界经济研究》2007,(4):40-45,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区域金融合作也深入开展起来。欧元的成功实践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东亚国家(地区)开展货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本文先从东亚货币合作的必要性出发,然后对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最优货币区理论进行探讨,接着按照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标准和结论对东亚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进行分析,最后对东亚货币合作给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下,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功能显得日益重要。目前尽管我国和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规模有限,但基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强大平台,我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规模必将有大的提高。本文通过引力模型对我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的潜力进行实证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上海合作组织对我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量影响较大,各方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构建台湾海峡经济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毅 《开放导报》2006,(4):71-73
构建台湾海峡经济区不仅适应了世界经济区域化潮流,而且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的构建不仅可以形成一个能与长三角与珠三角相媲美的又一个经济增长中心,而且将促进两岸经济一体化,进而促进政治和解与和平统一。本文认为类似自由贸易区或CEPA的模式是台湾海峡经济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东亚区域合作的推动者还是阻碍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至今,东亚区域合作得到了很大发展。地区多边组织、论坛、会议、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合作形式在本地区的政治、安全和经济等诸多领域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介入区域多边合作进程之中。东亚区域合作的进程可能对未来美国与东亚的关系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美国主要根据其自身利益的判断来应对东亚区域合作,对于把美国排除在外的区域合作形式可能采取不欢迎的态度,对于把美国包括在内的区域合作形式则可能采取积极推动的立场。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元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已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它必将给这一区域带来积极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崭新、活跃、全面的合作格局。在中国与东盟相互开放市场之时,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国家应注意解决或防范有关问题。为促进CAFTA如期建成,本文建议:中国与东盟双方应力促《货物贸易协议》得以顺利执行;双方应加大合作力度,丰富合作内涵,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中国与东盟在CAFTA建设的同时,应合力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垂直分工、技术转移与东亚区域生产整合:中国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高度细分的贸易数据,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在东亚区域生产中整合过程的国际分工地位和特点,以及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对外资的高度依赖性,进而总结了东亚生产和贸易模式的变化和中国在新三角贸易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各种数量指标来看,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如何融入全球化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中国融入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着如何融入经济全球化和保留中国芯的两难困境,基于此,中国需要选择"并电"模式的全球化方式,建立起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的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